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十四亿人口,这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么多的人口,如何满足饭饱问题呢。这些都归功于致力于研究这方面的专家啊,就如李白所写的《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坚持不懈的一直专研下去,自然就会有大发现,就会有出路。

在这个新时代,有着袁隆平先生发现的杂交水稻,使大米源源不断的供应,才使我们不会出现温饱问题。可有没有想过,在科技等技术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是怎么解决温饱问题的呢。

在那个明朝时代背景下的动荡

十六世纪的时候,西班牙在进行海外扩张

的背景下,世界文化开始交融,殖民国家与被殖民国家的这种形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而西班牙作为殖民国家,菲律宾作为被殖民国家,前者对后者进行了严格的统治与管理。在西班牙统治的过程中,一种西班牙农作物在菲律宾流行了起来,逐渐的变为了菲律宾人食用的新型农作物。这种植物叫做朱薯,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番薯,只不过经过时代的加工慢慢的换了一种称呼。这种植物在中国与菲律宾都没有见得生长,只有在西班牙入侵后传来,才让人们渐渐了解它。

这种植物非常耐旱,在许多不易生长植物的地区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而且每一次的产量都很多。不仅如此,食用方法也十分方便,从藤上摘下也可以

马上食用,放在饭里面煮也可以吃,也够饱,也就是说可以代替米饭食用,多种多样的食用方法马上在菲律宾盛行起来。

明朝的他

最开始说中国并没有这个植物,但这都是一个人为我们带回来的,他就是"番薯之父"陈振龙。这个名字大家肯定都十分陌生,他是古代明朝的一位读书人,家在福建省。他是儒家的一个儒生后因考不上功名中不了举就放弃读书改从商。在那个时候,他跟着家中的成员一起去到国外,企图在那边闯出一片天地。而他去的那个地方,就是菲律宾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当时的明朝还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中,但是还是允许福建,广东等地区的商人去东南亚等地区贩卖做生意。所以在十五十六世纪中国同菲律宾的贸易非常频繁,大部分的商人都选择去菲律宾做生意。而陈振龙依靠着这个,使他的商品产业有着优越的条件,他最终也依靠着自己的劳动获得成就。

发现与他的执着

长期在菲律宾从商的他,早就看见了朱薯的好处,出于对商业的敏感,以及为国卖力的愿望,他渐渐萌生出将朱薯带入中国的想法。当时的菲律宾被西班牙政府统治着,而朱薯这种优良且用途广的农作物也被严格看管

着,所以朱薯就是严禁带离出境的。但是陈振龙一心想将朱薯带回国家,他依靠着他饱读诗书的文化,想出了一个策略。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他将朱薯的藤与绳子相互缠绕在一起,在加以包裹着,这样的外表看来,就是一根平淡无奇的绳子

,在进行出境检查的时候,就依靠着这个方法将朱薯的藤带离了菲律宾,并在大海上游荡了七天七夜遇到各种危险,最终还是将朱薯这种新型农作物顺利传入中国

精心的栽培与神奇的农作物

在海上经历了那么多危险,但还是带回来了。陈振龙回到了家里,第一件事就是将这个农作物种在自己家里的庭院里,在他的细心照料与这个农作物的顽强的生命力,顺利的长大,并且一颗颗朱薯慢慢的冒头,陈振龙看见了相当的开心。

尽管他很开心,但是这种类似于偷盗行为也不能广泛外传,只有自己家里的家人才知道。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明朝发生了许多大的变化,而在明朝末年的时候,

社会无比的动荡,许多的灾祸向中国席卷而来,不仅有人为的,还有大自然带来的。这就是天灾人祸啊。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当时的老百姓们都受着饥饿,饿死了好多人啊,他们吃土,吃树皮,总之一切可以吃的,他们就尽量的去吃。在这种关键时刻,陈振龙

站了出来准备将自己辛苦栽培与拼命保护的朱薯奉献出去

他让他的儿子陈经纶写信给福建最有权力的官员金学曾,这位官员是一个品德高尚的清官,心系天下。他在收到写给他的信封,并了解陈振龙如何将朱薯带回国家,以及他知道了它的优点,就立马在一块空地上面进行试验

在这样一个水深火热的时候,金学曾抓住了这样一个机会,让百姓远离灾祸的机会。在漫长的四个月的栽培下,确确实实的种植出了朱薯,并且深切体会到了朱薯带来的好处,立马将其大力推广。这次灾祸后,大家都十分感激陈振龙的无私奉献,福建全省的老百姓才能够有机会在这次的灾祸中得以幸存。在当地,大家都

普遍种植着朱薯,深深的解决了当时人民的温饱问题。当地的人们十分感激,就联合着,自发的建立功德寺,对陈振龙和金学曾的功劳进行赞颂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慢慢的,到了清朝

,朱薯这种农作物已经在全国推广开来,家家户户都没有受饥饿困恼,再加上它的种植要求低,在哪里都可以种植,所以就更加丰富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农作物的大丰收,也侧面的推动了中国人口数目的急剧上涨

根据统计,明朝时期的一亿多人,到了清朝却增长了三亿,合计有了四亿多人。虽然人口增长不全是朱薯的功劳,但是这也跟陈振龙将朱薯带入中国,以及将它无私奉献出来,使其在全国各地都有大丰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离国出境,他带回来一根“绳子”,为我国增加几亿人口,受人纪念

直到现在,福建的老百姓自发建立的功德寺都还留在那里,更有后人为了纪念陈振龙在福建乌石山上建立了"先薯亭",直到现在都有人前去祭拜就像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般,都是为了中国的伟大发展与为人民服务,对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应该对其进行感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