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质量 重落实 重效果

 眼下,疫情防控形势日益向好,企业开始加速复工复产。福建省石狮市石湖港码头的情况如何?日前,该市检察院驻企检察官来到这里,发现进出港口的大货车井然有序。回访中,码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检察官,检察建议因案施策,有效遏制了大货车超速超载乱象,管用!

  “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一种手段,要在参与社会治理中发挥应有作用,建议不能一发了之,不仅要发得准、有质量,更要抓落实、回头看、有长效。”石狮市检察院检察长陈林说。

  摸清实情 把脉对症“开方”

  近年来,货车肇事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造成的后果往往触目惊心,备受各界关注。与普通交通肇事相比,货车违反交通法规的安全隐患和危害后果更大,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018年11月,在石狮市石湖港大道发生了一起货车交通肇事致一人死亡案。该港口经济发达,货运繁忙,仅石湖港一天进出的大货车就超过2000辆,超速超载带来了交通安全隐患。“大货车开得太猛了!轰隆隆的像头猛兽就开过来了!”住在石湖港附近的胡老伯对办理该案的石狮市检察院检察官说。

  办案检察官介绍,案发后,货车司机程某投案自首,其本人及所在物流公司已和被害人家属达成和解,赔偿损失,取得谅解。2019年1月,石狮市检察院以交通肇事罪依法对程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为了扩大警示教育宣传面,该院将检察宣告场所选在各大物流货运公司重型车辆常年往返的石湖港区,现场以案释法,进行普法教育。

  案件办结了,但检察官的工作还在继续,他们对近年来受理的10多起货车交通肇事案件进行专题调研,梳理、分析案发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和特点规律。当年3月,该院召集公安、应急管理、交通和港口发展等部门代表、主要货运公司负责人,以及司机、车队队长、物流协会代表,就货车肇事案件剖析暨防范治理进行座谈。

  “肇事路段主要集中于港口码头车流量大的交通路段;夜间、凌晨、中午三个时段司机疲乏,最易发生车祸;驾驶员不守交规、违章操作是发案主要原因;驾驶员负事故全部责任的,超过六成!”这份调研报告在与会各方中引起反响:“一个车祸,一次肇事,将毁掉自己和他人一生的幸福,甚至家破人亡,全国太多这样的教训,值得汲取。”“货车运营治理刻不容缓!”

  以各方共识为契机,石狮市检察院结合调研情况,及时向某集装箱码头公司及相关职能部门,量身定制了三份检察建议。分别从加强资质审查、加强车辆年检、加强人员培训、建立驾驶人分级管理制度、强化行政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要求杜绝超速、超载、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一切交通违章行为,从源头上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检察建议指出了关键之处,各部门立即开展专项治理:货运企业每月开展3次安全培训,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石湖港区对所有进港车辆实施全面测速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交通和港口发展局建成全市渣土车管控平台,建立事故频发企业黑名单;交警大队出台《关于加强对货运交通行政监管若干意见》,强化监管。

  “检察建议措施具体,针对性强,有利于推动部门联动、各方参与,共同治理货车交通肇事问题,为石狮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石狮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人认为,此前的座谈凝聚了广泛共识,现在,收到检察建议后各部门多维发力,提升了综合整治实际成效。胡老伯也说:“现在走在路上,我放心多了!”

  落实落地 事后跟踪到底

  检察建议能否真正发挥作用,落实是重中之重,不能一发了事。石狮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废弃石窟垃圾清理案件时,全程紧盯毫不松懈,终于成功“移山”。

  “整个石窟的垃圾都被清理了,现在看过去满眼都是绿色,这可多亏了你们检察官。”日前,石窟附近村庄的村民对回访的检察官感慨道。

  2019年初,石狮市检察院接到线索,一名网友发微博称,“石狮市蚶江镇莲塘前头村山头上倒了几十万立方生活垃圾及污土,严重影响山下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石狮市自来水备用水库。”

  检察官迅速前往现场开展实地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据了解,该石窟系早期非法采石遗留的废弃石窟,里面堆满了村民违规倾倒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臭气熏天,且有被继续倾倒垃圾的风险。检察官经进一步调查了解到,该石窟距离石狮市应急水库较近,可能危及当地生活用水安全,存在环境污染隐患。

  该处垃圾该由谁来管,哪些行政机关对此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经核查,石狮市城市管理局、泉州市石狮生态环境局、蚶江镇政府三家单位对此负有监督管理职责。

  2019年3月,石狮市检察院在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石窟所在村村民代表的见证下,以宣告、送达的方式,向三个部门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切实履行职责,对石窟的垃圾进行全面清理,避免违规倾倒垃圾的情况再次发生”。

  检察建议发出后,三方职能部门迅速行动,协作配合开展垃圾清理。经过一个月的紧张作业,石窟垃圾清理完毕,并开始复绿工作。

  在整个案件办理期间,石狮市检察院安排专人跟进,及时掌握垃圾清理和复绿进展情况,监督清理整治是否严格落实。截至2019年7月,该区域完成覆盖绿化植被,并在周边设置了石板围墙,防止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再次倾倒和污染,这座困扰村民已久的“垃圾山”终于移走了!

