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1.瓷器鑑定的要點

第一,辨別真偽。就是辨識故意仿製古瓷的贗品,即把偽、仿器皿與真器辨別開來。中國曆代陶瓷生產,特別是明清以來,仿製前朝瓷器或者署前朝款識的現象經常出現,有時甚至是大量仿製前朝名窯器物。明代正德時的瓷器常常署“宣德年制”等寄託款,嘉靖、萬曆以來更盛。清代雍正、乾隆時期仿古瓷的製作水平很高,唐英所督造的御窯廠“仿肖古名窯諸器,無不媲美,仿各種名釉,無不巧合。”(《景德鎮陶錄》)。清末和民國時期,仿古生產有不少專門的制瓷作坊,有的幾乎達到了以假亂真的程度。現代制瓷行業,因為利益的驅使及其他各種原因,仿古瓷器的製造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很多仿品還動用了高科技手段,這就需要瓷器投資收藏者能夠具有識別真假的慧眼,善於辨別真偽瓷器。

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著名鑑定專家張浦生先生將所見仿古瓷分成臆造型、模擬型、複製型三種不同形式。 臆造型的特點是無形無神。由於它屬作偽者隨意拼湊的東西,不模仿古器,沒有時代特徵。此類瓷器容易讓初學者或好勝者上當。出售者往往用激將法,說這種東西難得、少見,連大博物館都沒有,怕你也看不懂等。 模擬型的特點是有形無神。這類器物往往根據古瓷圖片製作,不僅形象與古瓷基本沒什麼差別,而且連尺寸大小都比較一致,質量也不差。

那些僅僅具備書本知識的人容易被此類瓷所騙。出售者往往會拿出書本作為佐證,使人深信不疑。但這類瓷器的底足不過關(因不少圖錄上常常沒有底足照片),釉質也不對,有的“太白”,有的“過亮”,缺乏古器的寶光。因此,鑑定瓷器要特別注意觀察底足、釉面,要對真品有感受。同時,還要警惕老足新胎的贗品。 複製型的特點是有形有神。由於它不僅對照實物,請專家分頭合作精工細作製成,而且還有專門作舊的工序,故而惟妙惟肖,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此類瓷器俗稱“高仿品”,新名詞叫“克隆瓷”。高仿品本來常常是博物館用來作為貴重器物之替代展示品的,一旦被不法之徒利用,殺傷力是非常大的。此類器皿常常會讓那些貪心暴利的投資者或佔有慾較強的大收藏家上鉤。 所以,張浦生先生提出五種瓷器不能收藏的忠告。 一是器形不規整,古里古怪的不能收藏。歷代古瓷的器形,都有一定的形制,而器形太規整的也不能要,那是用現代灌漿工藝製成的。 二是繪畫看上去不順眼的不能收藏,說明作者繪畫水平的低下;而繪畫畫得太好的也不要,因為它超越了時代的水準。

三是胎體分量太重的不能收藏。古瓷分量一般也有規範,例如:明代永樂瓷輕,宣德瓷重,成化瓷又輕;清代康熙瓷重,雍正瓷輕,乾隆瓷比雍正瓷重,但較康熙瓷輕。而胎體分量過輕的也不能要,說明瓷胎質量有問題。 四是釉面光澤太亮的不能收藏,這是瓷器剛出窯爐的現象;但釉面光澤不亮的也不能要,它是人為用酸處理的結果。 五是款字書法不像樣的不能收藏,因現代人慣用圓珠筆,不善於書寫毛筆字的緣故;而款字書法寫得太逼真的也不能要,那很可能是通過電腦做出來的。 除此之外,還有瓷器扣之聲音過於響亮的不能要,因為這是用現代高溫窯爐燒成的。元末明初瓷器底部澀胎上火石紅非常明顯的不能要。瓶、罐一類琢器的器身接口過於明顯的不能要,因為這些都是作偽者故弄玄虛、畫蛇添足的做法而已。

