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伪装成十三岁结巴少年的米切尔去探索人生关键处的留白

《绿野黑天鹅》:跟随伪装成十三岁结巴少年的米切尔去探索人生关键处的留白

1999年大卫•米切尔以处女作《幽灵代笔》横空出世,诡秘与灵动完美结合的叙述,绵里藏针的睿智铺陈,赢得读者一致的好评。因为《幽灵代笔》的缘故,我买了他的《绿野黑天鹅》 宇逸翻译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2年8月第一版。

初读《绿野黑天鹅》,以为描写的是类似《少年维特之烦恼》,青春萌动,爱情萌发等等个人感受。第一章《一月谜案》没有读完便束之高阁了。2020年的春节,有太多富裕的时间,我又把这本没有读完的书找了出来。因为疫情的缘故,心情郁闷,读书的速度有些慢,莫名其妙的有些暖暖的扎心的痛,为逝去的光阴,为迷茫的曾经,也为那些章节中无缘无故的留白。

十三,在西方国家不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希腊神话说,在哈弗拉宴会上,出席了12位天神。宴会当中,一位不速之客——烦恼与吵闹之神洛基忽然闯来了。洛基的闯入,招致天神宠爱的柏尔特送了性命。烦恼和吵闹的结果断送了性命,这是十三的寓意。还有一个不详的传说是耶稣受害前和弟子们共进了一次晚餐。参加晚餐的一共十三人,晚餐日期恰逢十三日,而第13个人是出卖耶酥的犹太。十三带来苦难和不幸。十三有代表着背叛和出卖。

《绿野黑天鹅》的主人公是一个十三岁的结巴少年杰森,作者用十三个没有关联的章节,描述了他十三个月的人生经历。这里面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特意在空白处标记了:烦恼、吵闹、苦难、不详、背叛和出卖这些不愉快的字节。

《绿野黑天鹅》以一个结巴少年的视角,体会家庭、朋友、世界的变化。十三章没有紧密的关联,除了第一章《一月谜案》与最后一章《谜底揭晓》有了呼应以外,每一章几乎是一个全新的独立事件,而又莫名地消失遗忘。这完全就像每一个13岁的孩子一样,自以为惊天动地的大事爆发了,呼天喊地,爱恨情仇,但一转眼就会烟消云散。一个月的时间对于一个十三岁的孩子来说实在太漫长了.这让我想起我年少时的日记,某年某月某日,这一天我终生难忘。可没过几天再翻开日记,自己问自己这究竟是啥事这么难忘啊?读到作者下一章的转换处,我便不由得会心一笑,米切尔简直就是密探,他精道于一个少年所有的秘密。

故事是从父亲办公室悠长的电话声中展开的,“苍白的早晨,冰冷的天空,更不幸的是山丘上已裹上了一层硬硬的霜壳,但却没有沾雪。”父亲神秘的电话让杰森疑惑出一片新天地。

《吊死鬼》是一个结巴少年走向自闭的故事,结巴和口吃就像腹泻和便秘一样属于天地之别的两个概念词。“我我我-----”是结巴想一泻千里,而“我-----”口吃就像便秘一样憋的难受。我私下反复体会结巴和口吃,突然明白了这个敏感的少年面对自己的生理缺陷而走向自闭的缘由。《驮道》爱丽丝掉进了兔子洞,或者某少年的历险记,自以为是的爱情是少年维特的烦恼,但又完全有别于维特。少年维特是个人的情感和情绪,走向自我世界。而少年杰森是从自我来感知周围,走向他我境界。《纪念品》是家庭分裂给杰森心上留下的淡淡的伤痕,虽不深刻却隐约作痛。作者的叙述看似轻描淡写却时刻保持谨慎和警觉,这是米切尔的高超所在,精妙所在。

如果说作品有些许瑕疵的话就是翻译者的出跳。杰森是一个英国偏僻小镇绿野黑天鹅的孤独少年还是我家隔壁羞涩的少年王小虎,我经常容易混淆。在同一语境中,杰森说着王小虎的口语,让我有阅读不舒服的感觉。但也正是这种不舒服,我又有了阅读原文的冲动,尽管我的英文水平很低。还有一个冲动是推荐给早已度过青春期的父母来读米切尔的这本书,我或者你或者我们的孩子都可能是杰森。虽然没有《幽灵代笔》来的酣畅淋漓,但却能在留白处让我们静静的思考,历久弥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