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径明确,坚定推进转型发展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人口红利推动了我国各产业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而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越来越难以承受人口之重。事实上,当前仅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人口红利虽然重要,但是人才红利更加关键。由此我们看到,不论是北京还是我国另外一些发达城市,都在走轻量发展路线,着力地培养和引进人才,而不是一味地增加人口。特别是北京,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始终处于激增的态势,再加上城市布局和结构问题,绝大多数的人都集中在中心城区,自然造成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环境压力越来越重,也就是人们今天说的“大城市病”。为此,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考量,必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办法对人口进行调控,释放中心城区压力,从而保障城市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


北京路径明确,坚定推进转型发展


事实上,北京近年来一直在加大人口调控方面的投入,同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比如在去年年底,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两千一百五十三万六千人,相较于去年同期非增反降,尽管降幅有限只减少了六千人,但是这无疑是一个特别好的开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常住人口已经保持了三年的连续下降,累计减少的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十九万三千人。另外从城乡结构上也能看到北京常住人口的一些特点,比如绝大多数的人居住在城镇,城镇人口高达一千八百六十五万,占到了总常住人口的近百分之八十七!剩下的不足两百九十万人居住在乡村,仅占常住人口比重的不足百分之十四。另外,在常住人口中,有近七百四十六万人属于外来人口,占到了常住人口总量的近百分之三十五!

如今,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加快疏解以及产业升级的加快,如何加强人口调控依然是摆在北京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更何况,加强人口调控还是治理大城市病的直接手段(或许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为此从建设国际一流宜居之都的角度讲,调控人口依然是至关重要。根据相关的规划,今年将努力降低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争取在今年控制在一千零八十五万人左右,同时到二零三五年,要保持这样的人口密度,严控增长趋势。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人口调控,一些“配套政策”也在加快推出了严格落实,比如北京近年来也在严格控制建设总量,根据规划,今年北京中心城区的城乡建设用地明显减少,由九百一十平方公里降低到了八百六十平方公里,而到二零三五年,将更是严控到八百一十八平方公里左右。同时,还将实现中心城区规划总建筑规模的动态零增长!

由此可见,北京的城市格局也在发生变化,中心城区的承载和功能正在向着高精尖、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倾斜。同时,建设宜居之都将成为重点任务,比如,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补充公共服务设施,完善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增加公共租赁住房等等,以此更好地服务民生,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以推进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为例,根据计划,在今年,北京中心城区将建成市级、区级和社区三级绿道,总长度将由去年的三百一十公里左右,增加到四百公里!而中心城区的景观水岸线长度,则由去年的一百八十公里,增加到三百公里!通过这些明确的目标已经充分体现出,今年中心城区的任务是发展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提升宜居指数方面。而伴随着北京背街小巷治理的不断深化,宜居指数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和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