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北极玄天仁威上帝、佑圣真君、荡魔天尊、玉虚师相、九天降魔祖师、无量祖师,全称北极镇天真武玄天大帝。
真武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镇守北方天界之神,在道教诸神信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现今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又称为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玄天上帝、玄帝、玄帝公、上帝公、帝爷公、元天上帝等。
明朝时期,应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号崇拜,在全国影响极大。明朝以后,因为真武大帝和明朝诸帝的重要关系,更是上升为明朝之国神,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以来民间对真武的信仰更为普遍。三月初三,真武大帝圣诞也成为了各地宫观非常重要的一个神明节日。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武,其身长百尺,披散着头发,金锁甲胄,脚下踏着五色灵龟,按剑而立,眼如电光,身边侍立着龟蛇二将及记录着三界功过善恶的金童玉女。
道经如是说: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八十二次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之净乐国净乐宫,乃国王之子。净乐国善胜王后梦见自己吞日而孕,怀胎十四个月之后,生下一王子,国王和王后喜爱至极,太子很小就显露出聪颖的天资,十岁时,便可读各种书籍至过目不忘。国王和王后将其视为掌上明珠,然而,太子只想修行,且一心向道,并发誓要辅佐玉帝,扫尽天下妖魔。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神话体系:
道教
所属:
北极四圣
居所:
武当山、权掌童初府
父母:

净乐国王、善胜皇后
本源:
太上老君八十二化
师父:
妙乐天尊、丰乾大天帝、紫气元君
出生地:
净乐国净乐宫
司掌:


镇位北极六天;主风雨;荡魔灭邪、摄伏妖精,救度群品
象征:
龟蛇玄武、披发跣足持剑、皂纛、斗诀、乌鸦、巡山黑虎。
副将:
三十六天将:
天君刘俊
元帅邓成

元帅杨彪
元帅辛江
元帅张安
赵元帅赵公明
显灵元帅关羽
雷开、苟毕二元帅

风轮元帅周广泽
尽忠元帅张健
火德元帅谢仕荣

灵官元帅马华光
管打不信道元帅朱彦夫

考校元帅党归籍
仁圣元帅康席
混炁元帅庞乔

降生元帅高原
降妖辟邪元帅雨田

威灵瘟元帅雷琼
神雷元帅石成

虎丘元帅王铁、高铜
先锋元帅李伏龙
纠察元帅副应
太岁元帅应高

猛烈元帅铁头
雷部电母朱佩娘

月孛天君朱孛娘
豁落元帅王忠
聪明二贤高委、师旷
二太保任无别、宁世考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生平来历:
有关真武大帝的由来,典籍记载非常多,经中记载真武为原始化身、太极别体。至黄帝时,下降为真武大帝。据《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化身,托生于大罗境上无欲天宫,净乐国王善胜皇后之子。相传净乐国王与皇后结婚多年而无后嗣。有一日,皇后梦而吞日,觉而怀孕,经一十四月及四百余辰,终于在黄帝紫云元年三月初三的午时分娩,降诞于王宫净乐宫。怀胎十四个月后所生婴孩便是日后的真武大帝。后既长成,遂舍家辞父母,入武当山修道,历四十二年功成果满,白日升天。玉皇有诏,封为太玄,镇于北方。
真武大帝生而神灵。七岁时,已能日夜诵读经文,三年后,古籍典册记忆在心,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十五岁时,勤务修行,不愿只当一国之君,造福一国之民,并发愿要救护天下苍生,因而放弃王位,进入山洞修炼元真。这感动了玉清圣祖紫虚元君,亲授无极上道,做为玄帝修行的根基。紫虚元君复指示玄帝东渡,寻访起自乾兑方位的山峰地理,入山修行。唯有这样,才能归根复位,上为三境辅臣、下作十方大圣。玄帝于是领命拜别父母,辗转来到太和山紫霄峰,在此隐居修行。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在山中修炼,岁月如梭经过四十年。年迈父亲思念大帝,派了五百壮兵前来太和山探寻玄帝,因为山领险要,又遇涧水高涨,寸步难行,虽欲强行横渡,皆无功而返。一直到第九次,才上山见着玄帝,启传王命,希望真武大帝能回国继承王位。真武大帝此时专心修道,无意还朝,而这前来寻找他的五百壮兵更是受其功德感召,心悦诚服,一齐顿悟,决心追随大帝左右学道,隐于山中。玄帝功成果满升真之后,众人皆证仙道,就是今天所说的武当山五百灵官。


