“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01水至清則無魚,婚姻中需要“黑暗效應”

有一對小夫妻,結婚後經常吵架。鄰居住著一對老人,他們發現這對老人,每天總是很開心,似乎從來沒有矛盾。於是他們來到老人家,帶著好奇問道:“為什麼從來沒有看到你們吵架?你們從來沒有矛盾嗎?”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吵架後的夫妻

老人聽到後笑笑說:“因為我倆是‘壞人’呀,而吵架的都是‘好人’!”小兩口一聽就蒙了:“壞人”過的這麼幸福,而自己這“好人”整天痛苦不堪。老人看著他倆迷惑的表情繼續說道:“比如遇到問題,你們是不是先指責對方?是對方有意無意把事情做壞的,而自己卻總是那個無辜的‘好人’?而我跟老伴遇到問題時,會先說‘這是我的錯’。所以我倆總在對方面前做那個‘壞人’”。

小兩口聽到後,忽然明白了,自己之前吵架都是在指責對方,都在爭理,結果越爭越急,越吵越大。而真正的和諧需要理解和包容。

當我們拿著顯微鏡看對方,再打上手電筒,哪怕一丁點錯誤也不放過。結果幸福也就無緣了,因為水至清則無魚。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男女雙方約會,因為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對對方的戒備,從而產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生親近的可能性,遠遠高於光線比較亮的場所。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和諧夫妻

這對老夫妻,遇到問題時,選擇看不到對方缺點。這就是婚姻中的“黑暗效應”,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就會更容易敞開心去接納問題,更願意做出改變,相處自然就會和諧起來。

02婚姻和諧,“黑暗”中的與“空間”自由。

戀愛男女喜歡晚上約會,因為晚上氣氛更好。夜幕可以掩蓋彼此的缺點,在對方面前可以更加輕鬆,戀情自然就會發展更快。但婚姻卻像水落石出,沒了掩蓋,暴露的太真實,就會看到對方太多的缺點。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戀愛的浪漫

很多人感嘆:“戀愛容易,婚姻不易”。

小雯帶著很多困惑來做諮詢,她向我傾訴道:“我和男朋友談戀愛5年,雖然戀愛過程中有些摩擦,但相處的也還不錯,經常一起看電影、參加聚會。可是剛結婚半年,他就變了,經常因為一些瑣碎的小事和我爭執,慢慢演變成吵架。我認為他不再愛我了,現在我們準備離婚!你說我到底錯在哪裡了?為什麼戀愛的時候他對我那麼好,一結婚馬上就變了呢?5年的戀愛他對我都是假的嗎?”

我告訴她:“一切都是真的,戀愛的時候對你好是真的,現在吵架也是真的!”

我給她解釋,從戀愛到婚姻,關係會如何發生演變:

第一:戀愛與婚姻的不同,就像“黑暗”與“光明”的不同

戀愛跟婚姻是不同的。

戀愛中的男女,總會把自己最好的,展示給對方。而對方也只希望彼此的優秀。他們好像處於黑暗中,看不到對方的不足和缺點,在旁觀者看來,戀愛中的男女會變“傻”了,但卻洋溢著幸福。

結婚之後就不同了,兩個人不再有秘密了,也不再包裝自己了。女人結婚後不出門不化妝了,把最邋遢的部分展示給丈夫看。男人也是如此,也不再獻殷勤了,回家後抱怨妻子,吹毛求疵。甚至把在外面的情緒發洩到家裡。他們開始展示給對方,自己最醜陋的部分,還希望對方能夠接納和包容。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朦朧的戀愛就像美麗的火花

戀愛就像黑暗中的火花,因為朦朧,所以充滿了美好的期望。

婚姻就像明亮的白晝,因為清晰,所以要有接受不完美的勇氣。

第二:“空間”是生存的先決條件,即使婚姻內的男女也不例外。

良好的婚姻離不開對“空間”的需求,因為空間是一切存在的基礎。

婚姻內的“空間”分為3個部分:第一是“共同空間”,就是夫妻兩人共同相處的空間。第二是“私有空間”,就是彼此的個人空間,用來自我思考,存放自己的小秘密等。第三是“社交空間”,讓自己融入更大集體的需求,用來在其他群體中證明自己,得到群體的認可和尊重,這個空間對於男人尤其重要。

有一對小夫妻結婚剛結婚,老婆對老公說:“從今天開始,你不能再說‘你的’‘我的’要說‘我們的’”,老公高興的同意了。第二天早晨,小兩口準備出門,老婆問老公說:“還不快點,你在幹嘛呢?”老公立刻回答道:“我正在刮“我們”的鬍子呢!”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我們看到,不管關係多親密,婚姻內不可能只有“共同空間”。

