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 《题鹤林寺壁》·李涉 / 书法 · 陈昌琪


在古代,水运是非常重要的运输方式,处在航运交通线上的城市因之兴盛。


唐朝很幸运,得到了隋朝留下的优质资产“大运河”,打通了南至杭州,北至北京,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镇江(唐朝时称“润州”)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因水运而兴的一座城市。


因为恰好就在长江和运河交汇的位置,很多文人都把润州作为了旅途或仕途的中转站。交通枢纽影响经济和政治地位。随着大量流动人口的到来,唐代的润州城也逐渐繁荣起来。


李涉就是顺着水路,不止一次来过润州。


生在中唐时期的李涉,大唐帝国早已今非昔比了,安史之乱后政局很不稳定。他遭逢过兵乱,避地南方,和弟弟李渤隐居在庐山香炉峰下读书。出山后做过一段时期地方官员的幕僚。


到了唐宪宗元和六年,李涉得到了一次机会,被任命为“试太子通事舍人”,“试”的意思是先干着,干得好再转正。正当他努力工作积极向上的时候,元和六年(811)牵扯到一件上访事件中,被主管匦院的官员坑了一把,贬到峡州(湖北宜昌)当司仓参军,在峡州呆了十年,穆宗长庆元年(821)才遇赦返还。


工作上受到了重大挫折,李涉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多么苦闷,他“放船重来,访吴楚旧游”,在润州停留了一段时间,给自己请了个年假。


这段时间,李涉宅在旅馆,终日与酒作伴,昏昏醉梦。


闻听南山春色好,他漫步来到润州郊外的南山,想不到在这里不仅留下一段故事,还留下一首诗,最后一句更是流传千古,众所皆知。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浮生半日闲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在唐朝,一首诗就能心情好


李涉流寓润州,正是他最失意的时候,终日昏昏,事事无心,虚度时光,如醉如梦。可能是听到旅馆伙计的闲谈,发现春天即将过尽,而春天的景色,还不曾看一眼呢。


此时的李涉,心中一惊,泛起了一丝惋惜之情,觉得不趁春天好好看花,三月就白过了,于是勉强去登山观景。


提不起兴致的他,也不能从大好春光中获得怡悦,他又开始失望,后悔不该出来。


抬头一看,山下有座寺庙,寺庙旁的竹院里,尽是开得无比灿烂的杜鹃花,一位老和尚,坐在院中晒着太阳。


李涉上前行礼,问话后方知,原来这座寺庙叫“鹤林寺”。


老和尚告诉他,在贞观年间,有异域僧人自天台来此,手托钵盂,钵内种着杜鹃一株,移植到鹤林寺的花坛。后来,每当暮春,杜鹃怒放,鹤林寺也成为了镇江春游的盛地。


聊啊聊,李涉发现这个和尚的品位不错,方外也有风雅之人,很对李涉的胃口,一聊整整半天就过去。当然,李涉是诗人,不是俗人,气度不凡,和尚也非常愿意与他聊天。


偶尔抛开烦心事,到城外走走,锻炼锻炼身体,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和田野清闲之人聊聊天,放松一下自己的心,清除一下长久累积的压力,还是很畅快的。


一下子,李涉的心情就好了很多,于是跟僧人要过一支笔,在僧舍墙上写了一首《题鹤林寺僧舍》诗:

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

一首诗,就解决了心情,这,就是唐朝。


这首诗题在墙壁上以后,转发率很高,吸粉无数——绝对的爆款诗歌啊,有景有情,写得实在,情景交融,直抒胸臆,特别是最后一句,在朋友圈装逼一下要赢得许多赞,真是火得不能再火了。


鹤林寺也一下子声名大增。四方的香火都到鹤林寺里来了,人们烧香拜佛的同时,也来欣赏一下李涉的诗与墨宝,满足后才依依而别。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写到这里,本应该皆大欢喜,但故事还有另一个结局。


李涉喜欢去寺庙游玩,与那些道行深厚的高僧聊天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了一些寺庙的住持的浓厚兴趣,他们想方设法,请李涉来游玩,提高一下自己庙宇的知名度。


