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做的100件事”刷屏朋友圈,照这些事做人生只会越走越窄

最近,网易H5研发团队开发出的一个叫做《人生必做的100件事》的H5刷屏了大家的朋友圈。

在2020年开春第一个爆款清单H5《人生必做的100件事》里,我看见朋友圈很多人都晒出了自己的“人生答卷”。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刷屏朋友圈,照这些事做人生只会越走越窄

有的人因为自己完成了将近80项而自豪满满,也有的人因为连30件都还没做到怀疑自己是不是白活了。

看着这样的气氛我不由得回想起了我大一,那时我很沉迷做各种性格、星座、人生测试,因为很迷茫啊,找不到自己想要的,也不懂自己擅长些什么。所以寄希望于这些问卷,希望它能告诉我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乃至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

当时我的迷茫,和如今认真填写这份“人生100事问卷”的少年们,似乎并没有什么不同。


1

但有一点可以跟你肯定的是,如果你现在很迷茫,那按照这份“人生答卷模板”而活,人生的路很难不越走越窄。

我认真看了看这100件事的清单……

嗯,拥有一个死党、看一次日出日落、去一次音乐节、写信给未来的自己……

然后再看??

经济独立、和偶像近距离接触、开一间店(网店也算)、创业(无论成败)、赚到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写一本书??

这哪是什么人生必做100件事,这分明是“有钱,有天赋就能做的100件事”。

而这人生100事值得吐槽的点还不止这一点。我认真看完这100件事,总结了一番,发现能全部完成的人想必是个世间难得的全能奇才。

这个已经有“人生第一个100万”的创业天才是个热爱自然的旅行家,他不恐高不怕水,潜水高空跳伞不在话下,还走遍了中国各个省市然后进军七大洲,看过极光和鲸鱼,还在每个国家都生活过一段时间。

他懂乐器精通外语和农业,看过了上千部电影和书,种菜自给自足,自己上电视组了乐队,发表过演讲还出了书。对了,他的“人生成就”之一是去过西藏。

针对许多人觉得有些选项设置不合理的感受,网易哒哒创作团队谈到设计的初衷:

我们是基于全网数据,在各种网站上筛选了大量资料和调研,再经过内部反复投票让大家选出这100件“人生必做的事”。


我们只是把大家对人生的经历和憧憬单独拿出来,汇总成‘可供参考的人生’。”创作团队认为这人生百事是旨在提醒大家“你还有很多事没做过”。

但是啊,这个世上真的存在可供参考的人生,和必须要做的事吗?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刷屏朋友圈,照这些事做人生只会越走越窄


2、

根据我对身边优秀的人的观察,他们的一切所作所为,跑马拉松,写作,旅行,健身,画画,都从来没有人给过参考,大部分人回答都是:我只是单纯的遵循着我一路上的所见,所感,抓住了我迸发出的想法,然后就试着去做了而已。

因为只有他们自己明白,我想做什么,又只能做什么。比如有的人就很难去热闹的地方跟人搭话,或者在不熟悉的城市找人问路。

人生不该被轻易定义,况且又有谁有资格来定义别人的生活,该做什么事呢?

微博大V@洋葱故事会发表了一份搞笑版的「人生必做的100件事进阶版”」,在最后一条必做事项里写着“人生必做100件事初级版、进阶版、终极版所有版本里一件事都没做过”。

讲真,人生必做的100件事第一件事,就是要明白人生没有什么事是必须要做的。

只有当没人告诉过你该去做某件事,也没人期待你做到什么样子,而你却仍然不顾一切的想去尝试,憧憬自己做到的样子的时候……

这样的一件事才可能会是你钟爱,并且愿意为之付出一切去做好的。

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 爱因斯坦

划重点,是合理的,而不是提前被人设计好的。


3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刷屏朋友圈,照这些事做人生只会越走越窄

人在迷茫的时候,就会迫切地想抓住许多救命稻草。

这类清单类H5能刷屏朋友圈,其背后的本质逻辑是抓住了当代人「急、乱、忙」的心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特别急切了,吃一顿饭,等一趟电梯,上课前的三分钟,也要聚精会神的盯着手机,走在路上即使没有消息需要回,也会不由自主的划着屏幕,担心错过些什么。

