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一个民族的强大,和每一位公民的教育程度息息相关;而涉及民生根本的社区教育,则是惠及每一个市民人文素养的重要一环。在钟灵毓秀的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永红街道,已经有一群先行者,用多年的努力,构建起一张遍及社区角落的教育网络,共同书写起新时代的和谐音符。

刘雪美,今年45岁,学习阳湖拳已经30年。每周一到周五上午的三个小时,她都会出现在荆川小学的大礼堂内,为一二年级学生教授阳湖拳,并负责中高年级的阳湖拳社团。

“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在刘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的身影也经常出现在校园内、赛场上,甚至是“社区天天乐”舞台上。阳湖拳始创于常州,原名“常州南拳”、“江苏南拳”,而阳湖拳和荆川小学的渊源,还要从明代大家唐荆川说起。唐荆川被海内外学界尊为常州文化传统复兴第一人,是明代中叶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而这位文武双全的抗倭英雄,曾用阳湖拳抗击倭寇,引得抗倭名将戚继光、俞大猷前来学习,后广为流传至全国。

与荆川先生读书处---陈渡草堂毗邻而居的荆川小学从2004年9月起,聘请阳湖拳传人王宁、刘雪美走入课堂,为数千名孩子传授阳湖拳。

刘雪美说:“我自己从小怕跟别人说话也不敢说话,可是练武术让我坚强什么都敢,我希望把唐荆川戚继光的文化精神传承下去,鼓舞我们在最困难时能克服任何困难。”

荆川小学(教科院附小)副校长沈剑伟表示:“荆川先生是常州的骄傲,也是我们荆小的骄傲,我们提炼出爱国主义、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勇于担当、独立人格、开拓创新六个方面,引导学生传承荆川精神,弘扬荆川文化。”

“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一招一式尽显古人豪情,一撇一捺传承文化遗产。在以荆川先生读书处命名的陈渡新苑小区里,居民们在社区的组织下,每周定时参与书画课堂,翰墨飘香间、悠扬乐声内,文明理念悄然入心。

“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在清潭三社区的红枫林党建文化广场上,在自闭症儿童公益课堂中,在锦阳社区、陈渡新苑的居民课堂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点滴呈现。这一切被76岁的居民何润炎看在眼里,写在笔端,创作的灵感源源不断。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近年来,钟楼区策略开展“荆川精神”品牌研究、传承、关联和衍生,从血脉、人脉、文脉三个维度出发,对荆川文化品牌的价值意义、精神内涵进行专门研究,顶层设计了“荆川文化”品牌,融入社区教育、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按照人均常住人口人均3元的标准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专款专用,为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永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吕萍香表示:“社区教育是社区建设与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提高社区居民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必要条件。在永红街道社区教育发展过程中,我们以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和提高居民素质为目的,采用多种形式学思想、学文化、学科学,营造了书香永红的良好氛围。”

“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永红街道是一个“村居混合型”街道,常住人口近15万。今年3月,荆川公园海棠节盛大开幕;今年5月,荆川文化街正式开街运营;荆川文创产业链悄然形成;唐氏后人反哺故里,设立“唐黼园”优秀教师奖励基金;荆川文化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近年来,永红街道建立起“365阳光驿站”、培育“红枫林教育基地”、创立“阳光服务”品牌,因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省级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永红街道社事办主任张英表示:“依托社区干部学校、荆川文化等十大社区教育阵地,摸清居民需求,制定送课‘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的服务菜单,营造全民学习良好氛围。”

“当红不让”荆川故里 砥砺奋进教育当先

永红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吕萍香表示:“融入荆川精神来武装群众的大脑,让大家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让社区处处是课堂,呈现出‘人人向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区新景象。”

图文来源:常州电视台手机台-CBS节目中心记者:蒋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