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東南亞,東盟經濟體先了解


出海東南亞,東盟經濟體先了解


在你準備赴東南亞地區開展投資合作之前,你是否對東南亞的投資合作環境有足夠的瞭解?那裡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環境如何?有哪些行業適合開展投資合作?在東南亞進行投資合作的商務成本是否具有競爭力?應該怎樣辦理相關審核手續?

而東盟作為東南亞典型的經濟發展共同體,瞭解其發展情況,對於瞭解東南亞整體經濟以及各國經濟情況都具有重要意義。


出海東南亞,東盟經濟體先了解


【東盟的成立】東盟的前身是由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3國於1961 年7月31日在泰國首都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1967年8月8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4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泰國曼谷發表《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盟成立。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文萊(1984年)、越南(1995年)、老撾(1997年)、緬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先後加入,東盟由最初成立時的5個成員國擴大到10個成員國。


【東盟的宗旨和目標】本著平等與合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為建立一個繁榮、和平的東南亞國家共同體奠定基礎,以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東盟憲章】2007年11月20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第13屆東盟首腦會議上籤署。《東盟憲章》是東盟成立40多年來第一份具有普遍法律意義的文件。它確立了東盟的目標、原則、地位和架構,同時賦予了東盟法人地位,對各成員國都具有約束力。


【東盟成員國】分別是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東帝汶目前是東盟觀察員國。東盟10國總面積443.56萬平方公里,人口近6.5億,2018年國內生產總值(GDP)近3萬億美元,是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區域性組織。2019年,泰國是東盟輪值主席國。


【東盟的發展】2015年12月31日,以政治安全共同體、經濟共同體和社會文化共同體三大支柱為基礎的東盟共同體正式成立,同時通過了願景文件《東盟2025:攜手前行》,為東盟未來10年的發展指明方向。


【對話夥伴】始於1978年,是東盟外長會議的後續會議。每年由東盟成員國和對話夥伴國的外長出席會議,主要討論政治、經濟、東盟與對話夥伴國的合作等問題。其10個對話夥伴是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印度、新西蘭、俄羅斯和美國。中國於1996年成為東盟全面對話夥伴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