第三:婚姻內的衝突,就是“空間”爭奪的衝突。

戀愛的時候,兩人“共同空間”是有限的,“私人空間”與“社交空間”會被合理的安排。在輕鬆應對“共同空間”的前提下,兩個人都會感覺比較輕鬆和自由,也會擁有比較多的快樂和幸福。

結婚以後,自由安排“空間”的權利被監督,這本身就會造成緊張感,會擔心對方不認同自己。如果這時對方,企圖代替自己分配空間(比如老婆要不允許老公去參加某個聚會)。這時候本能的對抗就出現了,婚姻內的矛盾與糾纏,從這裡開始了。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戀愛

徐小花結婚3年了,她自己是小學老師,老公則在外企上班。兩人看起來非常的般配,也沒有經濟壓力,在別人眼裡總是被羨慕的對象。

每天她都會定點上下班,工作輕鬆且時間比較固定。但在外企的老公卻不行,加班幾乎是家常便飯,能陪妻子的時間非常少。開始的時候妻子很理解丈夫的辛苦,每天等丈夫回家吃飯,這也是他們最幸福的時候,因為彼此懂得尊重空間,所以沒有任何衝突。

小花上班的時候,同事們經常談論,自己老公如何陪自己逛街,如何給自己買東西等等。慢慢的在同事們薰陶下,對丈夫加班問題逐漸產生抱怨,覺得兩個人在一起交流時間太少。於是她要求老公每天給自己打3個電話,還特意規定了時間,上午10點一個,中午1點一個,下午5點1個。如果老公沒有主動打來,她便會打過去,她覺得自己已經很體貼老公了。

另外,老公下班後要第一時間回家陪自己,週末也必須在家陪老婆,或者安排兩個人的共同活動,不許私自外出參加朋友聚會,用這種方式來補償自己。講到這裡她對我說:“我要求過分嗎?我只是希望他多陪我一下而已。”

開始的時候老公儘量做到,但有時候正在開會或者見客戶,沒辦法抽身打電話。事後老婆就會非常生氣:“你有那麼忙嗎?就是再忙,不也得上廁所嗎?你就用2分鐘給我打個電話也行呀?你心裡根本就不在乎我嗎?”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老公在老婆的“監管”中,逐漸感覺自己的生活空間被不斷的擠壓,尤其是“社交空間”感覺被割,與朋友圈的空間也被否定,“私人空間”更是越來越小,他感覺獨立活動的機會和自由被不斷的侵佔。

終於老公忍無可忍,開始反抗。他把老婆的種種要求拋諸腦後,甚至刻意逃避回家。有時候自己寧可坐在車裡,關上手機在樓下呆上一個小時,也不上樓。從此,兩個人開始了“空間”爭奪戰,感情也急劇下降。

在婚姻中,男人和女人對“空間”的需求是不同的。

男人需要更多的“社交空間”,而女人對“共同空間”要求更多。

比如,女人抱怨男人不顧家,就是因為女人對家的“共同空間”需要要比男人多的多。而男人的不顧家,是因為他對“社交空間”需求要更大。

所以在婚姻中,需要去理解對方心理特性,尊重雙方的“空間”需求。

03“黑暗效應”與三大幸福法則:

古人說“難得糊塗”。這簡短的四個字卻道出了婚姻真諦!

什麼是幸福的婚姻?就是“難得糊塗”!當然這個“糊塗”不是真糊塗,而是一種心態,一種看問題的角度,一種對待事情的方法。一種糊里糊塗的幸福感覺!

1)幸福法則一:用“黑暗”給對方一個自由空間

前段時間有個朋友說想要離婚,原因是他老婆太愛他了,讓人聽得莫名其妙。原來他老婆的“愛”,她過問他的一舉一動,什麼事情都為他操心,不斷幫他“糾正錯誤”“改正缺點”,覺得他穿衣服有問題,交朋友不選擇,這讓他異常痛苦,因為“妻子”把他“愛”的窒息。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著名作者帕萃絲·埃文斯在《不要用愛控制我》一書中講到:“自由賦予我們個性,讓我們定義自己,創造價值,每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是神聖的。”

愛是給予,是支持,而不是控制。我們不能用折斷對方翅膀的方式,來讓他聽話。更不能以愛的名義,侵佔對方的空間。

學會用“黑暗”的方式對待對方,讓對方在被你忽視的“黑暗”中,繼續享受生命的自由,這就是愛!

2)用“黑暗”給自己一個呼吸空間

鄰居張先生是一家企業負責人,妻子在一家國企做會計,兒子9歲。雖然平時比較忙,但卻經常看到一家三口一起逛菜市場,讓人看起來其樂融融。

為什麼他們夫妻之間這麼和諧?逛個菜市場都洋溢著幸福呢?

