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现况——知道的企业100%,成功的企业1%

股权激励现况——知道的企业100%,成功的企业1% | 法律顾问


股权激励现况——知道的企业100%,成功的企业1% | 法律顾问


现在提股权激励,有点烂大街的感觉。


股权激励这个东西,最开始都是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在做,被用来作为半激励半奖励员工的方式,大摩当初于2008年参与公司香港上市时,也是这种股权激励福利的受益者。


当前,几乎每家企业Boss/HR都知道股权激励,有的已经做了,有的还没有做但计划去做;在这个以人为王的年代,不做股权激励就好像招不到、留不住人才。


//


然而,那些已经实施股权激励的企业,激励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都很想知道。


现实中,我们更多看到的成功案例:

■ 要么是以各类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为例,从蒙牛到瑞幸,比比皆是;

■ 要么是以华为这样每年都赚大钱的非上市企业为例。


但,更多的企业虽梦想如此,但其实都还在发展阶段,也想能够上市而有资本支持,或也想企业每年都能够赚大钱。


有钱分的话,只是算术问题;但在此阶段,更多企业真正想要的是一起共同奋斗并创造财富,而这远比思考如何分钱复杂多了。


这三五年,我们暂时还没有看到一些因单一实施了股权激励,而实现打造核心团队、共同奋斗、创造财富的故事;企业在股权激励实施后,更多是显得相当平静,并没有出现那些激发人心的场面,有些反而发生了一些员工离职后股权激励纠纷的故事。


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企业究竟要不要做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现况——知道的企业100%,成功的企业1% | 法律顾问


01


首先,我们要打碎这个话题:

不是要不要做,而是为何要做股权激励?


一旦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沉静下来,企业不是为了做股权激励而实施股权激励,其实几乎每家企业做股权激励的初心都是差不多的,即:一起共同奋斗,让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盈利。


采取单一的股权激励,其实就只是假设了未来的一个美好场景——企业赚大钱了或者上市有钱了,员工现在入点股,未来可以一起分钱。


//


梦想总是美好的,但是想想就好了。


用未来的利益引导员工现在很用心地投入更多,这也没错,事实表明这确实是有一些效果的,至少可以奋斗一下,但长时间画饼充饥,又有谁能做到呢?现实总是需要面包的,每个人还需要看到阶段性的成就与财富。

然而,这又是一个以人为王的年代,每家企业都梦想聘用到人才,且每个人都能够一直用心奋斗,人对了,事就成了。

所以,员工关系是企业的核心。换一句话说,就是打造共同奋斗、一起持续发展的员工关系,是企业唯一最重要的事。


02


那么,究竟该如何打造共同奋斗的员工关系呢?

当前,我们企业的员工关系普遍都是单一的劳动关系,这种法律关系决定了员工只能服从工作安排,也就是打一份工,每月获得固定的劳动报酬(即工资),而企业发展得如何,跟员工关系紧密性不大。

也就是说,单一的劳动关系,只是实现让企业的一些事有人在做而已,而至于做得怎么样,就是因人而异了。


//


正是这种单一劳动关系,让员工关系的协作性并不理想,更不要谈共同奋斗目标了。


因此,有些企业开始试图改变,采取了一些项目目标制,与员工约定共同实现某个项目目标,并强化协作过程,目标实现后可以享有一定的目标收入,也就是所谓的OKR。

其实,这在本质上,就是在劳动关系基础上加入了企业与员工的合作关系,共同协作以实现目标,共享利益。

也就是说,单一的项目目标制就是合作关系,会让员工对某个目标更加用心、更加愿意投入精力,会更加保障项目目标实现与完成。然而,

企业发展得如何,跟员工关系的紧密性也同样不强,反而会误导员工过于追求单一的项目利益收入。


//

于是,很多企业就开始引入了股权激励,从锁定期到分红期再到行权期,从虚拟股权到期权再到实权,将企业的收入利润与员工关系相关联。


然而,现实中,更多企业都在创业或者发展中,实施股权激励,并没有多少利润分配,甚至多年都没有分红。

也就是说,单一实行股权激励,往往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蛋糕,但员工却有现实层面的温饱住房问题、事业发展问题等等。


股权激励现况——知道的企业100%,成功的企业1% | 法律顾问


03


诚然,不论是单一的薪资制度,还是单一的项目目标制,甚至是单一的股权激励,皆无法打造共同奋斗的员工关系,都有各自利益重点与不足。

其实我们需要重新思考的是:如何将薪资制度的短期利益、项目目标的中期利益以及股权激励的长期利益相结合,将员工的劳动关系、合作关系及股东关系进行重新梳理和构建,从而形成系统的、可以一起共同奋斗的员工关系。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

我们每家企业都有必要梳理与重构员工关系,包括:


股权激励现况——知道的企业100%,成功的企业1% | 法律顾问


唯有共同的利益和情怀,才能让我们企业走得更远。


//


为什么99%的员工持股,一开始就注定失败?我们企业究竟要不要做股权激励,究竟如何做,才能真正构建共同奋斗的员工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