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角度認識城市


宏觀角度認識城市

創造未來城市——中信出版社

關於未來城——一個非常有趣,也非常具有想象力的選題,原本以為內容會大膽設想,留待未來印證。事實有些失望,正如作者對本書的切實評價:“從某種方面而言就像一篇長篇論文,既具有思辯性,又專注技術上的問題。並以現代科學哲學為基礎,認為預測是偶然的。”在這篇長篇論文裡,作者引用了大量數據以及各種專業概念,諸如格萊澤悖論、馮.屠能標準模型、威爾斯命題、託布勒地理學定律、齊普夫定律等。理論及數據部分讀起來難免枯燥乏味晦澀難懂。不過從宏觀角度而言,作者對城市的認知與瞭解又大大豐富了我們的視野。

在此之前很少考慮關於城市的問題,儘管我們每個人都是構成城市的必要元素,大多時候我們穿梭在城市的人流中,鮮少有人認識到我們的城市正在發生哪些變化。邁克爾.巴蒂針對城市提出了一些問題:

未來是否可預測?

未來城市的本質是什麼?

城市將面臨哪些轉變?

我們如何定義城市?

如何理解城市脈搏?

未來城市發展的維度?

以上一些問題儘管無法給出明確答案,但這些問題引發了我們對於未來的一些思考,同時也帶領我們重新認識我們所生活的城市。

關於城市的未來是否可預測,如果可測為什麼我們無法預測當下我們正在經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無法預測是哪一隻蝴蝶煽動了翅膀,從而造成了全球大流行。如果不可預測,牛頓又是如何證明牛頓定律的準確性,又將如何應用被廣泛應用於物理學領域。也許這正是歷史發展的複雜之處,城市的發展是由一系列事件組成,也是由一群人做出的一系列決策發展而成,對未來一些事情的預測在不斷增強,而對另一些事件的預測則在不斷減弱。這也正是作者得出的觀點是:未來不可測,而依賴於創造。

如何定義城市,作者引用了路易斯.芒福德關於地理叢的概念:城市既是地理產物,也是社會產物,同時也是一座思想劇場。聖城耶路撒冷也許是思想劇場的典型,耶路撒冷同時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因為宗教信仰及地理原因,這裡發生過無數流血事件,城市建築更是被多次重建。城市發展的本質就是不斷創造,毀壞以及重建的過程。


宏觀角度認識城市

耶路撒冷

如果說接近脈搏概念的是我們走路的速度,那麼觀看諸多城市宣傳片之後對比2020年新冠肺炎期間的武漢,像被按下暫停鍵。也許對於城市脈搏的理解,對城市運行的感知會更加具象化。這種破壞體現在時間週期被打破,交通停滯,日常地生活節奏紊亂,短期之內對經濟造成很大影響,而在未來,許多事情將以我們尚未創造的方式對傳統城市造成破壞。


宏觀角度認識城市

武漢

城市未來發展更加宏觀角度也許要從空間維度來說,作者講述了三個維度的發展,城市向外蔓延、內部更新以及不斷向上發展。外部蔓延的個例很多,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從大城市都在不斷尋求向外部的擴展,中心區域大多以服務、文化及娛樂業為主,而大部分製造業則被遷往外圍;外遷的同時中心區域的規劃及建築也在不斷完善或更新,城市發展最明顯的體現就是建築的高度與密集度。當土地面積不足以支撐人口數量時,建築就會不斷尋求更多空間,以容納更多企業以及社會活動,交通方面高架橋的數量也在逐年遞增。除此之外,補充一下第四維度:城市還在不斷向下尋求更多空間,尤其是地下交通網絡。


理想城市最初總是自上而下由空想家們提出,他們試圖強調某些美好的理想,有些烏托邦,可有些設想也推動了城市的發展,創造出更多可能。柯布西耶的《明日之城》雖無法在現實中實現,卻在電影《大都會》中得到了落實;也許我們可以設想:諸如《第五元素》立體交通,《頭號玩家》中的擬像現實,《西部世界》中的人工智能,在未來科技發展中可能會得以實現;也或許我們將面臨的未來是《2012》中的災難性毀滅,《生化危機》中的大片空城,無論哪種可能,也只有身處未來城市之人才能真正知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