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體危機與新冠疫情

三體危機與新冠疫情 | 老梁說藥

撰文 | 梁貴柏

隔離在家,我倡議每個人多讀幾本書。如果你要我推薦的話,除了《新藥的故事》,劉慈欣的《三體》是很值得一讀的;如果你已經讀過,也可以再讀一遍。

《三體》是一部“科幻小說”,但是很多人因為讀不懂其中的“科學”而放棄了,這很可惜。我喜歡《三體》,推薦你讀(或者重讀),並不是因為它背後的“科學”寫得有多好,而是因為它的“幻想”太過現實。

作家為我們構想了一個毀滅地球文明的大災難,這沒有什麼新意,但它的高明之處是在這個滅頂之災到來之前,作家給了地球人450年的時間去思考、準備和應對。《三體》的故事就是在這樣的架構下展開的。

是幻想,更是現實

也許你因此很佩服作家的想象力,但是我看到的卻是一個活生生的現實:難道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不正是如此架構的嗎?

每一個來到地球上的人,都將面對無法逃脫的死亡。從我們懂事開始,每個人也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準備應對,我們活著的每個人都在用一生續寫著自己的“三體故事”。

從這個視角,你可以把《三體》的“科學”部分很快地翻過去,除非你有足夠的天體物理學知識儲備,同時也對時空轉換、多維度空間以及各種守恆定律等感興趣。劉慈欣顯然是很感興趣的,不然他也許不會把這個很有現實意義的構架下的故事寫成一部科幻小說。

誰之過?

比人類文明先進好幾個數量級的三體艦隊,帶著殖民地球的計劃,從遙遠的星際向我們駛來。面對“三體危機”,很多人也許會迫不及待地問:這是誰的過錯?

《三體》的第一部“地球往事”就是講危機的起因,這裡我不做劇透,推薦你們自己去讀,得出自己的結論。但是我更希望大家思考的問題是:“三體危機”是一個偶然事件,還是必然會發生的?

俗話說“無巧不成書”。虛構的小說總是由一連串精心設計的巧合事件構建起來的,《三體》也不例外。但是,“三體危機”有其必然性嗎?如果它不發生在中國,會發生在其他地方嗎?哪又將以怎樣的形式發生?人類歷史上的大災難,每次都有特殊的起因,但每次又都有很多共同之處。我們學到了什麼?

或逃亡或抵抗?

面對“三體危機”,地球人應該做什麼?《三體》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講的就是“危機紀年”裡發生的故事。

在我看來,作家沒有充分利用這個宏大構架所提供的想象空間,非常可惜。他只是把“黑暗森林法則”和冷戰期間美蘇相互毀滅的危險平衡搬到了星空裡,實現了地球人與三體人暫時的對峙,不可能持久的。

這期間各種地球人對“三體危機”的不同反應還是很精彩的,但這又是現實,不需要幻想,關心一下當前的時事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在“三體危機”的籠罩下,國家的概念已經不再重要了,當然更不會因為貿易摩擦而繼續糾纏不清。冷靜下來的地球人眾志成城,認真思考對策,或逃亡或抵抗,不是一個人,也不是一個國家,而是整個人類。

面壁與破壁

《三體》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主要講了一個更高維度空間裡的“歌者”,用“降維打擊”輕而易舉地毀滅了我們所知道的這個宇宙。故事性還是很強,但連貫的技巧除了“冬眠”還是“冬眠”,不再有新意,除非你對其中的“科學幻想”感興趣,否則不讀也罷。

回到現實世界裡,我們每個人也要面對“三體危機”,逃是逃不掉的,我們也有必要時不時地面壁思考這個問題。

越是危機嚴重的時刻,越需要冷靜。把大量的時間花費在無休止的爭論上非但於事無補,反而造成焦慮和猜疑。本來就沒有勝算,卻還要自廢武功,實在不是明智之舉。這場“三體危機”不是“你輸我贏”的零和遊戲,而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人類危機。

我們當前面對的新冠疫情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2020年3月於新澤西

三体危机与新冠疫情 | 老梁说药

貴柏曾在默沙東新藥研究院工作多年,潛心鑽研藥物化學,頗有建樹。幾年前回國加入藥明康德,從事業務開發、項目管理和駐美運營。梁博士是《新藥的故事》一書的作者。他以長期的積累、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文字,通過《老梁說藥》欄目講述新藥研發“背後的故事”,令人耳目一新,腦洞大開。梁貴柏博士目前是偕怡製藥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歡迎讀者通過郵箱[email protected]與梁博士聯繫。

總第1001期

三体危机与新冠疫情 | 老梁说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