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在綜藝節目《80後脫口秀》中,有一段模仿當代父母把自己孩子與其他孩子比來比去的片段。孩子上了私立校,背的詩比其它孩子多,就更聰明。父母從中獲得優越感,孩子也覺得自己比別人厲害。父母給孩子穿名牌、花大把零花錢,更是讓孩子的優越感過強。這樣的後果是,孩子總有一天要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澳籍“跑步女”就是一個例子。


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澳籍“跑步女”梁某,3月14日回到北京後,在3月15日不按規定居家隔離,竟然還要外出跑步,而且不戴口罩。

當社區防疫人員勸說她時,梁某還不聽勸告,聲稱“我要出門鍛鍊身體,我病了誰管我?”且還大喊“救命騷擾”。

疫情面前,人人平等。胡鬧的背後是3月17日,拜耳公司連夜發佈聲明,做出對梁某開除的決定。

3月18日,梁某在失去百萬年薪後,又被依法註銷工作類居留許可,限期離境。

痛哭一場,也不能悔過。網友們責罵,那是自作自受。教訓足夠慘痛,後果需要自己承擔。怪就怪她自己優越感太強了。


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從學業上看,梁某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而這所學校是我們國內數一數二的985高校。之後他進入昆士蘭大學深造學習,這所大學也是澳大利亞名列前茅的重點高校,實力非常雄厚。不難看出,她是一個十分優秀、有才華的人。

從職業生涯看,她就職於世界500強中,排名第294位的跨國大公司拜耳公司。且還在不到50歲的年齡成為了公司的主管,年薪百萬。這樣的資歷讓很多人仰慕。

這樣光鮮的學歷和高薪的工作,讓她有很強的優越感,是可以理解的。只是她把這種優越感投射到生活中,但是在原則或者規則面前,誰也沒有優越感,該遵守的得遵守。

浙大教授這樣說:國家花那麼多錢培養你,華南理工寄予你厚望,你畢業以後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回報國家,回報華南,而不是成為外籍勞工,到國內秀優越感。

教授的話很深刻,也告訴我們做父母的引以為戒,正確引導孩子的優越感,避免悲劇重演。


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怎樣才能正確培養孩子的優越感?

1.不要過度誇獎孩子

我們說孩子需要鼓勵表揚,但需要把握度。比如:孩子的字寫得漂亮,得了很多獎。父母可以肯定孩子的辛苦付出,才換來今天的成績。

千萬別見誰就誇,見誰就贊,告訴別人孩子有多厲害。

這樣就過度了,等於炫耀。孩子也會從中獲得過高的優越感。這並不一定是好事。

2.教會孩子分辨,引導孩子做有益的事

比如:孩子想在打遊戲上超過同學,於是天天花費很多時間練習。終於贏了。這種方式獲得的優越感,父母就要重視引導,引導他做比打遊戲更有意義的事情來。

因此,加強孩子對社會價值的認同感。不然,孩子對優越感的追求,可能就會偏離社會價值觀,最終演變成問題兒童。


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3.引導孩子看到真實的自己

每個孩子都有優缺點。作為父母的我們,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給予表揚讚賞,也要指出孩子的缺點,適當批評指正。

這樣才能讓孩子看到真實的自己。不會因為過度的誇獎,使自己優越感過高,滋生出像“跑步女”類似的問題。

4.懶惰的孩子也偷偷追求優越感

個體心理學認為,孩子天生都有一種追求優越感的心理需求。懶惰的孩子也有,只是他們用懶惰掩蓋了現實。

比如:懶惰的孩子稍有一點成就,就會聽到“這孩子如果不懶惰,就沒有他幹不成的事。”相比於愚笨,孩子更喜歡懶惰的評價。


從年薪百萬,到被拜耳開除,澳籍“跑步女”哭了,但為時已晚

這樣父母對他們不會有太高的期望。就算沒什麼成就,也不會被指責。他們更喜歡這樣的狀態。

想對您說的話:

莎士比亞說:一個驕傲的孩子,結果總是在驕傲裡毀滅了自己。作為父母的我們,用心為孩子創造給予優越的條件,與此同時,也不要忘記正確引導孩子的優越感,切忌攀比成風,做一個懂規則的人。


今日話題:你對條件優越的“跑步女”,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留言分享。

我是 ,一個愛思考,也愛碼字的媽媽,願一生以文字為伴,願文字能溫暖自己,做最真實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