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西游记》这部长篇巨作相信你一定读过!

很多人对佛教的认识是从《西游记》来的。然而,《西游记》中的人物并不是完全依据现实中的佛教僧侣来塑造的。今天我们从凡俗趣味的角度来阅读这部小说,从凡俗的角度来看《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也许会给你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西游记》最重要的特色就是离奇的想象和世俗趣味的结合。这种凡俗趣味带来的亲切感是《西游记》讨人喜欢的重要原因。

小说取材唐朝三藏法师玄奘西行求法的历史故事,不过,《西游记》里的唐僧玄奘跟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已然大不相同。

可以说,除了名字没变,其他人设都变了。《西游记》里的唐僧乃是西方世界中,佛祖弟子金蝉子的转世,这个人设自带神圣的光芒。然而佛祖弟子下凡走了一遭,也沾染了许多世间的俗气。这是小说作者为唐僧塑造的形象。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西游记》里的唐僧常常被作者写的很俗气。俗气的唐僧也被常常被搬演到荧幕镜头中来。 唐僧的俗有时候俗得很叫人感到亲切、熟悉。

悟空出山没多久,师徒二人就遇猛虎挡道,这对孙悟空来说简直小菜一碟,轻轻松松打了虎,剥了皮,继续走。看着上蹿下跳、腾云驾雾的孙悟空,唐僧赞他有好本事,有这样的徒弟护送自己一路西行,真好!

晚上,唐僧点起油灯为悟空缝虎皮衣服。 唐僧拈针引线的模样,像极了一位慈祥的母亲。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悟空被压了500年,一朝解放,他是真心感激这位师父,真心愿意跟随他。他上蹿下跳,又是探路,又是摘水果,从远处化了斋饭带回来给唐僧享用……

在路上遭遇强盗抢劫,见师父有危险,悟空马上棒杀了贼人!悟空杀了贼人,救了师父,心里正满意,唐僧却开始唠叨起来,佛门慈悲,无论如何不能杀人。 唐僧苦口婆心的模样,像极了一位恨铁不成钢的班主任。

可悟空不认这个理,他满心的委屈,自己出了力,保师父平安却被唠叨埋怨,气呼呼地走了。师徒两闹得不愉快,唐僧毕竟肉体凡胎,除了能唠叨,也没别的什么实在的神通,一定是降伏不了悟空的。最后还是观音菩萨显了灵,给唐僧送来一顶帽子和紧箍咒……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这也不是悟空第一次被唐僧埋怨,唐僧的马被吃掉的时候,唐僧很是着急,没有了马,一定耽误自己西行的大事。

情急之下,唐僧到没有责怪那吃马的白龙,反而埋怨起了悟空。你说你有降龙伏虎的本事,如今怎么叫马儿被一条龙给吃了?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在我们看来,难免替悟空感到委屈。唐僧没有降魔伏妖的神通,自然不敢与那始作俑的白龙叫板,便把脾气出在了徒弟身上。

悟空到也是一个明心懂理的主,他能体谅师父的焦急,明白师父埋怨自己的原因在哪,所以他也不恼师父,转头就找小白龙打架去了!可这一次,悟空是真委屈了。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在小说的设定中,唐僧取经,在他本人看来无疑是一件神圣而伟大的远征,上为了完成君王的宏愿,下为了解救、帮助处于困惑和苦难中的人民,其中的意义可谓神圣。

对唐僧来讲,这就是他一生至高的理想和追求,为了成就这个追求,他愿意舍弃其他俗缘。从《金刚经》的道理来讲,这是唐僧的我执和我相。

唐僧和玄奘大师不是一回事

《西游记》中的唐僧即是得道高僧,也是凡夫俗子,作者在打造这个人物形象的时候,不仅借鉴了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宏愿大志,还参考了众多世俗百姓的日常,他把世间众生相融入到同一个人物的性格中来,或许,他想说:娑婆世界里,众生本为一体,大家都是一样在修行。

如果这篇文章让您阅读愉快,别忘了点赞、关注、收藏、转发哦,感谢您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