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I 孩子“自卑”,家长如何应对是关键!

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没主见?

孩子不敢表现自己,看上去有些自卑?

孩子胆小懦弱,一遇困难就退缩?

自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处理恰当,自卑可以成为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然而,处理不当,过度的自卑容易形成自卑情结,影响性格的形成,从而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家庭教育 I 孩子“自卑”,家长如何应对是关键!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拥有自信、阳光的心态。然而,自卑心理可能如影随形,过度自卑的心理将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自卑心理有何表现?以下自卑孩子的常见表现可作为参考。


1.过度怕生,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

正常的孩子可能会有点怕生,但喜欢与同龄人交往。而自卑的孩子经常表现出过度地胆小,害羞,怕生,不愿意与同龄人交往。


2.惧怕失败,回避参与竞争

自卑的孩子缺乏信心,惧怕失败,因此常常会回避参与竞争,表现为拒不参加,或临阵逃脱。


3.习惯性顺从父母和别人的要求,从来没有意见和想法

有些孩子却表现出了格外的“听话”,不管任何时候、任何年龄段,他们都完全听从别人的意见。这样的孩子不仅缺乏主见,而且有一定的性格问题。


4.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5.长时间情绪低落

如果孩子一两天不开心,有可能是遇到了具体的事件,比如和同学吵架、被老师批评,但是如果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那很可能有深层的原因,让孩子感到了自卑。


我们都知道:严重的自卑感会造成人的心理变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危害。但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家长可尝试采取调适措施来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家庭教育 I 孩子“自卑”,家长如何应对是关键!

如何避免孩子过度自卑,是值得每个家长学习的重要一课。


1.父母适当降低要求

对待已有自卑心理的孩子,父母应适当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假如孩子画了一匹马,那么你最好不要过多地挑剔这里不好、那里不像,而应对孩子的每一成功之处予以发现并做出由衷的赞赏:“看,那马尾巴画得真好呀,好像是在风中飘舞一样!”或者“你为马涂的颜色真漂亮!我敢说这可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马儿!”

需要强调的是,你应该让孩子觉得:你对孩子的赞赏完全是诚恳的,而不是应付的,客套的,更不应该是虚伪的,做作的。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你须在思想方法上做出调整,在表述上讲究艺术。

其实,让自卑孩子学会自我肯定的首要目标即是:帮助孩子从自己的行为中获得满足和动力。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做该做的事,并且把它做好,这本身就是成功,也是对自己的最好的肯定。


2.经常对孩子激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让孩子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孩子获得成功,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孩子恰当的补偿心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面对短处,出现一定的自卑心理属于正常现象,而超越自卑本身才能使人进步。为了避免孩子陷入过度的自卑,家长或教育工作者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恰当的补偿心理。

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及长处,由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同时引导孩子合理地看待自己的不足及短处,从而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让自卑转化为前进的动力,进而克服自卑心理对自己的消极影响。


4.给孩子更多成功的体验

孩子需要成功的经验,因为成功的经验越多,认同感就越强,孩子的自信心也就越强。最简单的成功体验就是学习,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要过高,这样孩子很容易就能达到,然后再一步步提高目标,孩子就会有更多的成功体验。


5.丰富孩子的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

生活中,经常会发现当好多孩子在一起交谈时,有的孩子讲得津津有味、绘声绘色,有的孩子却只在一旁听着,一言不发。孩子之间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主要是孩子的知识面不同,有的孩子见多识广,有的孩子见识短浅,相比之下,那些知道得很少的孩子就容易产生自卑。


因此,父母应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丰富知识,开阔孩子的眼界,提高孩子的能力。


家庭教育 I 孩子“自卑”,家长如何应对是关键!

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让我们走出传统应试教育中单纯重视分数的误区,越来越多的父母关注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孩子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任何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家长应正确对待自卑,充分利用自卑对孩子潜能的激发作用,扬长避短,这样就能让孩子成为“常胜将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