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小知识——馆外篇1

了解这一段历史以后,总想多向别人分享一点,正规的大篇幅的历史大家可能不会感兴趣,所以就先从小的知识点分享吧。那么首先就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1931.9.18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7月7日在北平宛平县城爆发了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30万同胞被日军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为了铭记血的历史,1985年南京市政府在原日军集体屠杀遗址和遇难同胞从葬地的江东门建起了这座纪念馆。

纪念馆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三个必胜主题展和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组成,智慧而严肃地表达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五大主题,是一座纪念性的遗址型历史博物馆。

1.纪念馆名称

纪念馆全称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是大屠杀纪念馆,我们需要铭记的是在大屠杀中死去的遇难者,而不是大屠杀。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小知识——馆外篇1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馆前铜雕《最后一滴奶》


作品中,婴儿趴在死去母亲的身上吸吮最后一滴奶水,距离母亲两米外的地方,另一个年龄稍大的男孩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铜雕的塑造者吴为山说:“这个小男孩叫常志强,现在已经80多岁,白发苍苍的老人亲口告诉我当年的惨剧,日本兵冲进家里刺伤了母亲,刺死了三个弟弟。当时才9岁的常志强被吓晕过去才逃过一劫,醒来后发现最小的弟弟还活着,尚未断气的母亲想给小弟弟喂奶,结果弟弟吸出来的都是血泡泡……最终,常志强的母亲与弟弟都去世了,母子俩被冻僵在一起,分都分不开。”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小知识——馆外篇1

最后一滴奶


3.十字形标志碑

根据纪念馆馆长讲述,纪念馆的一期二期建造者齐康教授采用了基督教十字架的因素

一来是因为南京大屠杀发生时救助南京25万难民的20多位外籍人士大部分都是信仰基督教的,此为对他们的感谢。

二来取十字架的忏悔之意,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刻在上面表达日本官兵应对死难者的忏悔。

三为安息之意,希望南京三十万无辜同胞的在天之灵可以安息。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小知识——馆外篇1

十字形标志碑

4.和平大钟

2003年12月12日,南京迄今最重、最大的一口铜钟——“和平大钟”,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正式落成。

12月13日,在悼念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遇难66周年仪式暨南京国际和平日集会上,“和平大钟”被正式撞响。钟面上是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图文,钟架有“倒下的三十万人”的抽象意义,三根柱子为三,五个圈为三十万的五个0。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小知识——馆外篇1

和平大钟

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历史已过83载,随着南京高楼起、旧址复,历史留下的战火和带给人们的创伤几乎不再可见。但人们对这段痛彻心扉的历史的记忆并不因城市建设被掩埋。

南京大屠杀建馆目的并不在于散播复仇种子,而是不断提醒我们,激励我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不能忘记,落后就要挨打,每一代中国人都要努力建设这个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