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西州再陷 焉耆旦夕(一)

在兩位僧相——貝吉雲丹和娘•定埃增的鼎立支持、悉心輔佐之下,經過一年多的縱橫捭闔,新任吐蕃贊普、赤松德讚的小兒子——赤德松贊,在殘酷地清洗了之前掌控朝政的吐蕃大族,並與其它大族盟誓之後,終於坐穩了吐蕃的天下。

只是,這位剛剛執掌大權的年輕贊普,尚未集中精力治國安邦,便經不住朝中主戰派的誘惑,開始動員全吐蕃的國力,集結了二十餘萬的重兵,從北線、南線兩個方向,分別對大唐的京畿道、劍南道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

大唐貞元十七年(即:公元801年)秋七月,吐蕃大舉向鹽州進犯,進而攻陷了麟州,不但殺死了郭子儀之孫、郭昕之侄——麟州刺史郭鋒,而且還剷平了麟州的城廓、劫掠了當地的各族百姓,更令鹽州節度使杜彥光不得不放棄了駐守八年之久的鹽州城,率眾逃亡於慶州。而十萬吐蕃大軍,則在新任大相論莽熱的統帥之下,縱兵掠奪並將鹽州城再次焚燬,大搖大擺地返回了吐蕃境內。

為緩解大唐北部邊疆的巨大壓力,皇帝陛下敕令劍南節度使韋皋,派兵深入吐蕃疆域之中,實施必要的反擊。

而韋皋在一番部署之後,於八月中,派遣步騎兵兩萬人,兵分九路齊頭並進,在南詔與諸羌的配合之下,向吐蕃所屬維州、保州、松州(即:21世紀的四川松潘)等地發起進攻。

歷經雅州(即:21世紀的四川雅安)城下決戰、三瀘水(即:南瀘水——金沙江、東瀘水——雅礱江、西瀘水——安寧河)淹敵軍、伏敵於鹿危山(即:21世紀的四川理縣東北方向)等一系列戰事的勝利,劍南唐軍不但連續擊潰了總計為十六萬人馬的吐蕃大軍,而且先後攻取了吐蕃之城池七座、軍鎮五座、焚燬堡壘一百五十個,更斬殺敵軍萬餘人、俘六千餘、受降三千餘戶。

吐蕃受此大敗,舉國震驚,贊普震怒!

在赤德松讚的緊急召諭之下,大唐貞元十八年(即:公元802年)正月,吐蕃大相兼東部邊邑五道節度使——論莽熱,統兵十萬迅速南下,以解維州之圍。

而韋皋則以逸待勞、運籌帷幄,遣派劍南唐軍據險而守,並設下多面埋伏,先是派出一千人馬主動前來挑戰,引誘吐蕃全軍追擊,而後便伏兵盡出,經過兩次不間斷的大型伏擊,不但打得吐蕃人馬大敗,而且還將吐蕃大軍主帥——論莽熱擒獲,更殲敵六萬餘人。

只是,因天寒地凍,加之糧草不濟,且吐蕃援軍疾馳而至,劍南唐軍最終未能攻克維州城與昆明城,不得不緩緩退回大唐境內。

正月十八日,志得意滿的劍南節度使韋皋,遣使將吐蕃大相論莽熱獻俘於長安之闕下,而皇帝陛下卻赦免了論莽熱,還將崇仁裡的大宅賜予其安居。

此戰,史稱“維州之戰”,亦稱“渡瀘之役”。

而論莽熱,這位載入史冊的吐蕃大相,也成為大唐與吐蕃二百年戰爭史上,被俘官職最高的吐蕃將領。

由此,損失摻重的吐蕃,因此戰而喪失了大量的青壯,不得不在此後很長一段時間之內,與大唐在劍南方向,保持著脆弱的和平狀態。

然而,吐蕃雖對大唐的全面出擊,最後以失敗而告終,卻趁著回鶻懷信可汗染病臥床、國內政局不穩之際,對回鶻佔據的涼州、安西佔據的沙洲,實施了重點進攻。

對此,李尋陽早有預判:

