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美國的參戰改變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在歐洲戰場,以美軍為主的盟軍開闢了第二戰場;在亞洲,美軍在太平洋戰場血戰,目標直指日本本土。同時開闢兩條戰線而不落下風,並最終取勝,美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先進的武器裝備,給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多人以為美國的軍事能力是一直很強的,但實際上美國的軍事裝備曾經長期處於較為落後的境地,連總統親臨現場的軍事演習都出現過坦克拋錨的尷尬,直至二戰剛爆發時,美軍的裝備都趕不上歐洲主要國家。孤立主義固然是美國在二戰剛爆發時不願參戰的重要原因,但實力上的差距更不允許美國立刻捲入戰爭

一、孤立主義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美國的孤立主義決定了美國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都奉行中立主義的政策,而不是現在世界各地都有美國存在的狀況。

從地理上來說,美國與事務繁雜的歐洲大陸隔著大西洋,具備孤立主義產生的地理條件。從心理上來說,美國人一直認為自己是新大陸的新生力量,與歐洲的"黑暗力量"勢不兩立,鄙視歐洲是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從歷史教訓上來說,美國參加一戰雖然獲得了一些利益,但是也付出了較大的人員傷亡,當時美國人民也是十分厭惡戰爭的。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諷刺的是,美國雖然自詡為"上帝的選國",但是孤立主義的傳統卻來源於母國英國。英國本身也是島國,孤立主義在英國長期佔據主導地位,在這種思想引導下,英國長期維持對自己最有利的歐洲均勢政策。美國受此影響,實行平衡整個歐洲的政策,後來美國參加歐洲戰場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國的強勢崛起與侵略,打破了歐洲均勢。

然而,作為新興資本主義國家,美國又不得不與歐洲國家保持密切的經貿往來,這在美國上下是共識。這樣美國就形成了外交、政治上的中立主義,而在經濟上同歐洲保持密切交流的格局。

在孤立主義思想的引導下,美國人的反戰情緒是相當高漲甚至走向極端的。1935年,歐洲大陸德國強勢崛起為歐洲蒙上了陰影,但是美國成千上萬的學生卻走向街頭,舉行反戰遊行;日軍侵華後,尤其是傷害到美國人性命的時候,美國人想的不是報復,而是將住在中國的美國僑民安全撤回,還與日本保持較好的關係。

不過,孤立主義雖然影響了美國的對外政策,但是現實利益卻起了更加關鍵的作用

。二戰爆發時,美國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都還不足以支撐美國參加戰爭,直到二戰進行了一段時間後,美國的軍工生產和軍事實力才有了空前的增長。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二、二戰爆發前,美國軍事實力弱於歐洲大國

二戰爆發前,歐洲大國一直在積極尋求增強軍事力量,比如法國是傳統的陸軍強國,修築了堅固的馬奇諾防線;德國一步步衝破凡爾賽體系的束縛,擴軍備戰由暗轉明;蘇聯積極修建防線,應對來自西方的威脅;英國空軍、海軍一直保持優勢。反觀美國,歐洲的軍事發展似乎與自己無關,在武器裝備、兵力等方面與歐洲乃至日本都差距甚大。

1.兵力甚少,戰鬥力低。二戰爆發前後,德國、英國、日本、蘇聯等國家的軍隊都是以百萬計的,而美國有多少軍隊呢?到1939年,美國現役軍隊只有18萬人,而且這18萬人的隊伍戰鬥力也不強,有的士官年齡甚至超過了四十歲,這與德國的虎狼之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國到二戰爆發後才開始有所增長。

美國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海權思想是美國軍事的重要指導思想,因此重視海軍建設是美國的國策。然而,面對日本海軍的大肆擴張和德國海軍新秀的崛起,美國海軍也是進展緩慢。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直到1934年,在日本海軍實力迅速擴張的時期,美國才剛開始建造新艦;原本定於1937年交付美國海軍測試的"約克城"號,拖了整整一年,到了1938年才交付測試。

