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著力三個關鍵,堅決打贏“兩場硬仗”

2020年是脫貧攻堅最後一年,收官之年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積極應對疫情衝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各項工作。以更加堅定的信心和決心,在提高群眾收入、推進產業扶貧、築牢民生底線等三個關鍵處精準著力,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就業是民生之本,著力提高群眾收入、尤其是切實增加貧困人口收入,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之舉。疫情發生以來,貧困人口的就業增收遭受衝擊。一方面是部分貧困勞動力外出就業受阻,另一方面是有的企業出現“用工荒”現象。既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全力推動扶貧企業、合作社和貧困戶復工復產;又要積極開發臨時公益崗位,幫助暫時難以外出的貧困勞動力實現就近就業;還要出臺優惠政策,鼓勵企業新開發就地就業崗位,促進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此外,持續激發群眾增收脫貧的內生動力,進一步做細做實幫扶措施,讓貧困群眾摒除“等靠要”思想,從消極被動“要我脫貧”轉向積極主動“我要脫貧”。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基礎,著力推進產業扶貧轉型升級,不斷增強脫貧攻堅內生“造血”功能。近年來,各地充分利用現有豐富的農業資源、生態優勢、傳統文化等元素,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產業,發揮龍頭企業、產業合作社的項目帶動引領作用,為逐步形成穩定、長效的脫貧機制夯實基礎。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對扶貧產業帶來一定衝擊和影響;搶抓大數據、智能化機遇,則能讓扶貧產業“轉危為機”、加快實現提檔升級。互聯網上“賺吆喝”、直播間裡“混臉熟”、電商平臺“積人氣”……立足農村實際,從豐富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等方面穩定和拓展扶貧產業,讓貧困群眾堅定生態文明理念,既能守護好綠水青山、還能收穫到金山銀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讓一個人掉隊”,著力築牢民生底線,進一步夯實“三不摘”機制、兜牢防返貧底線,讓人民群眾喜氣洋洋同奔小康。“摘帽不摘責任”,鞏固脫貧成果、決勝全面小康容不得絲毫大意或懈怠,各級黨員幹部須在提升產業發展效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深化農村“三變”改革等方面增強責任。“摘帽不摘政策”,需要在飲水安全、控輟保學、保障基本醫療、改造危舊房等方面,出真招、下功夫,為群眾“兩不愁”真不愁、“三保障”全保障織密兜底網。“摘帽不摘幫扶”,走深走實“大產業帶大扶貧”,引導群眾逐步習慣互聯網思維,不斷更新發展理念,做好資產收益、代養收益、股權量化分紅等惠農機制的每一個細節,在“人人有出路、戶戶有收益”中讓群眾分享發展紅利,更好激發群眾靠勤勞雙手創造幸福生活內生動力。

既要嚴格抓好疫情防控,又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強化“戰疫”“戰貧”一線黨員幹部職責、彰顯為民務實擔當。從提高群眾收入、推進產業扶貧、築牢民生底線等關鍵處著力,細化“路徑圖”、啃下“硬骨頭”,堅決打贏“兩場硬仗”,取得“戰疫”“戰貧”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