真武大帝在太和山潜心修道四十二年后,是足五十七岁,终于默会万真,体得上道,于黄帝紫云五十七年岁次甲子年九月九日功满道备升举金阙,其飞升所在地为太和山,即今武当山。真武大帝功成道就,升腾九清之后,玉皇上帝敕令其镇守北方,统摄斗、牛、女、虚、危、室、壁等北方七星,顶戴森罗七座,坐镇北方而为上帝。真武大帝证果以后,生身父母,俱享褒封,大帝追思往事,阐明自己得道之经过,作报恩经以训世。所以后代又因此莫大之孝道而称其为报恩祖师。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铁棒磨成针”竟与真武大帝也有关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俗语我们从小就知道是关于李白的故事,但是在道教中却流传着关于真武大帝的另一个版本。
昔日真武大帝辞别父母上武当山修练,可是,他苦苦修炼了好多年还是没有可还是不能得道成仙。他有点灰心丧气了,他想这么多年的苦修还是没有修成正果,或许修道是一件很渺茫的事,既然无缘享受清福,还不如回宫去当太子享受人间洪福算了。思考再三,最终他决定还是回宫当太子。
不料他走到半道上,却遇见了一个老太太在井旁磨铁杵,真武大帝惊讶地问她磨铁杵做什么?老太太回答道:“想磨成一根绣花针。”真武觉得好笑,说:“老人家,只怕到您入土也磨不成针。我看就别费这冤枉功夫啦。”老太太还是不紧不慢地磨着铁杵,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大帝此时听到此言心里猛然一亮,猛然醒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自己修炼不成,那是因为功夫还不到家啊。想到这里,太子折转身,又上山修行去了。
原来,山梁磨针的老婆婆是天上女神紫气元君装扮的,特意以铁杵磨针来点化太子。后来,人们在老婆婆磨针的地方建了一座宫殿,里面还有碗口粗的大铁杵和磨针的大青石。人们把这座宫殿取名叫“磨针井”。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明代护国神祇:
真武大帝信仰在明朝达致顶峰,因为真武乃是北方大神,明太祖攻克元朝,明成祖起兵于北方,都与北有关。明代皇家屡次重修真武大帝得道之武当山,甚至模仿紫禁城,为大帝修建了紫金城。同时,明朝官方在全国各地也兴建了许多玄天上帝庙,并由官方祭祀。明官员倪岳在《正祀典疏》中言:“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兵戈所向,神阴佑为多。定鼎金陵,乃于鸡鸣山建庙,以崇祀事,载在祀典。”“太宗文皇帝,肃靖内难,以神有显相,又于京城长隅,并武当山各重建庙宇,而两京岁时春秋及京师每月朔望,各遣官致祭。武当山则命内外官员专一在彼提督,列圣崇奉之意,可谓至矣!”这些背后其实都和真武大帝与明朝诸帝间不解之缘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传在明太祖朱元璋还未建立明朝时,真武大帝就多次相助朱元璋化险为夷。据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交兵落败遁入武当山,藏身真武庙内躲避追兵。情急之下,朱元璋扯破了蛛网,很有可能暴露行迹,但在他进入藏身后,蛛网竟又自行愈合如旧,得以骗过追兵耳目,平安脱险。因此,朱元璋登基后,立即下旨改建庙宇,重塑神像,加封真武大帝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从此明朝各帝均奉玄天上帝为护国神祇。而朱棣之所以能成功登基称帝更是与真武大帝有着莫大的关系。当年明太祖驾崩,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史称建文帝。建文帝为集中皇权而欲实行削藩政策。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明成祖朱棣驻守北方、手握重兵的燕王朱棣无疑是其最大的削藩目标。燕王已知如此,遂先发制人,而在其起兵之际,真武大帝现身护佑。根据《明史·姚广孝传》记载:起兵前,朱棣问姚广孝什么时候动手,姚广孝很神秘地说:“再等等,等到能帮助我们成就大事的人来了在动手。”朱棣问:“助者何人?”姚广孝说:“吾师。”过了几天,姚广孝突然去朱棣府邸,告诉他可以动手了。于是朱棣设宴款待北平的布政使张昺和都指挥使谢贵。为什么从这两个人下手呢?原来张昺和谢贵是建文帝派往北平监视朱棣的人。朱棣设下鸿门宴,于宴会之上伏杀二人,并派自己手下大将张玉、朱能攻克北平九门。此时朱棣已经完全控制了北平,于是就打出了讨伐齐泰、黄子澄以“清君侧”的旗号举兵南下。出兵之前举行誓师仪式,当日风起尘扬,天空之中隐约可见一披发之人,背后旌旗蔽天,朱棣问左右:“这是哪位神人?”姚广孝说:“这就是向所言吾师,玄武神也!”于是朱棣就此后出征就仿照玄武神的形象,披发仗剑,向世人宣称真武大帝助其靖难,称其起事为“奉天靖难”。接下来的战争中,朱棣多次于危急中化险为夷,以少胜多,这让朱棣信仰更笃。最终朱棣以藩王身份夺嫡成功,入继大统,对真武大帝的信仰更是有增无减。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
玄武一词,原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总称。屈原《楚辞》之《远游》篇有句称,“召玄武而奔属”。玄武七宿之形如龟蛇,故注称,“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北宋开宝年间,玄武神降于终南山。
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为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多万人 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达到了鼎盛。