读一本书越来越难,更愿意直接去看书评,或者听别人总结的「浓缩精华」,哪怕是拿到了读书笔记,也没有耐心翻上几页。

那些“史上最全”“10小时精通”“7天掌握”的知识付费课标题也大行其道,旨在满足我们「求快,求全」的心态,即使自己不一定用得上,但也要先收藏存进百度云才安心。

现在的人,越来越难去自己探索些什么了,我们急匆匆的赶路,把路上一切看似知识结晶的东西都往背上扔,却没有心思去考虑这个对自己是否有用。

比起细心挑除做「选择」,现在更怕万一「错过」了怎么办。

虽然不一定用得上,但先马住应该没错,虽然对这个不感兴趣,但看上去好像很厉害的样子不收可惜……

鸡汤营销号等贩卖焦虑,也正是抓住了我们的这种「知识焦虑」心理。

正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关注自己的内心真实所需,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所以才一次次被他人收割了注意力和金钱,沦为了春风吹又生的韭菜。


4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刷屏朋友圈,照这些事做人生只会越走越窄

史蒂芬·布莱尔思在《不靠谱的伪心理学:破解心理呓语的迷思》一书中说,

面对复杂的现代社会,人们找到了励志心理学这样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

换句话说,清单类,汇总类的内容,正是迎合了人们偷懒、躲避的心理,让人能沉迷于压缩信息带来的快餐式获得感中。

正是现在人无法独立思考,他们才需要参考别人的人生答卷,复制别人的生活方式给自己选择。

只有不知道人生要做什么的人,才会寻求标准答案。

但就像如果你不主动去改变,那么每一天都是一成不变的同一天一样,仅仅照着别人的答案抄,你自己的人生也不会有任何获益。

人生可不是选择题,是作文题啊,而命题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别人的终究是别人的,只适合他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到了其他人身上,可能就成了四不像。比如如果你的手机是华为的,每次在外边玩没电了借iPhone的充电线,但机型不同它插口就是怼不进去,虽然都是充电线。

就像李诞说的,呵呵呵大哥我知道你的成功可以复制,可是我不知道该往哪儿粘贴。

在微博,一些空娱乐型的投票特别多……什么“易烊千玺和王源给你做了早餐,你先吃谁做的?”“早上醒来发现你的头像躺在你身边,你第一反应是?”


“人生必做的100件事”刷屏朋友圈,照这些事做人生只会越走越窄


但它对你现实生活的人生一点用也没有。本来晚上睡觉就做挺久的梦了,白天就更该好好的,踏实的去做事。

所以啊,在你看到一些收割你注意力的内容时,都该认真想想这三点:

1、它得出的结果对我现在的生活有意义吗?

2、它对我有营养吗,能帮我做好本分的事吗?

3、它有没有试图指导我的人生,甚至影响我的原本想法?


5

薛兆丰在接受GQ采访时,说过一句话:

生活不会在你都准备好了以后再开始。生活已经开始,你在试验过程中把时间用完,而受骗本身也是生活的常态。

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三件事:时间不顾你的感受一去不回,不断尝试才是生活的意义,走弯路也是人生的一种常态。

所以啊,把时间用在靠自己去尝试和试错上吧。

不要被别人定义你的生活,也不要因为害怕出错,就守旧的去选择大部分人都走的那条路。

人生哪有必须做的100件事?

都是第一次做人,又何必要照着做一些条条框框的事情?做喜欢的就行。

因为那些认真生活的人,肯定做过除了这100件之外还更有意义的事。


我是柴桑,gap year 中的90后自媒体作家,知乎获赞 34w 干货答主,自学成瘾,间歇修行,始终思考。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拾柴院】,我将专注思维提升与个人成长,帮你把这个世界看得更明白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