一次偶爾聊天中,張先生妻子說出了答案:“我們家每個人都有一點屬於自己的空間的。對於我,平時要一邊工作,還要一邊忙家務,覺得自己也挺辛苦的。所以我們家裡就有個慣例,會定期放假,旅遊或是和朋友出去聚會都好。而不是一直圍著家庭打轉,直到疲憊不堪。這一點空間,不僅讓可以調整自己狀態,也會更珍惜共同相處的時間”。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自由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你自己”。

假如在這個世界上,連你都不去關心自己,那還有誰有義務來愛你呢?你自己都沒有愛,又如何在家庭中給予愛呢?

著名喜劇演員卓別林,在70歲生日在演講《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中講到:“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不再犧牲自己的自由時間,不再去勾畫什麼宏偉的明天,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樂的事,做自己熱愛,讓心歡喜的事,用我的方式、我的韻律。今天我明白了,這叫做“單純”。”

願我們能夠偶爾“單純”一下,用“黑暗”的方式,放下負擔。給自己一點呼吸的空間。讓自己心生歡喜,這樣你才有能力更好的愛這個家。

3)用“黑暗”融合“我們”的空間

婚姻裡面不只是“你”和“我”,還有“我們”。

假如把人看作一個圓,那麼婚姻就是兩個有交集的圓,這個交集部分就是“我們”,也稱為“共同空間”。

幸福的婚姻,“共同空間”裡面是融合的、和諧的。

而不幸的婚姻,“共同空間”裡面是不融合的,即使用枷鎖捆綁在一起,依舊爭鬥不斷

201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婚姻故事》,講述了戲劇導演查理(男主)和女演員妮可(女主)在婚姻中,因為理念不合導致彼此漸行漸遠,準備離婚。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表面看是離婚事件中,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故事。但隨著劇情推進,兩人婚姻內的矛盾,夫妻在“共同空間”中的爭鬥過程,演繹的淋漓盡致。

在法庭上因為雙方要求不可調和,辯論律師各顯其能,結果把對方描述成不堪的渣男渣女。這時婚姻內所有的不滿,與隱私都被一一公之於眾。從最初的分歧爭奪,演變成互相攻訐謾罵。

剛結婚的時候,夫妻兩人的“共同空間”難捨難分如此美好。逐漸演變成,在“共同空間”中相愛相殺,撕扯謾罵。究竟在經營“共同空間”的過程中經歷了什麼?衝突又是如何產生的呢?

NLP大師李中瑩在《重塑心靈》中講:“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是完全一樣的”

比如幾個朋友一起去吃飯,但並不代表這頓飯對大家的意義完全一樣。有的是因為這家飯菜做得好吃,有的是因為這次聚會有想見的朋友,有的則是經不住勸,也有的純粹湊熱鬧。儘管大家對這頓飯的價值感不一致,但大家目標是一致的,一起用這頓飯來拿到需要的價值。這頓飯所營造出來的“共同空間”就是和諧的。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聚會

婚姻中也是如此,我們在“共同空間”中做同樣的事情,但並不意味要讓對方跟我們完全一致。比如,老公陪老婆街。對於老婆來說老公能陪自己逛街,會感覺自己被重視,是一種幸福的體驗,會享受整個過程。而對於老公來講,也許只是為了老婆高興,自己再辛苦點也值得,這是自己表達愛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不去刻意要求對方,這個“共同空間”就是和諧的了。

如果老婆說:“為什麼你陪我逛街,不能跟我一樣開心點呢?”或者老公說:“為什麼逛街需要那麼多時間呢?看好就買不行嗎?”此時,雖然兩人“共同空間”就變得不融合了,就開始有了爭執和分歧,因為彼此都想把這個:“共同空間”變成自己的私人空間,完全服務於自己。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共同空間”本質是“你”和“我”相同的交集部分。但這“相同”是相對的的。只有忽略對方的“不同”,才能一致,才能和諧。

在“共同空間”中,試著讓“空間”黑暗下來,這樣彼此的個性才能在這裡生存,幸福才能被孕育出來。

小結:

婚姻中要分清“你”“我”和“我們”:

“黑暗效應”揭示婚姻法則:越“清白”越容易離婚

“你”“我”和“我們”

對於“我”要絕對的負責,要給予自己空間和愛,不能辜負自己內心的期望,主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為自己的人生和幸福負100%的責任。

對於“他”要完全尊重,不要試圖去改造他,控制他。“愛”只給了你一個權力,就是不求回報的付出。如果“愛”可以要求,那麼明星的粉絲是不是都可以要求對方愛自己?

對於“我們”要允許,允許“我們”中有所不同。只有我們允許不同,才能夠把“我們”完全融合,幸福才會顯現出來。

“黑暗效應”讓我們更好的關注自己,更容易接納對方。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就像兩個一隻翅膀的天使,首先要允許對方的不完美,我們才能彼此組合,共同在婚姻的世界中展翅飛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