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國護照什麼樣

清朝中葉之前,中國並沒有護照之概念。即使19世紀初,中國開埠以後,中國人赴各國的身分證明或旅遊文件,仍為信函形式。若不居泥近現代護照型式,中國第一本護照實為1689年,由清朝政府發放的“信函式集體護照”。以文字及信函籠統內文,描述赴外中國人的該文件,一直延續至1839年。

1840年以後,中國清朝政府礙於與西方強權各國的不平等雙邊條約,開始授權駐在中國境外的領事館或海關,為中國人(包含華僑)發放型式不一的護照,這是以“單人單紙”中國護照的成型。種類則大約有“內地遊歷護照”與“華工護照”。

清末、民國護照什麼樣

之後,護照發放制度規範沿襲至中國境內,頒發制度也從簡陋轉趨正規,發放機關則仍莫衷一是,除了總理衙門之外,駐中國各國領事館皆可發放,且不用中國官方認證,此情形尤為上海租界最為盛行。

1899年9月1日,由中國清朝駐美國公使伍廷芳曾經給一名外交翻譯官簽發了一份護照。這份護照長87釐米,寬56釐米,相當於一張4開的報紙,堪稱是護照家族中的“巨人”

清朝的護照上寫著:“仰沿途地方關卡一體如照保護,勿任阻滯。”一共17個字。

清末、民國護照什麼樣

清末、民國護照什麼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