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京!四面圍城,出路何在?


南京!南京!四面圍城,出路何在?

雲水


羅天昊 著有《大國諸城》 致力於國家與城市戰略

公眾號 ID:Luotianhao99 羅天昊國與城



虎踞龍盤,江南形勝。

南京是一座在國內知名度非常高的城市,也是唯一保留“京城”傳統稱呼的幾大古都城市之一。但是,在中國城市的實力榜上,南京卻尚未達到一流。論整體經濟實力,南京在中國十大城市之外,論其在國家城市系列中的地位,鄭州、西安等經濟實力不如南京的城市,均已躍升為國家中心城市,而南京卻仍在門外。

某種意義上說,南京是一個四面被圍的城市,東部上海崛起,阻隔南京成為華東中心;東南蘇州,搶走了南京省內龍頭地位;南部杭州,掠奪了南京對南部輻射的更廣闊的腹地;西部合肥與武漢,阻斷了南京向西市場擴張之路。

城市之圍,只是表象,每一重圍困,都凸顯了南京內部危機。

南京之困何在,未來出路何方?

(1)上海,東面之圍:扼制南京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假如沒有上海,南京將是華東無可爭議的中心城市。

但是,正因為上海的存在,南京在整個華東的輻射能力,受到了壓制。

中國當前有九大國家中心城市,包括華北的京津,西南的成渝,華南的廣州,西北的西安,華中的武漢、鄭州。但是,東部只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就是上海。

國家中心城市,南京夢寐以求。但是,正因為上海的存在,南京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遙遙無期。

南京2018年經濟總量為11715.1億,排名全國第11,而排名前十的的城市中,華東佔據了三席,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上海對於南京的壓制,不僅體現在總量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結構上。

簡言之,南京和上海,存在嚴重的產業同構,而因為上海更強勢,南京的相關產業發展不足。

南京作為江蘇省會,服務業發達,三產比重達到59.7%,接近60%,非常強勢。遠遠超過江蘇其它城市。

但是,上海的三產比重,達到了69.9%,而且,很多江蘇的服務業,沒有落地在南京,而是被上海吸走了。最典型的就是金融服務。

2018年,南京的本外幣存款餘額為30764.63億元,與GDP的比重大約為2.63,而同期全國的存款餘額與GDP之比為2.03,南京是一個吸錢的城市。

但同時,上海的本外幣存款餘額為121112.33億。是中國存款超過10萬億的兩大城市之一。全國各地有錢人都跑上海送錢來了。

蘇州的本外幣存款為28560.4,比值僅為1.54,低於全國水平。不僅蘇州,無錫、常州等城市,比值也低,它們是著名的經濟重鎮,創造財富的基地,但是,卻不是收割財富的城市。

江蘇其它城市的財富,到哪裡去了?除了被南京收割,還被上海收割。

這就是南京不同於其它省會城市的地方。這種困境,全國省會城市中,僅存在於南京、廣州、石家莊。

香港和深圳也收割了廣東,搶了廣州的金融等服務業。

北京也收割了河北,搶了石家莊的服務業。

同樣,上海也壓制了南京的服務業發展,尤其是金融。

如果沒有上海,南京將更為強勢。

此外,上海對南京的阻擊作用,還體現在高端產業領域。

上海作為中國第一大城市,以及發達城市,國家中心城市,產業集中於高端領域,是未來的既定目標。

 

上海六大工業包括,電子信息製造,汽車製造,石油以及精細化工,鋼鐵,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產業。

而南京的主導產業,也包括信息和電子製造,汽車製造,醫藥,裝備製造,計算機與通訊,化學制造等領域。

可以看出,南京和上海的主導產業,除了鋼鐵產業之外,其它領域幾乎處於全面競爭態勢。

在新興產業領域,上海和南京的產業,也有許多重疊。

上海之圍,方位在東。

領域在兩個方面:削弱南京作為省會的服務功能;與南京未來的高端產業存在競爭。

最終的影響歸結為一點:扼制南京成為國家中心城市。

南京,必須掙脫上海的兩大暗力,才能最終崛起為國家中心城市。

(2) 蘇州,東南之圍:江蘇經濟龍頭,製造業之爭

蘇寧之爭,持續百年。

假使沒有蘇州橫亙在前,南京就已入圍中國經濟十大城市。

其實蘇州在數百年之間,就已崛起為江南重鎮,甚至一度成為中國首富城市,直到上海崛起之後,蘇州才退居次席。

在本省內,蘇州與南京之爭,一直沒停息。

蘇州與南京之爭,與深圳與廣州之爭,還不完全一樣。

在江蘇乃至全國的版圖中,蘇州被明確定位為一個工業城市,它不是一個綜合性的中心城市。

蘇州對南京之圍,非常明確單一,就是經濟總量壓倒南京,工業方面形成競爭。

由於蘇州的存在,南京無法象武漢和成都、長沙、鄭州那樣,既是一個強勢的服務業城市,省會,又是一個強勢的工業城市。南京的工業功能,被蘇州強勢壓制。

2018年,南京京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1834.7億元,蘇州規模以上總產值3.31萬億元,全國第一,幾乎是南京的三倍,遠超南京。