有个寺庙的住持,辗转通过各种关系,请李涉来寺院聊聊,相互“交流”一下,并敬请题诗。


盛情难却,李涉就前往拜访了。


于是,在晴好的一天,他来到那个寺院,与住持见了面,闲聊几句之后,感觉这个和尚根本不懂诗,反倒很懂经济,只知钱眼里钻进钻出。


闲聊之中,和尚提出想请李涉做他们寺庙的形象大使,庙前挂一幅李涉的写真,好让那些膜拜李涉的香客常来常往,多多纳钱。并且说明,香客所纳之钱,可以适当给李涉一部分。


李涉听到这里,顿时明白和尚是想借流量变现啊。哭笑不得的他,将原来题鹤林寺的诗改变了一下句序,题在寺里壁上,扬长而去。诗云:

又得浮生半日闲,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终日昏昏醉梦间。

仍是《题鹤林寺僧舍》一诗的四句,但是句子的次序颠倒了,意思就完全不同了。既反映了自己的窘态,也讽刺了和尚的庸俗。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润州,包容了一颗诗人的心


李涉多次来过润州,《全唐诗》里一共留下他七首七言绝句在镇江。


润州听暮角


江城吹角水茫茫,

曲引边声怨思长。

惊起暮天沙上雁,

海门斜去两三行。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 《润州听暮角》·李涉 / 书法 · 陈昌琪


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


野寺寻春花已迟,

背岩惟有两三枝。

明朝携酒犹堪醉,

为报春风且莫吹。

(一作李端诗,但联系李涉《题鹤林寺僧舍》诗,当为李涉所作)


京口送朱昼之淮南


两行客泪愁中落,

万树山花雨后残。

君到扬州见桃叶,

为传风水渡江难。


题招隐寺即戴颙旧宅


两崖古树千般色,

一井寒泉数丈冰。

欲问前朝戴居士,

野烟秋色是丘陵。


过招隐寺


每忆中林访惠持,

今来正遇早春时。

自从休去无心事,

唯向高僧说便知。


登北固山亭


海绕重山江抱城,

隋家宫苑此分明。

居人不觉三吴恨,

却笑关河又战争。


加上《题鹤林寺僧舍》,李涉所作这七首七绝润州诗,从内容说,虽大多与山水名胜有关,但其意并不在题咏山水名胜本身,而是以之为载体,抒发复杂情怀,寄寓深远感慨,因而显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情真意挚。


李涉的仕途不是很顺,每遇挫折,他都会来到润州做做调整,润州的山水,包容了一颗破碎的诗人心。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暮春的花开。那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此时正应景吧。(年高 绘)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他,让我们见证了唐诗的力量


在唐朝,没有什么是一首诗解决不了的。


高手,一首足矣。


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载,长庆二年,正做太学博士的李涉前往九江,看望自己做江州刺史的弟弟李渤。


船行至浣口,忽然遇到一群打家劫舍的盗贼。数十名贼人手执刀枪,喝令他们停船。


船停下后,劫匪问:“船上是什么人啊?”


两股战战的船夫答道:“是李涉李博士。”


匪首听说后,命令部下停止抢劫,说:“如果真是李博士,我们就不劫他的财了。不过我辈早就听说他的诗名,希望他能给我们写一首诗。”


李涉听罢,铺开宣纸,写了一首绝句《井栏砂宿遇夜客》

暮雨萧萧江上村,

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

世上如今半是君。

劫匪一看,相当高兴,不仅饶了李涉性命,还送上黄金白银,饷以牛酒,嘱咐诗人一路小心。


就这样,一部惊险刺激的武打功夫片,硬是变成了一场锣鼓喧天的明星见面会,连李涉自己,都有一种进错片场的感觉。


唐朝的诗人在镇江说,不趁春天好好看花偷闲,春天就白过了

生活远比故事精彩,诗歌远比想象有趣。杜鹃花盛开的时候,约上三五好友上山踏春,枯藤老树下席地而坐,拿出泡了一冬的酒,小酌畅谈这些镇江的诗歌故事,岂不快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