《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就为祈免水火之灾。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身份争议:
其一.为北方之神
《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史记·天官书》曰:“北宫玄武,虚危,危为盖屋。”《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而汉代人认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训》称其为颛顼、辰星、玄武。因较为复杂,民众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为北方之神。


其二.为水神
根据阴阳五行来说,北方属水,故北方之神即为水神。王逸《九章怀句》云:“天龟水神。”《后汉书·王梁传》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因雨水为万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属性,深受人们的信奉。
其三.为阴阳交感演化万物的象征
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独处,雌不孤居。玄武龟蛇,纠盘相扶。以明牝牡,毕竟相胥。”就是利用龟蛇纠盘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必须相合的观点。
其四.为戈之事的主持者
勾陈大帝之重要支持,剑仙之道守护神,武学之人的护法者。灵龟为盾、玄蛇为剑,兵天剑修真的看守护者。武当山道教最高尊神。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组成龟形,其下有腾蛇星,故龟蛇合体;位于北方,属水,其色玄,故称玄武。玄武的这些特性,不但赢得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信仰,而且还为唐宋以后玄武演变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础。

其五.荡魔统摄三界群邪之神
玄天上帝位列北极四圣,属中天北极紫微大帝直隶。受玉皇大天尊敕封位镇北方,后受元始天尊符召敕令。而北极四圣的职责上统伏三界群魔诸妖邪,下摄酆都幽冥鬼魅,令三界逆魔邪首不敢残害生灵。玄天真武有号玉虚师相而济度群迷。又号终劫济苦天尊,在五劫中的终劫救度众生,破诸魔法邪宗。皈命玄天不堕邪见。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
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宣竹,真武帝君原来是净乐国太子,生而神灵,察微知运。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务修行,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帝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挡) 之”。宋天禧年间(1017—1022)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跃而为北方最高神。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凡间历代封号:
唐太宗封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
宋真宗再号真武灵应真君
宋钦宗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
元成宗加号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太祖加号玄天上帝,明太祖复封真武荡魔天尊
明成祖封号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史籍记载:关于真武大帝得道经历之误传
清朝克明,出于政治的需要,为了为诋毁明朝国神玄天上帝,于其统治期间散布谣言,使其由护国大神而改为特定职业的守护神。时至今日,这个谣言依旧在民间广泛流传,其谣言叙述如下:
根据清朝时代的民间传说,玄天上帝原为一名屠夫,性情至孝,而以杀猪为业。直到晚年始悔悟自已的行业杀生太多,难积阴德,遂毅然放下屠刀,遁入深山修行。某日偶遇仙人告知“山中有妇人分娩,速去帮忙。”他急忙赶到河边,果见一妇人抱婴儿,请其代洗产后污物。但当他在河中洗濯时,却见河中金光浮现,回首探视,妇人已不知所终。他心中忽有所悟,看出这是观音显灵,以试探他修行的诚心,因而修行更加刻苦。
屠夫潜心修行多年,忽得神意暗示,欲除杀生之罪,须刀割己腹,取出脏腑洗清罪过。于是屠夫即赴河边剖腹,任令肠胃流入河中(一说是屠宰所得的猪肠、猪肚)。他改过修行的至诚终于感动上苍,准其升天成仙,是为玄天上帝。
但得道之后,其弃置河中的肠胃,胃变作龟妖、肠变作蛇妖,龟蛇两妖四处作祟为祸人间。玄天上帝得知此事之后,便来到凡间,与龟蛇二将展开战斗,并成功收服二妖于脚下。所以后世有一些屠户,皆奉真武大帝为行业祖师爷,实在来说这一故事于经典并无根据,且有污蔑真武大帝之处。各位读者应该仔细辨别,勿再以讹传讹。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真武大帝更名原因
历史记载:
