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國於福建的王閩政權出現內亂,南唐李璟乘機出兵,未料首戰慘敗

南唐保大二年(944年),也是閩國永隆六年,閩國大將朱文進和連重遇發動兵變,殺掉閩景宗王延羲。朱文進篡弒稱王之後,為了獲取外部支持,遣使至金陵,向南唐李璟稱臣求援。

李璟繼承了其父李昪開創的南唐基業,“江淮連年豐樂,兵食盈溢”,久而久之也就忘記了父親臨終之際的“汝守成業,宜善交鄰國,以保社稷”的囑託。昔日在東宮伴隨李璟的那幫文士,如馮延巳馮延魯兄弟、查文徽、陳覺等人也走到權力核心。

東宮舊文臣根基尚淺,又對戰爭有著不切實際的想象,只知金戈鐵馬的豪情,而不知白骨露於野的悲慘。中主李璟本人也有意以武功而樹立自己的皇權威信,“自以唐子孫,慨然有定中原復舊都之意”,文藝幻想多過於政治才能的李璟也不知戰爭意味著什麼。

立國於福建的王閩政權出現內亂,南唐李璟乘機出兵,未料首戰慘敗

五代十國

朱文進弒君稱王事件對李璟和南唐而言,是一次南進閩地的機會。原本李璟並不打算接受朱文進的輸誠,準備以“弒君”為罪名,出兵討伐佔據福州的朱文進。但是,臣僚都建議應先伐割據建州的王延政,因建州在北,地近南唐,而且王延政割據自立在前,出兵建州也有理由。

最主張用兵建州的是南唐樞密副使查文徽。查氏是歙州休寧人,其同鄉翰林待詔臧循,少年時曾經“為賈入閩”,即是在福建做生意,故而“習知其山川險易”,向查文徽“陳進兵之策”。查文徽昔在東宮之時就是一個好言兵的主戰派,儘管並無多少軍事才能。

李璟在臣僚鼓動之下,任命查文徽為江西安撫使,前往邊境考察出兵可能性。但是,查文徽一心求戰,並未對雙方形勢認真考察,“至上饒覆命,盛言必克”。基於查文徽的判斷,李璟命洪州營屯諸軍都虞侯邊鎬為行營招討,調動洪州屯兵,從查文徽攻建州。

立國於福建的王閩政權出現內亂,南唐李璟乘機出兵,未料首戰慘敗

李璟的影視形象

閩國自王審知去世之後,王氏宗室就陷入無休止的內戰之中,建州人厭棄王氏之亂,遂伐木開道迎接南唐軍隊。但是,當南唐軍隊抵達蓋竹(福建建陽縣東蓋竹)之時,閩國形勢又發生了大變。是年十二月,閩國泉州散員指揮使留從效殺掉了朱文進任命的泉州刺史黃紹頗,舉泉州宣佈歸順王延政。在這個情況下,原本取觀望態度的漳、汀二州也表示臣服於王延政。

查文徽的南唐大軍在蓋竹遭遇王延政的建州兵,“又聞泉漳汀州皆歸延政”,故而退守建陽。同時,那個為查文徽獻策的臧循也屯兵於邵武,但是被王延政打得大敗,自己還被俘虜,“斬於建州”。南唐初戰大敗,“軍聲大挫”。但是,坐鎮金陵的李璟並不肯就此收手,派出步軍都指揮使何敬洙為福建道行營招討,救援查文徽。

何敬洙本為揚州戰亂孤兒,少時為楊吳楚州刺史李簡的家僕,後得賞識,以軍功漸漸擢升為將。何敬洙本不願意出兵福建,認為“閩地僻陋,不足勞大兵”,無奈因李璟君臣之意而不得已發兵。

立國於福建的王閩政權出現內亂,南唐李璟乘機出兵,未料首戰慘敗

閩國

何敬洙與邊鎬率軍佔據閩西險要地區,與王延政的建州兵成相持態勢,使得查文徽有機會從後方得手。查文徽在建州降將孟堅的配合下,派兵偷襲王延政後方,“建州兵大敗潰去”。

查文徽拿下建州之後,卻不能很好處理佔領問題,沒有善政安撫人心,反而縱容“諸軍無紀律,殺掠不禁”,“焚宮室廬舍俱盡;是夕寒雨,凍死者相枕”。建州百姓苦於王氏久矣,但是南唐軍依然昏暴,“民始失望,有叛志矣”。但是,元宗李璟並不追究查文徽的罪責,反而為之記功,“遷撫州觀察使,又拜建州留後”,查文徽更是因此更加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