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看中國之江蘇:南京六合區。

六合區地名由來

隋開皇四年(584年),因境內的定山有寒山、獅子山、雙雞山、芙蓉山、高妙山、石人山六峰,峰連環合而稱“六合山”,六合因此得名。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南京六合區。

六合區歷史

六合區古為棠地,“棠”之地名,最早見於《左氏春秋》。公元前571年已有“棠邑”。春秋戰國時期,棠邑先屬楚,後屬吳,再屬越,至公元前334年復歸於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棠邑縣,屬九江郡。楚漢相爭,棠邑縣初屬楚。漢王三年(前204年)楚九江王英布以其地歸漢。漢高帝六年(前201年)封陳嬰棠邑侯,為棠邑侯國;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年),改棠邑稱堂邑。元鼎元年(前116年),堂邑侯國除,復為堂邑縣,屬臨淮郡。東漢建武年,改屬徐州廣陵郡。三國,廣陵郡先屬魏,至吳赤烏十三年(250年)歸吳。堂邑縣遂屬孫吳廣陵郡。晉太康元年(280年),以堂邑屬徐州臨淮郡;元康七年(297年),置堂邑郡於堂邑縣,隸揚州。東晉成康四年(338年)江淮亂,百姓南渡,僑置堂邑郡於江南建康,而本郡不廢;隆安元年(397年),中原亂,秦地之民南流,寄居堂地,改堂邑郡為秦郡以統之,置秦縣;於秦郡置尉氏縣以安尉氏(今河南尉氏縣)流民,置義成縣以安義成(今安徽懷遠東北)流民。秦郡及秦、尉氏、義成3縣均僑置,並在時六合縣境。

南北朝時期,劉宋永初元年(420年)以秦郡屬南豫州(僑州);元嘉八年(431年)屬南兗州(僑州)。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北魏佔秦郡,改置秦州及橫山縣;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宋收復失地,廢秦州,復為秦郡。南齊建元元年(479年),析秦郡置齊郡,治瓜步(瓜埠),屬青州;永明元年(483年),並秦郡入齊郡,將齊初恢復的堂邑縣又併入尉氏縣;二年(484年)以尉氏改屬新昌郡。梁天監元年(502年),廢齊郡復為秦郡,分尉氏縣為堂邑、尉氏2縣;太清三年(549年),侯景襲秦郡,改郡為西兗州。陳永定元年(557年)改復江北失地,恢復秦郡,堂邑、尉氏屬之。太建五年(573年),北齊再取秦郡,置秦州瓦梁郡,隨即為陳所收復,仍設秦郡;十年(578年),改秦郡為義州,旋罷。北周於579年南下佔領秦郡,改秦郡為方州,置六合郡,又置方山縣,屬方州。方州治於方山。核對到此隋開皇元年(581年),廢六合郡,以所領各縣屬方州;開皇四年(584年),廢尉氏、堂邑、方山3縣,並置為六合縣,屬方州。大業元年(605年)廢方州,六合縣屬揚州江都郡;大業十二年(616年),杜伏威、輔公祏江淮起義軍佔領六合。唐武德二年(619年),杜伏威降唐,六合遂為唐有;五年(622年),定六合為緊縣,屬南兗州;七年(624年),改屬方州。貞觀元年(627年),廢方州,六合屬淮南道揚州。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定都江寧府(今南京),以六合縣屬江寧府;保大六年(948年)改六合為雄州。後周顯德五年(958年)佔南唐江淮地,廢雄州,復置六合縣,屬揚州。宋建隆元年(960年),六合屬淮南道揚州。至道二年(996年),屬建安軍。祥符六年(1013年)改建安軍為真州,六合屬之。大觀元年(1107年),升六合為望縣;政和七年(1117年),屬儀真郡。南宋初,儀真郡復為真州,六合屬之。元初,六合縣屬揚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屬揚州路;二十一年(1284年),屬真州路真州(今儀徵)。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六合由揚州府改屬應天府。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六合屬江寧府。太平天國於1853年定都天京後,以六合縣屬天京省江寧郡。1858年,太平軍攻克六合縣城,改屬天浦省。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軍攻陷天京,六合縣復屬江寧府。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南京六合區。

