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桐子成京山农民增收新途径

山桐子成京山农民增收新途径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连日来,在湖北京山市钱场镇龙泉村的田间地头,挖坑、下苗、浇水、培土……村民劳作的场景随处可见。

3月21日,村民一大早就在山桐子基地里忙活,眼前100多亩的山桐子基地,是龙泉村调整产业结构,正努力发展的优质产业。

“山桐子是国家十大木本油料作物之一,市场前景非常可观。”龙泉村党支部书记张少云介绍道,山桐子耐寒,土壤条件和管护要求不高,贫瘠地方也能生长,且病虫害少、适应性强,只要确保水源,细心照料即可。

然而万事开头难,自去年全镇推广种植山桐子以来,龙泉村也积极参与,2019年流转800亩土地栽种山桐子,但由于第一年种植技术和经验不足,且当地遭遇干旱,造成不少树苗枯死。

“去年经验不够,今年我们以水源为导向,将新增的100余亩种植基地设置在水塘附近,水源充足就能大大提高山桐子树苗存活率,土地中间再套种上西瓜、红薯等农作物,且将每棵树苗横向间距调整为3-5米不等,利于翻土机作业,一来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二来还能及时调整种植策略、降低风险。”2020年,在京山市钱场镇党委的鼓励下,龙泉村及时总结经验教训,高效利用土地,唤醒“沉睡”地区的土地资源和剩余劳动力,沿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让更多信心由此转化为行动。

张少云介绍说,他们前期到雁门口镇考察过当地的山桐子产业项目,并与当地公司达成合作意向。该公司发展山桐子项目时间长、经验多,且诸多产品已经走向市场销售,前景良好。如今龙泉村山桐子种植任务已初步完成,有合作公司负责包销产品,还能提供技术保障。

山桐子产业产生的经济效益和景观效果,进一步增强了当地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也吸引了本村群众前来务工。据了解,山桐子产业的管护可吸纳4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其中还包含16名贫困户。

“平时在家里种种地,闲时就帮村里管护山桐子,种地之余还能额外增加些收入。”50多岁的龙泉村村民潘友林高兴地说,他家离山桐子种植基地不远,在基地内主要负责幼苗修整、浇水、锄草和管护等工作,每天的工钱100元。

除山桐子外,舒岭村的小南瓜、洪庙村的葡萄、刘岭村柑橘和、月季花等项目也在钱场镇蓬勃发展。(廖亮 黄世超 张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