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01

影視劇中經常會見到這樣一幕:

年邁的父母為孩子操勞了大半輩子,但做兒女的卻很不孝順。

可父母卻只能搖頭感慨一句:

“沒辦法,兒女是債,無債不來”便默默忍受了。

每次看到這樣辛勞一生卻得不到好報的父母都會讓我恨得牙癢癢。

我老家也遇到過這種不肖子孫。

父母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把孩子養大,後來又掏空積蓄給孩子買房買車。

等有了孫子,又發揮餘熱繼續帶孩子。

等到徹底沒了利用價值後,就被孩子從新房趕了出來,老兩口就只能住在一間隨時可能會倒塌的危房裡。

難道孩子生來就是來討債的嗎?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連《紅樓夢》裡的《好了歌》中都有一句: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無獨有偶,在電視劇《我只喜歡你》中,卻有這樣一個小情節:

早上夫妻倆雙雙被餓醒,但都躺在床上不想動彈。

喬一想指揮老公去冰箱拿芝士蛋糕,但老公以“路程太過遙遠”為由拒絕了。

最後雙方在你來我往的“你去”“不,你離得近,你去”的扯皮中,還是沒有人起床。

最終夫妻倆決定,算了,還是就餓著吧。

事後,老公一本正經的感嘆: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給我們使喚了。”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由此便誕生了一個新型回答。

等孩子長大了,眨巴著大眼睛問你:“媽媽,我是怎麼來到這個世界的呀?”

你可以回答他:“因為爸爸媽媽太懶了,家務要有人做的呀。”


02

中國有句老話是說“虎父無犬子”。

可事實上是,如果做父母的太全能,什麼都替孩子準備好了,半點都不用孩子操心,那麼孩子往往會表現得碌碌無為。

前段時間,“國民惡人”徐錦江因為“巨嬰老爸” 的行為上了熱搜。

我們印象中的徐錦江,是《鹿鼎記》中結黨營私,剛愎自用的鰲拜;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是《仙劍奇俠傳》中為了“追求真理”,堅信地球是圓的,以致作惡無數的拜月教主;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是《倚天屠龍記》中一言不合就翻白眼,為妻兒報仇殺人如麻,差點迷失本性的金毛獅王謝遜。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因為徐錦江的身高相貌,飾演“惡人”有著先天優勢。

影視劇中的徐錦江高大威猛又狠厲的“惡通天”,但萬萬沒想到,生活中他卻是個不折不扣的弱小無助又可憐的“傻白甜”。

在綜藝《一路成年》中,這位“惡人”竟然分分鐘暴露“巨嬰”本性,莫名有種反差萌,特別是他和兒子徐菲的互動。

一個人在家,煮雞蛋忘了插電源,拿東西不知道關冰箱門……

等到吃飯的時候,又不曉得怎麼解決吃飯問題,就樂顛顛地給兒子打電話,發出了一連串“靈魂拷問”:

“那我現在吃什麼呢?我中午吃什麼呢?外賣需要我給錢嗎?那我該怎麼拿呢?”

面對老父親的“巨嬰”行徑,徐菲卻沒有表現出絲毫不耐煩,始終包容耐心,爸爸那邊闖禍,出問題了,他也一直安慰“別怕,有我在呢”

彷彿他是爸爸,老父親是需要人操心照顧的兒子。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現實就是如此戲劇,一個生存技能為零,幹啥都要依賴孩子的父親,卻養成了一個生存技能滿點,幹啥都成熟穩重的兒子。


03

中國父母能為孩子做到什麼地步?

匯豐銀行曾經發布的一份全球教育支出調查報告。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花費上,中國香港以超過世界平均水平三倍的13.2萬美元高居榜首,新加坡、臺灣和大陸分別以7萬、5.6萬、4.3萬美金位列第三、第五和第六。


其中,82%的家長已經做好為孩子的成功做出犧牲的準備,超過三分之一的中國父母已經完全喪失了自己的個人時間。

可即便如此,仍然有超過七成中國父母擔心自己還沒有為子女做到最好。

還不夠!還不夠!還不夠!

於是,哪怕要榨乾自己的血,也要為孩子提供最好的。

可是,真的,你們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為孩子傾其所有,提供再多,但等到你們百年之後呢?

我們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彷彿是超人一般的存在。

不會喊累喊痛,更不會無助無望。

捧著一顆為孩子無私奉獻的心,永遠都是所向披靡,一往無前。

但其實,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學會“示弱”

徐錦江曾坦言,自己是故意去煩兒子的,是想要他多關心、陪伴自己。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從他的話語中,我們會嗅出一股“老狐狸”的味道。

有位媽媽曾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

“在我家裡,兒子是哥哥,女兒是姐姐,我才是最小的需要照顧的妹妹。

比如,洗衣機裡的衣服洗好了,我不想曬衣服怎麼辦?哥哥你可不可以幫我曬一下衣服啊,陽臺好遠啊,我走不動了,於是曬衣服這件事就是哥哥完成了。

在家裡換鞋子什麼的,可以找姐姐,姐姐我的鞋子找不到啦!你幫我找一下鞋子好不好?於是姐姐就會幫我拿鞋子。

類似的事情很多呢,所以我家的兩個孩子我都不怎麼操心,ps:哥哥今年12歲,姐姐今年6歲,都是我的貼心小幫手。”


04

父母和孩子,有時候也像太極陰陽,是此消彼長,相輔相成的。

生活中這樣的家庭有很多。

強勢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很懦弱,沒主見。
而懂得“示弱”的父母,孩子往往很獨立,有主見。

李玫瑾教授曾在《圓桌派》中說:

“作為家長你要學會示弱,甚至還可以把自己的問題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討論:如果你遇到這個事情,你會怎麼處理?”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前兩天,西安的一位開包子店的趙爸爸火了。

他才7歲的小兒子趙澤華平均3秒一個皮,一上午就能擀出500張。

趙爸爸表示,他從不會刻意在孩子面前裝強,而從小長在自家包子店的孩子眼裡心裡都能看到父母生活的不易,到了5歲,兒子就主動學著擀包子皮,想替父母分擔一二。

做父母的雖然很心疼孩子,但還是決定讓他參與勞動。


是時候,生個孩子出來供我們“使喚”了

這是因為他曾經在大兒子的教育上走了不少彎路。

老大小時候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老人家帶孩子就不免嬌生慣養,養成了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性子,直到大兒子長大後在社會上屢屢碰壁後,才學會為人處世。

所以對於老二,他下決心要自己帶著孩子,從小引導他,一個人不僅要有文化,還要會生活。

有了爸爸的引導,趙澤華格外獨立,小小年紀就能一個人上下輔導班不要父母操心,功課成績門門優異,連搏擊和鋼琴都練得很好,是當地遠近聞名的“網紅勵志小哥”。

是的,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所以,學會適當的“弱”一些吧,讓孩子能獨當一面,也是給孩子一個超越我們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