关于玄武更名为真武的原因,众说纷纭。一说为避宋真宗的讳(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此说见于《集说诠真》等书中,另一说为避赵宋“圣祖”赵玄朗的讳,此说见于《朱子语类》中。玄武改为真武后,玄武的名称很少有人提及了。北宋时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龟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传说开始日益繁盛。宋太祖时,已有真武、天蓬等四圣为天上大将之说。宋高承《事物纪原》中即记载了宋真宗天禧(1017—1022年)元年(1017年),“营中有卒见龟蛇者,军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闰四月,泉涌堂侧,汲不渴,民疾疫者,饮之多愈”。真宗闻言,下诏建观,赐名“祥源”。于是人格化的真武诞生了。据《夷坚志》、《云麓漫钞》等书记载,其形象多道服羽梳,被(披)发仗剑(故称披发祖师),颇为勇猛。真武作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并且在民间有着广泛而深到的信仰,就再也不能作为原来星辰龟蛇的形象括跃于道教神坛之上了。故有关真武身世、神迹的传说便逐渐流传开来,《道藏》、《续文献通考》、《三教搜神大全》、《历代神仙通鉴》等书中,均载有诸多有关真武身世的传说和神异故事。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道经记载:
道教经书中描绘真武的形象是披发黑衣,金甲玉带,仗剑怒目,足踏龟蛇,顶罩圆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6] 记载,真武帝君原来是净乐国太子,生于净乐宫,生而神灵,察微知运。长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务修行,发誓要除尽天下妖魔,不愿继承王位。后遇紫虚元君,授以无上秘道,连越游东海,又遇天神授以宝剑。入武当(太和山)修炼。居四十二年功成圆满,白日飞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镇北方,统摄玄武之位,并将太和山易名为武当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当(挡) 之”。宋天禧年间(1017—1022)诏封为“真武灵应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跃而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声势显赫、民间信仰最为普遍的时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儿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夺取了皇位。传说在燕王的整个行动中,真武大帝都曾显灵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诏特封真武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规模地修建武当山的宫观庙堂,建成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三十九桥、十二亭的庞大道教建筑群,使武当山成为举世闻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顶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达到了鼎盛阶段,宫廷内和民间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庙。庙内供奉真武大帝,一般为披发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边塑有龟、蛇二将,或金童、玉女。据说前者是护卫大神,后者专替真武记录三界中的善恶功过。真武的诞辰日为农历的三月初三日。人们常说的武当山就是真武大帝的根据地,上面金顶里面供奉的为明代铸造的铜像,前面又八仙桌两边非别为周公·桃花·水火二将,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武当山人山人海,香客络绎不绝,热闹非同寻常,右图附上武当山金顶真武大帝像。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万历续道藏》
玄天上帝百字圣号《万历续道藏》: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仁宗皇帝御赞:
镇天真武,长生福神。万物之祖,盛德可委。精贯玄天,灵光有伟。兴益之宗,保合大同。香火瞻敬,五福攸从。
圣降日:
正月初七日。二月初八日。
三月初三日。圣诞;初九日。四月初四日。  五月初五日。六月初七日。  七月初七日。  八月十三日。  九月初九日。南山严宫五龙捧圣,白日飞升。  十月。二十日。  十一月。初七日。  十二月。二十七日。闰月相同。

中国道教:民间祭祀真武大帝起源来历

护法神兽:
关于真武大帝的护法神兽,大家广为人知的是龟、蛇二将,但其实黑虎也是真武大帝的护法神兽。相传真武大帝修行于武当山时,首先栖隐于太子岩处修练。其修练期间,晨有灵鸦报晓,旁有黑虎护卫。世传“乌鸦喙赤,见之者昌;黑虎驱奸,逆之者殃。”黑虎大将军为武当山护国镇山之神圣,一般玄天上帝庙亦大都有奉祀“黑虎将军”于神桌下,有驱除疠疫及镇护庙堂之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