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第二,確定年代。

即鑑別某件古瓷的相對燒造年代,又叫“分期斷代”“器物排隊”。古瓷中,多數器物上沒有落年款,有些器物上落有年款。對真古瓷要斷代,對後世仿品也要考察仿品的仿造年代。一些現代技術可以幫助斷代,但有的會對瓷器造成破壞,因而不常用。因為瓷器所具的特徵隨著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人們審美觀和生活習慣的變化,以及工匠們一代代傳承更新而逐漸發展變化,沿著繼承、創新、再繼承、再創新的發展規律演變,所以我們在斷代時,只要掌握了瓷器發展演變的總趨勢,再結合各個時代標準器皿的特徵,便能確定古瓷器的燒造年代。 第三,分辨優劣。即鑑別古瓷的質量和價值。質量除了指古瓷器燒造時的品質優劣,也指古瓷本身是否存在使用過程中所造成的種種毛病,如變形、裂痕、衝口、陰黃、黏釉、磨釉、縮釉、剝釉、剝彩、脫彩、漏彩、補彩等。

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古瓷的價值主要指某古瓷在歷史、科技、藝術方面的意義。歷史價值主要指該器物帶有絕對的燒造年代或知道了相對的燒造年代,可作為給其他器皿斷代的依據,能證明某一品種的創燒年代或衰落年代,能證實中外技藝交流或反映某一歷史事實等。科技價值是說該產品能反映古代制瓷技藝發展進程和瓷業科學技術成果,能反映瓷業的革新、創造和高超的技藝等。藝術價值看構成產品美的三個基本要素瓷質、器形、裝飾的藝術處理是否高,三者之間是否和諧統一,能否代表某時期的陶瓷藝術水平和藝術風格。此外,傳世稀少的產品也是成為珍貴品的理由。第四,確定窯口,即鑑別瓷器的產地。唐代陸羽《茶經》在品茶時同時評論了不同產瓷地區的茶碗,說:“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嶽州次,壽州次,洪州次……邢瓷類銀,越瓷類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類雪,則越瓷類冰,邢不如越二也。

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綠,邢不如越三也……”這是在古文獻中較早以瓷產地來評價產品的記載。隨著瓷業的發展,窯口的命名方法也越來越多,歸納起來主要有四種方法。一是以燒造地點來命名,如浙江龍泉窯,福建德化窯,江西吉州窯、景德鎮湖田窯等,這種命名方法較為普遍。二是以某窯的主技者的姓氏來命名,如景德鎮唐代的陶(玉)窯、霍(仲初)窯,明代的崔公窯、周(丹泉)窯,清代的郎(廷極)窯、年(希堯)窯、唐(英)窯等。三是按燒造年代來命名,如景德鎮明代御窯通常分別叫永樂窯、宣德窯、成化窯等。四是按產品使用者的身份來命名,如官窯、民窯、樞府窯等。所謂官窯,是生產專供朝廷和皇家使用(包括皇帝用來賞賜入貢國及使臣或賞賜群臣、親貴)的各種瓷器的窯,也稱“御窯”。

英雄難辨真偽瓷器,學會這幾點不用愁。

如北宋的汴京官御,南宋的杭州官窯,景德鎮元代的御土窯、樞府窯,明、清的御窯(又叫“官窯”“廠官窯”)。所謂民窯,是為了滿足國內外廣大人民生活需要而生產民間用瓷的民營手工業作坊。 古代瓷器往往窯口特徵明顯,同一窯口不同年代的產品也有差別,因而斷窯口是確定瓷器燒造年代和判定古瓷器價值的重要依據。根據窯口特徵來辨識古瓷也是相對比較容易掌握的方法,對瓷器鑑定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另外,古瓷鑑定不能存在僥倖心理。年代、紋飾、窯口等各方面只要有與當時的時代特徵不相符的,就不應該認為是真品。現代仿製手段多種多樣,有時候可能很多方面都看不出破綻,鑑定時一定要仔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