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已經被股市套牢了,我們應該等其漲回解套嗎?

今天繼續我們常見的理財投資偏誤。

最近和好友聊天,發現了他和很多朋友一樣,在股票市場已經被深深套牢了不少錢,都在期待日後的股市會再漲,漲回原來的本金後就會退出不碰股票了,那麼恭喜,我們又患了常見的理財投資偏誤:

參考點效應

1

什麼叫參考點效應?

A,如果有一箱蘋果,大部分都是好蘋果,只有一兩個有點爛的蘋果,你會選擇先吃哪個?

B,如果有一箱蘋果,爛蘋果很多,只有一兩個好的蘋果,你會選擇先吃哪個?

在A的場景中,大部分人是會選擇先吃爛蘋果,留下好的再慢慢吃。

在B場景中,大部分人卻會選擇先吃好蘋果。

再舉一個例子,年尾時,老闆給你發了5000塊的獎金,這固然是十分開心的,但卻發現坐在你隔壁的小王有1萬塊的獎金,這時候你可能就會高興不起來了。

我們的心理感受和決策行為會因為參考點的不同而改變,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參考點效應了。

2

參考點效應對我們投資理財有怎樣的影響呢?

在我們進行投資時,很容易會盯著過去的某一個價格作為參考點,但這往往讓我們在投資理財時發生很大的偏誤。

如果已經被股市套牢了,我們應該等其漲回解套嗎?

還是舉例子來說明一下吧,最常見就是股票投資。

我們在投資股票時就喜歡看過去的價格,用過去的價格作為一個參考點。

例如我們在關心一隻股票時,它的價格是4塊。雖然我們看好這股票,但由於4塊的價格已經成為了我們的參考點,那麼當這隻股票價格升到4.5塊,5塊甚至更高時,都會覺得這時候買進是虧了,讓我們錯過了黃金的投資時期。

又或者,當我們過去看見這隻股票的價格最高時曾經突破了100塊,但現在已經跌成了20塊,覺得這時候買進就會十分划算。誰知低處未算低,最終不是被套牢,就是嚴重虧損。樂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了。

又例如,一個朋友想在深圳買房子,當房價2萬時覺得房價是歷史新高,要先等等,誰知道沒多久就升到了2.5萬了,這時候買就覺得很虧,一直沒買,眼看房價越來越高,再也買不起了。

3

為什麼不要以過往的歷史或者歷史價格作為參考了?

這其實很好的瞭解的,一家公司,特別是高速發展的公司,公司的營業額,規模等都在迅速的發展,如果股票價格反映公司價值的話,那麼隨著這公司發展得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大,利潤越來越高,好公司的股價也只會跟著水漲船高。

相反,差的公司的股價也會越來越低。

無論是哪類公司,想其股價迴歸以前的參考點是很難的事情了。

就以騰訊為例子,2008年6月股價是70元,但現在的騰訊,無論是公司規模,盈利能力,人才儲備等和10年前比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所以要讓騰訊回到70元時就變得十分困難了。

同樣道理,如果一家公司已經步入了夕陽,如果在這家公司找到新的突破市場前,想回到當年最風光的時候也是很難的事情。

例如當年手機霸主Nokia,公司想回到當年最風光的時候可以說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

房價也是一樣,2萬時的房價和4萬時的房價,無論是交通配套,學校和醫療資源,城市發展程度,現在的發展政策,人口密度還有貨幣貶值等,都已經是完全不同。

如果已經被股市套牢了,我們應該等其漲回解套嗎?

如果拿剛畢業的最低工資來衡量今天的你,也是不公平的。

4

那麼我們怎樣做才能克服參考點效應呢?

其實很簡單,忘記參考點,忘記過去,往前看。

再簡單一點就是:順勢而為,如果預期未來是上漲的,就買入和持有,如果預期未來是下跌的,就應該及時止損。

就拿我們的身體健康為例,隨著年齡的增大,未來的趨勢我們都能看到,肯定要經歷病痛和死亡的。

當然和股價的短期波動一樣,疾病等的發生點是難以預測的。

但如果我們一直以我們青年力壯或者現在的健康作為參考點,沒能往前看,順勢而為地把應有的保護和保障配備好的話,那麼我們和我們家庭的經濟狀況就很容易被突發的疾病深深套牢了。

如果已經被股市套牢了,我們應該等其漲回解套嗎?

過去的只是過去,也是我們常說的沉沒成本,在經濟學中,沉沒成本不是成本。我們一定要懂得克服參考點效應,過去只是束縛,與其糾結於過去,不如面向未來,順勢而為,努力於現在。

希望這對大家有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