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品牌能否有機會全球逆襲

61518!

沒錯,這是世衛組織14日公佈的,中國以外新冠肺炎的確診病例數。

短短兩週時間,這場最初在中國爆發的疫情,便迅速蔓延至全球。這使得全球化的產業面臨最殘酷的考驗。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在這次疫情中,備受重創。而由此引發的蝴蝶效應,已經由中國汽車產業,侵蝕到全球汽車行業。然而出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受到控制,車企、供應商迎來複工復產。此前遭遇致命打擊的中國車市,在2020年或許有可能成為全球汽車營收的主要市場,中國汽車品牌或許有機會逆襲?

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汽車這個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


一、歐美車企們遭受重創,零部件靠手提箱空運

歐洲疫情的風暴中心的意大利,由此前宣佈的在11個地區實施的“封城令”,範圍現在擴至全國。而位於意大利的主要車企、供應商都緊急關閉工廠。

意大利最大車企FCA集團(菲亞特克萊斯勒)宣佈,將採取暫時關停工廠等措施,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著名意大利超跑品牌蘭博基尼,也宣佈暫時停產。

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品牌能否有機會全球逆襲

蘭博基尼關閉位於意大利的工廠(圖源:autoindustriya)

在頒佈全國禁令時,意大利總理孔特甚至引用了英國二戰首相丘吉爾的名言,稱現在是意大利的“至暗時刻”。另一邊,美國也失去了此前的“淡定”,在本週五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正是因歐洲疫情的瘋狂蔓延,原本計劃於3月3日開幕的第90屆日內瓦國際車展,在月初正式宣佈取消。這家創辦於1924年的國際車展,上一次取消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品牌能否有機會全球逆襲

2019日內瓦車展(來源:carmudi)

為此,原本計劃參與日內瓦車展的汽車廠商紛紛聯手在3月3日進行全球直播發布新車,從線下轉戰線上。但直播發佈會的結果並不理想,奔馳、寶馬發佈會更是出現“信號傳輸問題”而遭到網友吐槽。

而進入“緊急狀態”的美國這邊亦是如此。據彭博社最新消息,紐約車展組織方於週二發佈消息稱,受到疫情影響,一年一度的紐約車展將推遲到8月舉辦。

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品牌能否有機會全球逆襲

特朗普宣佈美國進入“國家緊急狀態”(圖源:華盛頓郵報)

作為北美地區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汽車展,紐約車展誕生於1900年,該展覽每年能吸引超過100萬人次參觀,據官方數據,紐約車展每年為紐約市和紐約州帶來超過3.3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銷量肯定在下降。我們每天都在一個不同的世界中醒來。”

——大眾汽車美國經銷商委員會主席約翰·盧西亞諾在談及這場疫情對企業造成的影響時,毫無掩飾。

根據彭博社報道,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指出,由於中國市場銷量佔比接近40%,大眾汽車集團極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最大的汽車製造商。

就在本週五,由於疫情造成一定物流問題,大眾宣佈旗下西雅特品牌位於西班牙巴塞羅那附近的瑪託雷爾主要工廠將於下週一停產。預計停工可能持續長達六週,涉及到7000名員工。

事實上,由於疫情在全球範圍內的蔓延,已經影響到了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許多歐美車企甚至向市場發出了預警。

戴姆勒警告稱,由於新冠病毒在世界範圍內蔓延,對其自身業務造成了很大風險。“不僅可能影響到各大市場的銷售情況,而且生產、採購市場和供應鏈也可能受到波及。”

戴姆勒首席執行官康林松坦言,雖然旗下的梅賽德斯-奔馳品牌已在北京復產,但是現在還無法具體衡量疫情對戴姆勒業務的影響。

捷豹路虎則由於零部件供應目前十分緊張,歐洲工廠幾乎到了停產的邊緣——“我們已經在用手提箱從中國空運零件到英國,以確保有正確的零件。”

捷豹路虎首席執行官施韋德稱,公司在英國的工廠最近兩週暫且“安全”,但在之後幾周將會面臨從中國採購零件的困難,到時仍需做好停工停產的準備。

而據塔塔集團透露,從2月下旬開始,捷豹路虎布羅姆維奇工廠就已經開始為期4周的停產,而位於其附近的索利哈爾工廠將會間隙性停產到3月底。

此外,在美國三大汽車巨頭聚集的密歇根州,也已出現了數例確診患者。而在FCA的工廠出現確診病例後,有報道指出該工廠並未停工,這也令後續的生產多了許多不確定性。

由於疫情的爆發,汽車行業分析師們開始紛紛降低對美國市場2020年的銷量預測。摩根士丹利分析師Adam Jonas在一份研究報告中稱,由於“需求衝擊”導致消費者推遲購買大件商品,預計疫情爆發將導致今年美國汽車銷售下滑9%。

據悉,在3月份的第一週,美國汽車銷量已經同比下降了10%。而在疫情爆發前,他曾預計美國今年銷量僅下降1%-2%。

研究機構IHS Markit甚至估計,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導致全球汽車產量減少170多萬輛,這超過了大眾集團在全球範圍內任何一個月的產量。

二、中國車企陸續復工,開啟一場“花式自救”

“現在生產基本上沒什麼問題。”

——長城汽車徐水工廠副總李雪峰稱

目前,75%的員工已經到崗,以前是雙班生產,現在是單班生產模式,受疫情影響,預計3月中旬恢復100%產能。據瞭解,自2月18日起,長城汽車各大整車生產基地先後復產,產能正在逐漸提升。

而在近日,央視播出的《戰疫情特別報道·復工復產調研行》節目中,則報道了吉利汽車在寧波政府部門的幫助下,正在快速地復工復產。目前,吉利在寧波的156家供應商已全面復工,產能恢復已超過85%,節後生產的新車開始交付客戶。