  跟踪落实,是石狮市检察院对检察建议做案件化办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悉,为了把检察建议做成刚性、做到刚性,石狮市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建立检察建议案件化办理机制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意见》,对检察建议实行案件化办理,由业务科室实行“线索受理、立案、调查核实、处理决定、督促落实、复议复核、结案归档”一条龙办理,同时采取公告、宣告等多样化方式,拓展检察建议的知情面和参与度,确保检察建议落到实处。

  然而,检察建议的作用却不止于此。在石狮,类似的废弃石窟还有193个,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对此,石狮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通过督促落实诉前检察建议,推动职能部门对全市石窟进行专项治理,石狮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石狮市废弃石窟生态综合治理修复工作五年计划(2017-2021年)》,结合工业园区规划,对废弃石窟进行推平整理,治理成为工业用地,针对采石场进行单体复绿治理及景现治理,并综合利用建设休闲驿站、林下茶座等休闲设施项目,有力促进生态损害修复。

  目前,全市已经拥有利用废弃石窟改造而成的石窟公园3个,助推增加和恢复各类土地面积1万余亩,其中林地面积9791亩、耕地面积约129亩、建筑用地面积约5258亩。2019年,石狮市被评为“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

  前伸后延 力促标本兼治

  如何探索检察职能与社会治理的深度融合,在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中主动作为标本兼治,把“补牢做在亡羊前”?石狮市检察院在办理一起涉企盗窃案件时举一反三,主动破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狮一企业员工何某、戴某利用职务之便,趁无人之际,伙同他人多次盗窃企业生产的手机配件,涉案金额高达上百万元。作为一起普通的盗窃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然而石狮市检察院在办理过程中,却发现该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存在很大的漏洞。

  “我们没有就案办案,而是依托涉企案件‘四个一’机制,积极做好案件的‘下半篇文章’。”办案检察官介绍,通过对以往办理的多起盗窃、职务侵占等涉企案件进行横向对比发现,多数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都出现了生产线及仓库产品专人管理不到位、产品遗失未及时通报、通报盘点不详细、员工法治意识差及教育不到位等问题。该案的何某、戴某就是利用公司漏洞,“蚂蚁搬家”式盗窃了价值上百万元的电子配件。

  “你司在生产管理中存在漏洞,存在极大财物安全隐患,建议完善涉密产品管理制度。”石狮市检察院向涉案企业发出了检察建议,建议该企业对相关岗位、生产环节及人员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涉密产品管理制度,保护企业合法财产。

  “涉案企业接到检察建议后,立即开展企业内部自查自纠,并建立关键岗位风险防控、产品专人管理、盘点通报等机制,财物管理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办案检察官说。

  在办理涉企案件时,该院全面推行“一案一走访、一案一普法、一案一剖析、一案一建档”的“四个一”机制,采用“私人订制”方式,针对案发原因、制度漏洞提出建议或进行普法宣传,帮助企业建章立制、防止重蹈覆辙。2019年以来,该院走访企业19次,回访30余次,以案说法18次,提出建议40余条,把打击、监督、预防、服务贯穿办理涉企案件全过程,受到企业的欢迎。

  石狮被誉为中国的“民办特区”,民营经济创造的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检察机关担当作为,不仅要结合办理涉企案件助推企业治理,还要向前延伸,把工作做在前,推动源头治理。”陈林对记者表示。

  诚如斯言,石狮市检察院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工商联、青商会、高新区、行业协会和工厂、企业走访调研,实地了解情况。针对石狮服装产业发达、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大的现状,该院编制了《石狮市知识产权保护名录》,在市高新区、电商协会等挂牌成立多家“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室”,定期发布“石狮市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直接为400余家高新企业、电商企业提供“面对面”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有力保护“石狮创造”。

  据悉,该院还着力打造服务企业前沿阵地,以服务非公企业办公室为基础,以在非公企业聚集园区成立的七个联络点为辐射,以“泉州(石狮)金融教育防范基地”普法教育为延伸,形成“一室七点一基地”的服务矩阵,靠前服务全市4000多家非公企业。为了筑牢企业依规经营底线,该院2019年开展“走百家企上千堂课”活动,院领导带头走进企业答疑解惑,提供法律服务。

  在为企业人士“充电”的同时,该院还整合信息化应用功能,搭载自主研发的服务非公企业信息平台、侦查活动监督平台、涉案财物一体化管理平台等模块,方便企业足不出户就能“一键完成”案件办理查询、在线法律咨询、普法服务预约等,“让数据多跑路、企业主少跑腿”,推动各项服务工作更加便民化、集约化、精准化。

  据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院派出20名干警进驻企业,了解企业所需所盼,梳理复工准备、员工上岗、恢复生产、日常管理等节点的相关政策,当好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法律政策解读员、帮助企业纾难解困的协调员,从源头上减少和避免复工复产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盲区和监管漏洞,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事前防范与案后检察建议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促进,助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最大化,我们一直在努力。”陈林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