首先,天山南北、西域草原,本就適合吐蕃和回鶻這樣的馬背民族叱吒風雲,而安西、北庭的草原牧場,顯然比劍南、朔方的崇山峻嶺、戈壁荒漠,更有利於吐蕃大軍的展開。

其次,熟知大唐國情的吐蕃當然明白,藩鎮割據已經成為大唐肌體之上最大的毒瘤,而現如今的大唐朝廷,早已失去了對藩鎮的鉗制能力。

加之,大唐的官宦集團結黨營私、行賄受賄、出賣人格、齷蹉不斷,內政的紛亂,業已讓大唐皇帝無暇顧及與吐蕃的征戰,只要吐蕃人不來犯境,長安方面自然也樂得逍遙自在。

據此,李尋陽三番五次地向懷信可汗、郭昕郡王上書陳詞,卻都未見其正式的書面回覆,等來的卻是安西大都護府之沙洲主將、郭昕的嫡系將領——鐵鋒楠,要求陽關守軍不得出關進入沙洲地界的最後通牒!

第三十三章 西州再陷 焉耆旦夕(一)

圖33-1大唐貞元維州之戰形勢圖


無奈之下,李尋陽不得不花費大量的人力與物力,在陽關以南、南湖以北、據說是漢代陽關縣城故址的一片綠洲之上,實施大規模的屯墾,以便解決陽關駐軍的給養問題。

否則,不用吐蕃人或者鐵鋒楠前來攻打,“阿羅氏”麾下的陽關駐軍,不出數月便會因糧食接濟不上,而不得不實施撤退。

然而,李尋陽還是低估了吐蕃人捲土重來的決心,以及其足以碾壓一切的國力!

就在貞元十八年秋,經過大半年的準備,吐蕃贊普——赤德松贊親自領軍,集結了十五萬人馬,浩浩蕩蕩地向沙洲殺來。

偵知吐蕃異動的李尋陽,顧不得為第二個孩子、自己的長子——李無鋒慶賀週歲生日,忍痛告別了眼中含淚、已有五歲的長女——李詩雯,心有靈犀地深深看了一眼自己摯愛的妻子——阿依蘇魯,便踏上了漫漫征程,前去解救危在旦夕的沙洲城。

可是,李尋陽還是來晚了一步,雖然穿越自21世紀,但他畢竟也是一個凡人,不可能掌控這大千世界的萬物,更難以把握這瞬息萬變的人心!

由於低估了吐蕃在河西、隴右長達數十年的經營,加之林昆攻佔沙洲時對城中的羌人實施了錯殺,而鐵鋒楠執掌沙洲後又對羌人施以歧視般的壓制,因此,這些羌人早已與吐蕃人暗通款曲,做好了內應,只等著吐蕃大軍的道路。

而吐蕃大軍浩浩蕩蕩的前行,更像是表演給各方勢力去欣賞的一齣戲,以便讓大家產生錯覺,似乎吐蕃人還需要不少時日才能抵達前線。

實際上,兩萬吐蕃精騎業已晝伏夜出地趕到了沙洲城附近,並在城內數千羌人的接應之下,僅僅用了兩天時間,便殲滅了城內外絕大部分的安西唐軍:

駐守沙洲的安西主將——鐵鋒楠,力戰而亡,頭顱被懸掛在沙洲西門,面目猙獰地衝著進進出出的各色人等;

沙洲世家大族的索氏,幾乎被誅滅全族,只有少數遠赴安西經商之人得以倖免,索氏家主更是被剝皮楦草,並被立於西門城樓之上!

僅有監視陽關方向的兩千餘安西人馬,得以逃出生天,並被“阿羅氏”部屬接應進了陽關城中,繼而與驃騎軍的兩營人馬一起,奮力地抵抗著城下越聚越多的吐蕃大軍。

與此同時,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策略之下,十五萬吐蕃大軍,又悄悄分出了三萬精銳,在駐守甘州的沙陀族配合下,以突襲之法一舉攻取了涼州。

頗為巧合的是,就在吐蕃人來到涼州城下的一個月前,因臥病在床的懷信可汗急於召見,嗢錄賀不得不匆匆趕往回鶻牙帳,而將統兵之權交給了副將。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加之回鶻主帥又不在沙洲,因此吐蕃精銳們得以順利地殲滅了回鶻守軍近兩萬,只有數千駐守城外的守軍得以逃亡沙漠地區,卻也是九死一生……

此戰,吐蕃人總算是出了一大口惡氣,也是以彼之道還彼之身地報了四年之前回鶻人偷襲涼州的血海深仇!