而且,蘇州的非公經濟遠比南京活躍。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中,蘇州的本土民營企業與港澳臺和外商工業企業實現產值3.24萬億,幾乎佔95%。

在行業集群的比拼中,蘇州擁有十個千億產業,遠超南京。其中前六大行業實現產值超過2萬億。

在新興產業的比拼中,蘇州也領先一步。2018年,蘇州實現製造業新興產業產值1.73萬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2.4%。

蘇州的先導產業發展迅速。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納米技術、人工智能四大先導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15.7%。成為首批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

同時,高端產業發展也很迅猛,新能源汽車增長83%,3D打印設備產量增長51.4%,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32.2%。

可以看到,蘇州的主導產業,高端產業,新興產業,與南京形成了全面競爭。

其中,南京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5.89%,與蘇州存在廣泛競爭。

南京的新能源汽車增長171.8%,工業機器人增長78.9%,智能手機增長78.3%。比蘇州增長快,但是總量目前還略低。與蘇州全面爭鋒。

蘇州之圍,方位在東南。

領域集中兩個方面:經濟總量上壓制南京,在工業領域與南京全面競爭。

南京,未來必須逐步趕超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江蘇大哥。

(3)杭州,南方之圍:阻隔南京向南,競爭東南之都。

東南形勝,三吳誰為都會?

南京與杭州,俱為江南重鎮。五代十國時期分別為南唐與吳越國的都城。

杭州為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國和南宋時期的都城。是京杭運河的南端。被稱為人間天堂。

在歷史上,南京地位更為險要,往往是整個南方政權的中心,被稱為六朝古都。從三國時期的東吳,到南北朝時代的東晉和宋齊梁陳,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朱明王朝早期,以及後世的太平天國、民國時代,均建都南京,其實遠不止六朝。

但是,現實很殘酷,也很勢利。

杭州當下有兩點優於南京,一是杭州經濟總量和活力都勝過南京,二是各自省內,杭州比南京更為強勢。

2018年,杭州GDP為13509億元,南京為11715.10億元,差距接近1800億。五年之內,南京都難以趕上杭州。

同時,杭州在數字經濟,文化產業方面的優勢,也非常明顯。杭州數字經濟增加值達3356億,佔GDP比重為24.8%。同時,杭州的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3347億,佔GDP比重為24.8%。南京文化產業在全國其實也很強勢,佔比超過7%,但是相對杭州,還是遜色一些。

杭州的民營經濟佔比60%以上,遠勝於南京。零售消費總額略高於南京,本外幣存款餘額多出9000億以上。

當然,南京的科教水平,全面勝出杭州。這是南京的王牌。

若論雙方各自在省內的輻射和影響力,杭州遠勝於南京。

論經濟總量,南京並非省內第一,被蘇州強壓,南京在江蘇的首位度也不高。同時,江蘇群雄並起,眾多城市與上海的關係比與南京的關係還密切。南京對省內的輻射能力被嚴重削弱。

在浙江省內,雖也有計劃單列市寧波,以及經濟強市嘉興、溫州等城市。但是杭州仍是浙江省龍頭。影響與輻射能力強大。

此外,杭州還是一座適合企業成長的城市,誕生了無數的民營企業,富有經濟活力。阿里巴巴也成長於杭州。這是南京無法比擬的優勢。

簡言之,杭州之圍,位在南方。

影響主要兩個:

一是,由於杭州的存在,南京無法成為整個長江下游腹地的中心。

二是,未來國家若在東南增加一座國家中心城市,必是南京與杭州之爭。

當然,也有可能兩個城市同時成為中心城市。

(4) 武漢、合肥:西方之圍,阻斷南京市場西進

假如沒有武漢、合肥,南京西向市場輻射能力,能直到四川。

但是,由於合肥、武漢的存在,南京的市場輻射能力,往西被限制在江蘇省內和安徽。

南京挾千年江南餘韻,一直是江南的時尚之都。消費非常發達。2018年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604.66億,佔GDP的比重高達47.8%,在中國前十五大城市中,排名第一。

