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从秦汉到唐代,随着饮茶区域和习俗传播的扩大,随着人们对于茶叶功用利用的进一步深入,促使陶器业飞跃发展,瓷器也出现,茶具也越来越考究,越来越精巧了。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茶具的演变与发展总是和茶或饮茶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从茶被人们认识利用以来,很长一 段时间里,人们对茶的使用都处在药用和羹食的阶段。

最早发现野生茶树时,是采集鲜味,在锅中烹煮成羹汤而食,这时候的烹饮方法和器皿很简单,根本不可能产生饮茶的器具。这时饮茶的器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一器多用,即用土缶。以木制或陶制的碗,兼作为饮茶的器具。

唐代

唐代的饮茶方式与今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至于有许多茶具是今人所未曾见到过的。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金银茶具

自秦汉至六朝,茶叶作为饮料已渐成风尚,茶具也逐渐从与其他饮具共用中分离出来。大约到南北时,我国出现了包括饮茶器皿在内的金银器具。到隋唐时,金银器具的制作达到高峰。

琉璃茶具

伴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盏和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是地道的中国琉璃茶具,虽然造型原始,装饰简朴,透明度低,但却表明我国的琉璃茶具在唐代时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为珍贵之物。

陶瓷茶具

我国茶具最早以陶器为主,在瓷器发明之后,陶质茶具就已经逐渐为瓷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 。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宋代

到了南宋,用点茶法饮茶更是大行其道,但宋人饮茶之法,无论是前期的煎茶法与点茶法并存,还是后期的以点茶法为主,其法都来自唐代。因此,饮茶器具与唐代相比大致一样的,只是煎茶的,已逐渐为点茶的瓶所替代。

宋人对茶具的过分讲究不仅表现为崇尚金银,对饮茶用的茶盏也极推名贵的建盏。建盏配方独特,在烧制过程中使釉面呈现兔毫条纹,鹧鸪斑点,日曜斑点,一旦茶汤入盏,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辉,增加斗茶的情趣。

建盏是福建建安出产的黑釉瓷制,大口小底,形似漏斗。因其釉面结晶所显斑点,纹理各异,可分为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等。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兔毫盏釉面上呈现两个白毫般亮点;曜变盏釉面有大小斑点相串,阳光下呈现彩色斑点;油滴盏釉面隐有银色小圆点,犹如水面油滴。

宋人斗茶,十分注重对茶色的要求,茶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为次。

建盏釉色黑如漆,莹润闪光,条纹细密如丝。使用建盏斗茶便于观汤色,看水痕,因此深受斗茶者欢迎。建盏造型凝重,古朴厚实,是文人笔下极力赞美之物,尤其是兔毫盏。

元代

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茶叶加工,饮茶方法,还是使用的茶具,元代都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过渡时期。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从一些诗词,书画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元代,有采用点茶法饮茶的,但是采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饮用的方法已经较为普遍了。

直到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开始成批生产,景德镇成了我国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产地,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

由于青花瓷茶具的绘画工艺水平高,特别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技法运用在瓷器上,因此这也可以说是元代绘画的一大成就。

明清时期

从茶具种类来看,清代茶具大都沿用明代茶具,唯有品种门类更加全面,出现了福州脱胎漆茶具,四川竹编茶具,又从国外引进了铜茶具。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清茶具基本继承了明朝的自然朴素,清丽淡雅的风格,但色彩更绚丽,品种更全面,工艺更精良。

明代茶具比较简便,但同样讲究制法,规格,注重质地,以及茶具制作工艺的改进,特别是在饮茶器具上,比唐宋都有较大的发展。

明代茶具上的创新最突出的特点:一是出现了小茶壶,二是茶盏的形和色有了大的变化。

古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是说,若想做好一件事,首先得做好准备工作。

茶具的发展,要从唐宋元明清茶具的演变开始,每次都是高水准

茶艺虽是一种物质活动,但更是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活动,它对器具的讲究就更多了,泡茶的茶具不仅要好使好用,更要有美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