等到半個月之後,當李尋陽趕到石城鎮之時,吐蕃五萬大軍已經聚集在陽關城下,並對其實施夜以繼日的攻打。

早在十日之前,當李尋陽通過天網得知這些驚天鉅變之後,便明白形勢已經無法逆轉,遂不顧裴昱、林昆等人的反對,立即通知統領陽關駐軍的驃騎軍副使——馬齊,迅速安排在陽關附近屯田的軍戶,拋下那些瓶瓶罐罐,只帶隨身值錢的物件,馬上撤往石城鎮方向,並指示駐守在石城鎮的林昆,即刻派出一營人馬伴隨輜重車輛,前往陽關方向去迎接那總數為三千餘人的軍戶。

陽關到石城鎮,一千四百餘里,即便是單人雙馬,也需奔馳十日,更何況是拖家帶口的軍戶們?

接到天網傳來的“阿羅氏”帥令,馬齊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告訴部下,自己將帶著他們在陽關城堅守半個月,並指令身邊的陽關屯田使,立即組織軍戶撤離,也直白地通知了自沙洲方向來的龜茲銳健營都尉——王安西,自己可能要與陽關城共存亡了,請他儘快帶領手下兵馬,護衛著數千軍戶們離去。

可王安西也是一條血性漢子,自龜茲來到沙洲的一萬袍澤,如今僅剩下自己的這兩千餘人馬,若是自己此刻逃回安西,又哪裡還能有臉活在世上?更不敢再稱“王安西”了!

於是,一場慘烈的攻防戰,便在這周長不足十里的陽關小城上演了。

在吐蕃大軍聚集之前,曾有來自沙洲的約一萬吐蕃人馬,試探性地發起了兩次進攻,均被馬齊與王安西聯手擊敗。

之後,吐蕃人便再未攻城,只是屯兵於陽關之東。

等到吐蕃大軍聚集了五萬餘人,且立起了吐蕃帥旗,馬齊便隨即明白了,一場不死不休的大戰即將到來,而自己能夠掌控的這不足九千的人馬,將要面對的是六倍於己的敵人。

初升的秋陽,將暖洋洋的光芒灑向人間,原本這應該是一個和煦、安詳的清晨。

但,隨著一陣陣低沉而蒼涼的牛角號響,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吐蕃大營之中,緩緩湧出一隊隊軍旅,騎兵在前、環伺左右,步兵隨後、列陣而行,上萬匹戰騎蹄聲有序,數萬雙戰靴震顫大地。

看來,吐蕃人是有意擺出強大的陣勢,想要從氣勢上摧垮對面城中唐軍的士氣!

馬齊輕蔑地向城外吐了口濃痰,轉過身來看了看已然變了臉色的王安西,笑罵道:“奶奶的,這是讓老子們檢閱吐蕃這群兔崽子啊!你還別說,隊列還算整齊,不過待會兒他們就要哭爹喊娘了!”

聽著馬將軍的笑罵,王安西也不禁笑出了聲,也許是為了掩飾自己剛才的心驚,他甚至還招呼了幾個手下,對著城牆外的吐蕃人解開了褲子尿了出去。

搞得馬齊哭笑不得,惹得身邊驃騎軍與銳健營的眾多將士,紛紛哈哈大笑起來,隨即便是一陣陣的嬉笑怒罵之聲不絕於耳。

深得“阿羅氏”真傳的馬齊,雖覺眾將士緊繃著的心理放鬆了不少,但還是認為驃騎軍的煞氣沒有表現出來,於是便扯開喉嚨嘶吼起“阿羅氏”親自教唱給他的戰歌:

大唐大唐,無限邊疆;

萬千宗族,匯聚一堂!

吾皇吾皇,四海名揚;

天可汗兮,威震四方!

壯美河山,大好兒郎;

護我妻兒,衛我爹孃!

灑血拋顱,賊滅寇蕩;

命斷沙場,邊關魂藏!