合肥消費總額不大,但是畢竟在安徽省內第一,作為省會,還是分散了南京對安徽消費的輻射。

武漢對南京的影響則更大。武漢的消費佔比,在全國十大城市中第一,消費總額達6843.90,且增長多年在10%以上。比南京還強勢。

武漢對於湖北來說,是絕對中心。其市場輻射能力強大,早年的漢正街甚至聞名全國。在高鐵時代,武漢的交通地位更為強勢,物流也更為發達。在2018年,武漢成為中國五項全能型物流樞紐。集陸港,空港,港口,生產、商貿服務五種類型樞紐於一身。

南京也成為中國重要交通物流樞紐,也是五項全能,但是,南京的區位優勢,相對武漢還是遜色不少。

武漢的經濟總量比南京大,消費總額也大,湖北雖沒有江蘇發達,但是武漢的人均GDP卻與南京基本接近。發展階段形似。

由此,西部的武漢,對於南京西進,形成了巨大的區隔與阻擋作用。扼制了南京向湖北以西的市場輻射能力。

簡言之,合肥、武漢之圍,在西方。

核心影響:阻擋了南京向西的產業和市場輻射能力,侷限了南京的戰略腹地。

(5) 南京出路何在?

突圍之路,表象在方位,核心在產業定位。

東方上海之圍,提醒南京,既然上海已是長三角的中心,服務業發達,則南京不能完全扔掉製造業。

東南蘇州之圍,提醒南京,在蘇錫常傳統制造業的存量壓力之下,南京製造必須偏重高端產業,高新產業。

南方杭州之圍,西方合肥和武漢之圍,提醒南京必須儘早實現產業升級,提高產業和市場輻射能力。

相對而言,南京對西部和北部的輻射力更強。南京被很多人稱為“徽京”,也表明了南京與安徽的緊密聯繫。

南京向北,其實將擁有更龐大的腹地:蘇北,徽北,山東南部,河南南部。

對於蘇北,南京能完成半邊覆蓋。

何謂半邊覆蓋?南京畢竟是省會,服務業功能集中,很多地方城市對其還有依賴,比如科教、醫院等,南京資源強勢,江蘇一般地級市,尤其是蘇北城市,還是無法捨棄。

河南北部受到北京影響,但是,鄭州阻隔了河南南北城市對北京的向心力,客觀上為南京也創造了機遇。河南東南部,與南京距離近,而且聯繫暢通。山東南部也是,濟南阻隔了北京,也阻隔了青島。為南京提供了機遇。

南京若能完成自身的產業升級,才能北向完成對蘇北,徽北,豫南,魯南的廣大腹地的輻射。2018年,南京成為陸港、港口、空港、生產、商貿五大類型樞紐,時勢已到。

南京本身的優勢又在哪裡?

製造業與服務業的雙方強勢,才能造就新的南京。

在製造業領域,南京必須完成向高新領域的轉型。

南京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45.89%。在國內城市中尚算強勢,但是國內最頂尖城市70%左右的佔比,差距不小,需要快馬加鞭。形成幾個千億集群。

在過去幾年中,南京的工業轉型升級,成績還是不錯,去年一年,運動型多用途用車(SUV)增長高達204.9%,新能源汽車增長171.8%,工業機器人增長78.9%,智能手機增長78.3%。這四個領域的增速,非常驚人。此外,南京的軟件產業,僅次於京滬深之後,位居全國第四。

南京的生物醫藥產業,也有巨大潛力。南京不僅是傳統醫藥市場的幾大巨頭之一,在新興生物醫藥領域,也完成了佈局。崛起於南京的金斯瑞,成長為全球著名的生物醫藥企業,在生命科學服務、工業合成生物、生物藥CDMO及細胞治療在內的四大業務均全球領先,其中,基因合成業務全球市場佔有率達到28%。

南京的科教和文化產業,獨步華東。作為六朝古都之一,南京文化產業增加值佔比超過7%,全國第七。科教實力更顯著,南京大學數量全國第四,但是雙一流大學全國第三,高達12所,僅次於京滬,而整個江蘇的大學,則是全國第一。

強大的科教實力,使南京的產業升級,擁有了強大的人才儲備。

簡言之,南京突圍,兩個方面,從方位的象徵意義方面,從產業佈局方面,各有重點。

就方位而言,南京需要利用強大的產業帶動力和時尚消費能力,輻射蘇北,安徽;以及更北部的河南東南數市,山東南部。

就產業而言,南京需要以服務業,覆蓋大半個江蘇。在製造業領域,實現高端產業和新興產業的突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