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四·一二“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宣告成立新的國民政府,正式與汪精衛為首的武漢國民政府分庭抗禮。消息傳到武漢,立即遭到一致反對和聲討,在武漢的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陸續發表聲明,開除蔣介石的黨籍,撤銷其一切職務,通電全國將士捕獲蔣介石,按反革命罪懲處。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武漢國民政府原本佔據絕對優勢

最初誓師北伐的國民革命軍8個軍裡,蔣介石雖然也掌握了第1軍和李宗仁第7軍等武裝,並收編了20餘萬北洋軍閥降兵,但由於江浙地區是奉系軍閥張作霖和直係軍閥孫傳芳攻擊的重點,因此其軍隊主力仍在向北方進攻,滯留長江以北的淮陰、蚌埠、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徐州等地,在南京周邊的兵力十分有限。

相反,武漢方面由於有馮玉祥國民軍配合,面對的直係軍閥吳佩孚勢力已經土崩瓦解,可集中兵力東向。當時,朱培德第3軍、唐生智第8軍及第4軍張發奎部都願意聽從武漢方面指揮,加上共產黨在兩湖地區掌握的各地農民武裝,在兵力對比上具有絕對優勢,只要順江東下,就可一鼓作氣消滅蔣介石政權。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江西、湖南等地駐軍先後叛亂

可惜,當時武漢國民政府的首領是汪精衛這個軟骨頭,他擔心長江上游弋的英美軍艦阻撓,遲遲不敢下進軍決心。同時,蔣介石也並未束手待斃,他派出親信四處活動,重金收買武漢國民政府所轄部隊的將領,百般拉攏。5月17日,武漢國民政府所轄駐宜昌獨立第14師叛亂,意圖勾結四川軍閥楊森反攻武漢。

5月21日,駐守長沙的第15軍第33團團長許克祥發動“馬日事變”,大肆捕殺共產黨人和進步群眾;不久,江西省省長兼第3軍軍長朱培德倒戈,將境內所有共產黨員“禮送”出境;6月29日,駐湖南的第35軍軍長何鍵發表反共訓令,公開支持許克祥,扣留了國民黨左派領袖鄧演達等人。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武漢國民政府三面被圍,只能北上

此前,蔣介石就佔有浙江、福建全部和江蘇、安徽大部,此番隨著江西、湖南等地駐軍的倒戈,地盤和軍事力量都超過了武漢方面。加上四川各類軍閥和兩廣的李濟深、黃紹竑兩部支持,已經從東、西、南三面對武漢形成了合圍之勢。面對三面受敵的困境,武漢國民政府更加無心東征,轉而全面採取守勢。

經過一番商議,武漢的國共兩黨認為,只要繼續堅持北伐,與北方的馮玉祥國民軍和閻錫山晉軍會師,就可以集結足夠力量揮師東征和南征,重新佔領上海、南京,奪回東南各省。6月初,武漢國民政府以傷亡1.4萬人的代價,在鄭州實現了與馮玉祥國民軍的會師,可惜在蔣介石50萬重金和每月20萬軍餉的拉攏下,馮玉祥這一寧、漢以外的最強勢力,最終倒向了蔣介石一方。隨後,一貫見風使舵的閻錫山也投靠南京政權。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汪精衛在武漢見大勢已去,遂從前線召回唐生智10萬大軍,於7月15日宣佈分共,並在“寧可錯殺3千,絕不放過1個”的口號下,對昔日的盟友進行了血腥屠殺。

蔣介石在南京另立政權後,武漢國民政府為何未出兵討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