1912年廢府,六合縣屬江蘇省。1914年屬江蘇省金陵道。1927年廢道,屬江蘇省。1934年,六合縣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時期,六合縣境內3方政權轄區交錯,變遷頻繁。1937年12月15日,日軍侵佔六合縣城。次年3月撤出,12月7日再佔縣城。偽政權先為維持會,後為偽縣府,以六合縣隸屬偽江蘇省政府,日偽佔有縣城及主要集鎮。民國縣政府撤至縣境邊地,仍以六合縣隸屬江蘇省第五行政督察區(駐江都)。1939年6月,新四軍挺進六合,建立抗日民主政權。1940年4月,六合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於竹鎮。1941年7月至9月,中共路東區黨委將六合縣八百區改建為直二區,東王廟區改直四區,東溝區改直三區,均為縣級行政區。1942年10月,以直二、直四2區合併建立冶山縣。(直三區劃歸儀徵縣抗日民主政權管轄)。1943年2月,以六合縣與安徽省來安縣抗日根據地合併,建為來六縣;以冶山縣與儀徵縣合併,建為東南縣。1943年9月,時六合境內轄有南圩、王子、滁河3個區,一年後建為六合縣。1944年9月,撤銷東南縣,復建冶山縣;改浦六工委為六合縣建制,時六合縣境成立3個抗日民主縣政權,來安縣轄縣境西部,冶山縣轄東部,六合縣轄縣城以南沿江一帶,3縣均隸屬路東專員公署 。1945年6月,撤銷六合縣併入冶山縣;同年8月,改冶山縣為六合縣,仍屬路東專員公署。1945年8月,以六合縣城為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至1946年1月,撤至冶山一帶。民國六合縣政府返回六合縣城。其後,以六合縣屬江蘇省第十行政督察區(由第五行政督察區劃出江浦、六合、儀徵3縣成立)。1948年3月,人民解放軍進入六合縣境;4月,建東南縣;5月,建來六縣;7月,建盱嘉來六縣。11月,撤東南縣、盱嘉來六縣建制,復建六合縣,隸屬皖北行政區滁縣專區。1949年1月25日,六合縣城解放;4月21日,六合縣全境解放。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南京六合區。

1949年4月,六合屬蘇北行政區揚州分區;12月劃屬南京市。1950年1月,屬蘇北泰州分區;4月泰州分區改泰州專區,六合縣仍屬之。1952年11月,泰州專區改為揚州專區,六合屬之。1956年2月改屬鎮江專區,12月復屬揚州專區。1958年6月,劃六合縣屬南京市。1962年5月,復屬揚州專區。1966年3月,成立六合專區,治六城鎮,下轄六合、儀徵、江浦、金湖、盱眙5縣。1971年撤銷六合專區,六合縣屬揚州專區。1975年11月,六合縣復歸南京市。1982年轄2個鎮、24個公社。1996年轄12個鎮、14個鄉。2002年4月六合縣與大廠區合併設立新的六合區。

2007年,南京市六合區雄州鎮,設立雄州街道辦事處。撤銷南京市六合區新集鎮,設立龍池街道辦事處;將原新集鎮所轄接待寺居委會和長城、前程、官塘河3個村委會劃歸葛塘街道辦事處管理。

2010年1月,撤銷六合區八百橋鎮,設立金牛湖街道辦事處。撤銷六合區程橋鎮,設立程橋街道辦事處。撤銷六合區橫樑鎮,設立橫樑街道辦事處。

2012年8月,將雄州街道與瓜埠鎮合併為新的雄州街道;卸甲甸街道、西廠門街道、山潘街道合併為大廠街道;橫樑街道與新篁鎮合併為新的橫樑街道;長蘆街道與玉帶鎮合併為新的長蘆街道;龍袍鎮與東溝鎮合併為新的龍袍街道;馬集鎮與馬鞍鎮合併為新的馬鞍街道。

2014年,撤銷六合區冶山鎮,設立六合區冶山街道辦事處。

截至2019年,六合區轄11個街道、1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0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含8個村居並設),61個村民委員會。

地名看中國之江蘇:南京六合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