截止到1938年底,美國海軍總數為12萬人,海軍艦隊缺編人數達四分之一,尤其缺乏指揮官,現有的海軍也缺乏訓練,士氣低落。在太平洋上與日本比起來,美國的海軍實力是相對較弱的,如1939年9月,美國和日本都有6艘航母,但是日本的航母全部集中在太平洋,而美國的航母大部分都在大西洋。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2.裝備落後,發展緩慢。二戰爆發前的相當長時間內,美國並不是很重視軍事裝備的發展,即便後來加大了對軍備的研究,也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出口,自身的軍事裝備則更新緩慢,為此還鬧了一些笑話。

1934年,羅斯福總統在夏威夷視察時曾經觀看當地的軍事演習,結果出現了坦克車拋錨和軍用卡車出現故障的尷尬。在輕武器上,美軍甚至使用一戰時期的機關炮、加侖式步槍等老式裝備,水平遠落後於歐洲。

坦克、飛機等重武器也是數量稀少,水平較低,比如坦克數量還不到四百輛,都排在波蘭的後面。飛機上的機槍發射裝置,還採用1918年的陳舊設計。更讓人擔心的是,這些問題根本沒有引起美國人的重視,比如美國航空部隊增加五百架飛機的計劃,都被參議員認為是"神經過敏",也難怪當時美國的軍事裝備發展不起來。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三、經濟實力限制了軍事實力的增長

軍事實力的發展來源於經濟實力的增強,美國的軍事實力長期較弱,主要還是受經濟的影響。羅斯福總統雖然目光長遠,也早就注意到了德國和日本對美國的威脅,然而現實利益卻讓羅斯福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國內。

1.經濟危機影響深遠。1929年到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對美國是一場大災難,股票崩盤,經濟秩序混亂,長期陷入低迷的狀態,近千萬美國人失業,美國人溫飽尚在困難之中,何談擴軍備戰。

1940年,美國曾經進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全國有超過二分之一的孩子,是生長在年收入1500美元的家庭之中,25%的美國人還是靠農業為生,這與我們平常認為的美國工業人口占多數的想法並不相同。

美國經濟落後的狀態,還經常遭到歐洲的嘲笑。比如當時美國人平均五個人才有一輛汽車,七個人才有一部電話,很多美國人早早輟學,掙錢養家。

有鑑於此,羅斯福總統當時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發展經濟上,從金融、工業、農業等各方面進行改革,增強美國的經濟實力。但是經濟的恢復需要一個週期,雖然羅斯福新政在1930年便開始實施,但是前期主要是試點,1935年才開始全面推行。經濟危機的影響,壓縮了美國的軍費開支,使得美國的軍事發展一直較為落後。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2.大發戰爭財對美國有利。過早參加二戰並不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因為當時美國同歐洲國家和日本等國保持著經貿往來,一旦開戰,一方面會影響到與交戰國的經濟交往,另一方面也會造成人員傷亡,這勢必會影響美國已經轉好的經濟形勢。

比如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後,美國長期對日"綏靖"的原因便是經濟利益。"僅1937年到1940年期間,美國對日本的輸出物資總額就達到了9.86億美元,其中軍用物資總值達7億美元。"儘管後來美國開始援助中國的抗戰事業,但是在前期,美國客觀上幫助了日本,助紂為虐。

美國名義上是中立法,實際上是無差別的向交戰雙方出售戰爭武器,在德國入侵西班牙、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期間,也都向德國、意大利出售軍用物資。不過,也正因為美國前期沒有參戰卻發著戰爭財,美國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才獲得了快速的增長,為後期的取勝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二戰剛爆發時美國為啥不參戰?不只因孤立主義,實力也不夠

總結

在看待歷史事件的時候,要放到這個事件所處的歷史時期,考慮其特殊情況。美國在二戰爆發前後,實力還是很有限的,孤立主義雖然深刻影響美國的行為,但是現實利益是更為重要的原因。

經濟上美國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需要繼續振興經濟;軍事裝備和兵員素質都較為落後,需要一個準備期。如果此時貿然參加戰爭,美國會受到較大的影響,說不定會遲滯美國崛起的進程。

當然這並不代表著美國沒有實力,美國的潛力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趁著世界打得一團糟的時候,大發戰爭橫財,在參戰後才能迅速崛起。比如憑藉著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動員能力,最快十幾天就能建造一艘航母,美軍參軍人數也多達一千多萬,飛機、坦克、大炮數量飆升,裝甲部隊飛速發展,二戰結束後一躍成為和蘇聯並存的全球最強軍事大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