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小知識——館外篇1

瞭解這一段歷史以後,總想多向別人分享一點,正規的大篇幅的歷史大家可能不會感興趣,所以就先從小的知識點分享吧。那麼首先就是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931.9.18日軍制造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

1937年7月7日在北平宛平縣城爆發了盧溝橋事變後,日軍開始了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30萬同胞被日軍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為了銘記血的歷史,1985年南京市政府在原日軍集體屠殺遺址和遇難同胞從葬地的江東門建起了這座紀念館。

紀念館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三個必勝主題展和利濟巷慰安所舊址陳列館組成,智慧而嚴肅地表達了暴行、抗爭、勝利、審判、和平五大主題,是一座紀念性的遺址型歷史博物館。

1.紀念館名稱

紀念館全稱為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不是大屠殺紀念館,我們需要銘記的是在大屠殺中死去的遇難者,而不是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小知識——館外篇1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2.館前銅雕《最後一滴奶》


作品中,嬰兒趴在死去母親的身上吸吮最後一滴奶水,距離母親兩米外的地方,另一個年齡稍大的男孩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銅雕的塑造者吳為山說:“這個小男孩叫常志強,現在已經80多歲,白髮蒼蒼的老人親口告訴我當年的慘劇,日本兵衝進家裡刺傷了母親,刺死了三個弟弟。當時才9歲的常志強被嚇暈過去才逃過一劫,醒來後發現最小的弟弟還活著,尚未斷氣的母親想給小弟弟餵奶,結果弟弟吸出來的都是血泡泡……最終,常志強的母親與弟弟都去世了,母子倆被凍僵在一起,分都分不開。”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小知識——館外篇1

最後一滴奶


3.十字形標誌碑

根據紀念館館長講述,紀念館的一期二期建造者齊康教授採用了基督教十字架的因素

一來是因為南京大屠殺發生時救助南京25萬難民的20多位外籍人士大部分都是信仰基督教的,此為對他們的感謝。

二來取十字架的懺悔之意,將南京大屠殺的時間刻在上面表達日本官兵應對死難者的懺悔。

三為安息之意,希望南京三十萬無辜同胞的在天之靈可以安息。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小知識——館外篇1

十字形標誌碑

4.和平大鐘

2003年12月12日,南京迄今最重、最大的一口銅鐘——“和平大鐘”,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內正式落成。

12月13日,在悼念南京大屠殺30多萬同胞遇難66週年儀式暨南京國際和平日集會上,“和平大鐘”被正式撞響。鐘面上是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圖文,鍾架有“倒下的三十萬人”的抽象意義,三根柱子為三,五個圈為三十萬的五個0。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小知識——館外篇1

和平大鐘

南京大屠殺的殘酷歷史已過83載,隨著南京高樓起、舊址復,歷史留下的戰火和帶給人們的創傷幾乎不再可見。但人們對這段痛徹心扉的歷史的記憶並不因城市建設被掩埋。

南京大屠殺建館目的並不在於散播復仇種子,而是不斷提醒我們,激勵我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歷史不能忘記,落後就要捱打,每一代中國人都要努力建設這個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