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品牌能否有機會全球逆襲

吉利春曉製造基地復工復產情況(圖源:央視)

而除長城、吉利之外,據中汽協數據顯示,截止3月11日,協會密切跟蹤的23家企業集團(年銷量佔比超過96%)復工率達到90.1%,員工返崗率77%,復產率為40%以上。其中,包括長安、奇瑞、江淮、華晨、重汽、宇通、金龍、陝汽等在內的18家企業均已全部復工。

更為值得振奮的是,近日,身處疫情漩渦中心的湖北部分車企亦紛紛傳出復工喜訊。本週二,一張落款日期為3月9日的紅頭文件顯示,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漢南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已批覆了東風本田和東風乘用車及其供應商復工的申請。

作為國內四大汽車產業基地之一,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湖北省生產224.75萬輛汽車,在全國汽車總產量中佔比接近10%。截止2018年底,湖北省汽車製造業規模以上企業1482家,例如全球零部件巨頭偉巴斯特及博世在武漢均設有工廠。

而此次疫情在給湖北汽車工業帶來衝擊的同時,當地零部件企業的斷供,也令其他省市乃至全球部分車企受到較大波及。因此,相關產業鏈的及早復工復產成為重中之重。為此,在週五舉行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特意強調,工信部已與湖北當地溝通,將汽車產業零部件作為優先復工的產業來支持。

而為了保證利潤和銷量,不至於丟掉面子,車企們更是開啟了“花式自救”。

有為員工及供應商提供防疫物資助其復工的,例如神龍汽車針對復工制定了細緻的方案,涉及復工員工的交通、餐飲、辦公場所、防護物資、防疫檢疫、應急保障等方方面面,並向每家經銷商都發放了防疫物資。

有為經銷商減負的,例如,上汽榮威圍繞銷售運營、售後服務,推出“雙重減壓、雙重支持、雙重關懷”六大舉措,為經銷商減壓賦能。

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中國品牌能否有機會全球逆襲

上汽通用五菱牌口罩(圖源:官微)

有跨界轉產口罩的,既馳援抗疫,又完美實現復工復產,可謂雙贏。例如上汽通用五菱、比亞迪、廣汽等多家車企。而比亞迪更是表示,目前其生產的口罩正在以每天30萬到50萬片的速度增加,目前已達到每天500萬隻口罩的產能,這相當於之前全國產能的1/4。

也有直接選擇裁員降薪的企業。例如,上汽集團首個宣佈降薪,其中上汽大通取消了部分福利,從E崗績效工資下調17%~57%;威馬汽車則取消了全員年終獎,13薪延後至6月發放。

實際上,不管是上汽集團這樣的行業巨頭,還是威馬這樣的造車新勢力,都只是當前行業遇困的一個縮影。

3月12日,中汽協發佈最新數據顯示,今年2月,國內汽車產銷分別為28.5萬輛和31萬輛,環比下降均為83.9%,同比分別下降79.8%和79.1%。

雖然,車企降薪的舉措並不全然是受疫情影響,但疫情之下,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汽車企業抓住轉型機遇。

據瞭解,目前包括寶馬、奧迪、特斯拉等豪車品牌,大眾、福特、別克、豐田、現代等合資品牌,吉利、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以及蔚來、小鵬等在內的二十餘個汽車品牌均推出了與客戶零接觸的“雲賣車”服務,來尋找“新生路”。

三、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是何等重要?

據德勤諮詢公司的研究顯示,目前,幾乎所有世界著名的汽車零部件巨頭都已在中國佈局,並將其作為輻射亞洲乃至全球市場的生產中心之一。

其中,僅在湖北,就聚集了博世、德爾福、法雷奧、弗吉亞、偉世通、安波福等大批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即使它們把產能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工廠,也遠遠無法抵消中國工廠延遲復工帶來的影響。

近年來,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在國際市場上不斷髮展壯大。來自國際貿易中心的數據顯示,中國生產的零部件佔比已超過日系車企的30%,韓國也接近這個數據;歐美車企對中國零部件的依賴,近20年來翻了三番,上升到20%。

雖然,在核心零部件領域方面,仍與美、日、德有所差距,但仍擠佔了一大部分市場。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總產值達到38455億元,汽車零部件出口金額為551.2億美元,佔全部汽車產品出口比例的75%以上。有研究機構估計,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市場規模將達到4.3萬億元,出口金額有望突破600億美元。

這也是為何即便中國零部件企業在世界排行中僅佔第四,此次因疫情停工停產的情況下,卻仍然制約著大多數的國際車企。也由此可見,中國市場在主流車企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新冠肺炎在歐美、日韓等地的蔓延,跨國車企在這些地區的生產、銷售將面臨很大考驗。

相比之下,中國汽車市場逐漸恢復正常,以及國家層面和各省市陸續出臺的相關刺激汽車消費的政策,在下半年乃至整個2020年,汽車行業或將呈現出一種新現象:全球汽車營收將會主要依靠中國市場,中國也將會成為全球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

正如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所說,疫情發生後,一些外貿企業在售訂單履約難,因此部分訂單產生轉移,這是貿易投資領域的正常現象。正常市場機制正在逐步恢復,歡迎各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開展產業鏈和供應鏈合作。


最後結語

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汽車行業目前在全球範圍內還未觸及低谷,但按照疫情的發展趨勢,歐美、日韓等國家未來幾周內很可能會出現大面積的爆發,這將對全球汽車產業提出挑戰。

這或許也是一個信號,正如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所說:汽車行業的大拐點已經到來,當前如同鋼鐵業大調整時代的起步時期,鋼鐵行業的今天就是汽車業的明天。

當前國際市場風雲變幻,再次證明中國可能是世界上投資避險的最佳區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