第三十三章 西州再陷 焉耆旦夕(一)

圖33-2大唐貞元維州之戰


幾乎就在一瞬間,身旁的驃騎軍將士全部以軍禮的站姿,隨著那熟悉的韻律,緊跟著嘶吼起來,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陽關城內,三遍的戰歌之聲高亢而嘹亮,那是驃騎軍將士們向吐蕃人發出的應戰之吼。

彷彿在說:來吧,不怕死的,就趕緊來受死吧!

被這怒吼的戰歌所激勵,安西銳健營的將士們也跟著第二遍哼唱起來,聲調也越來越高昂,他們好似看到了曾經的袍澤一個個倒在吐蕃的刀下,鮮血染紅了大地,就連天空都為之一赤,每一名銳健營的將士,頓時覺得渾身的熱血在燃燒,一道道憤怒的目光投向了列陣而立的吐蕃人,恨不得其趕緊衝上來,也好讓這些劊子手們切身體會一下死亡的味道!

忽而,歌聲戛然而止,陽關城中一片寂靜,除了塞外刮來的呼呼風聲之外,便再也聽不到其它任何的聲音。

也許,是被這令人驚悚的寂靜所震懾,吐蕃人竟然沒有立即展開攻城,但片刻之後,隨著一陣陣急促的牛角聲響,吐蕃人的進攻終於拉開了帷幕。

在數個騎兵陣列的掩護之下,吐蕃十餘個步兵方陣,在無數弓箭的掩護之下,開始向著陽關城東門發起了潮水般的進攻。

坐落在龍首山之谷口的陽關城,雖無崤山之險,也無武關之大,卻依託山勢而建,並佔據了南北兩側的山頭制高點,只有東門、西門適宜進攻。

且因山勢阻隔,東西兩側很難遙相呼應,所以吐蕃大軍選擇了圍三闕一,即:

在南北兩翼,部署一定數量的步兵,威懾南北兩側的山頭,讓唐軍不敢掉以輕心;

在東門之外,集中全部主力,實施重點進攻;

只留出西門,以供唐軍不敵之時,棄城而逃!

於是,一隊隊吐蕃兵將,抬著雲梯,舉著盾牌,衝向陽關城東門,可尚未來到城牆之下,便受到一片片箭雨的洗禮,造成眾多吐蕃兵將紛紛倒地,攻城之勢也為之一滯。

然而,在各級將佐的指揮、鼓動之下,更多的吐蕃兵將卻衝到了城牆之下,藉著衝鋒之勢迅速架好雲梯,無數吐蕃兵將已經準備好登城搏殺了!

可就在此時,城上忽然落下無數瓦罐,有打在吐蕃兵將兜鍪、甲冑上的,有擊在吐蕃兵將的盾牌、兵器上的,也有直接落在地上摔的粉碎的,卻都無一例外地濺起無數黑色的液體,不少吐蕃兵將開始大聲呼喝起來,甚至有些人轉身向後跑去。

說時遲、那時快,眾多火把、無數火箭,突然從城牆之上飛落下來,迅速將飛濺在各處的黑色液體引燃,一瞬之間熊熊大火將城下的一切都燒著了,熾熱的火焰將為數眾多的吐蕃兵將包裹了起來,引來令人毛骨悚然的陣陣哀嚎。

那是火油在燃燒,那是地獄之火在吞噬!

雖然,不少吐蕃將佐還在竭盡全力地呼喝著,試圖阻止向後逃亡的士兵,卻很快被城上飛射下來的羽箭所擊倒,從而引發了更大規模的混亂。

第一天的攻防之戰,就在吐蕃人的虎頭蛇尾中,漸漸落下了帷幕。

可第二天清晨之時,吐蕃人卻擺出了百餘面大木盾,這些長寬各有丈餘的防護設備,上面居然覆蓋了防火的氈子,不但能夠抵達箭雨的襲擊,而且還能阻隔住火油的炙烤。

每一隊吐蕃步兵,都舉著這樣的一面大木盾,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以便對後面的兵將起到防護的作用,從而能夠減少傷亡、儘快接近城牆。

第三十三章 西州再陷 焉耆旦夕(一)

圖33-3陽關與玉門關


小說連載請在頭條號小說頻道搜索【絲夢大唐第二部皓首龜茲城】

同時,想看第一部的朋友請在頭條號小說頻道搜索【絲夢大唐第一部情迷怛羅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