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武大郎是《水浒传》里面最有特色的人物之一,人送绰号“三寸丁”,他和打虎英雄武松是亲兄弟,但是两兄弟却相差甚远,武松可以算得上是高富帅,但是武大郎却是个矮矬穷。

不能不说施耐庵的想象实在丰富,将这两个完全不搭调的人,促成一对亲兄弟。但是我们反过来想想,这不是小说吗?小说本来就可以天马行空的进行想象,人物可以虚构。武大郎也就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小人物。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但是这部小说流传了几百年后,却发现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合葬墓,人们才发现世上还真有武大郎和潘金莲,但是真相并不是《水浒传》描述的那样,而施耐庵的后人还给武大郎的后人去道歉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946年在河北,武氏族人挖到了一个悬棺墓,保存完好,经证实是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合葬墓,见是自己的祖宗,族人就又掩埋了。后来还多次有人盗墓,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遭到很大的破坏。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1996年,武氏后人重新挖开武大郎的墓进行修缮,结果在清理的时候,有了意外的发现,有人找到了武大郎的一截小腿骨,而这节小腿骨实在让人吃惊。

根据这截小腿骨的长度,经专家证实,武大郎最起码有1米8高,是个大个子。并不是《水浒传》中所描述的“三寸丁谷树皮”。

根据武大郎墓志铭的记载,武大郎名叫武植,小名大郎。他原来是山西人,明朝永历年战乱,被迫迁到了河北省清河县的孔宋庄,武大郎父亲早逝,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初到清河县,生活非常艰难。为了讨生活,他来到了邻村潘家当学徒,他吃苦耐劳,白天学习手艺,早晚读书习武,非常用功,得到了潘家老板的赏识,便将自己的闺女,大家闺秀潘金莲许配给了武大郎。

潘金莲非常贤惠,在嫁给武大郎之后,积极操持家务,让武大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读书。武大郎后来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被皇帝钦点为山东省阳谷县县令。

他在为官仕途中兴利除弊,清廉爱民,乡民非常爱戴他,还给他送了万民伞。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就是这样一个德才兼备,相貌堂堂的人却无端被人丑化了。原来武大郎在求学的时候认识了一个叫黄堂的朋友,两人关系很好,后来武大郎入了仕途,而黄堂却回家务农去了,一次黄堂家意外着火,家里被烧得片瓦不留, 无奈之下,前去找武大郎资助。

当黄堂去找武大郎的时候,武大郎正在忙公务,便怠慢了他。黄堂很是气恼,他认为武大郎瞧不起他。一气之下便到处散播武大郎的坏话,甚至将他丑化,有些人不知情便信为真,也跟着传播。

等黄堂回到家后,后悔不已,原来武大郎早已派人送来了钱财。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他想去澄清这些坏话,但是已经来不及了,早已传到四乡八里,有的人还添油加醋,把潘金莲也给搭上去了。

这些民间流言被史耐庵知道后,作为小说素材,写进了《水浒传》,从而世代相传。

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墓打开,真相大白,施耐庵的后人道歉


当武大郎真实的身份被公布后,施耐庵的后人,著名画家施胜辰来到清河县武植祠,代表施公向武家和潘家的后人道歉。然后画了武植和潘金莲的画像,并且配了诗文:

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

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

真相大白,施公后人道歉,对武氏后人来说也是个莫大的安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