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對日千機大轟炸

先廣島,再長崎,2顆原子彈先後炸響之後,日本還沒有投降的跡象,最後一刻,美軍準備了一次出動千機的大轟炸……

不見棺材不落淚

雖然勝利就在眼前,可士氣的問題卻困擾著剛到馬里亞納群島指揮美陸軍航空隊戰略航空兵的卡爾·斯帕茨,該部在1945年8月剛剛組建,作為馬里亞納群島的第20航空隊、硫黃島的第7戰鬥機司令部和剛部署到沖繩的第8航空隊的保護傘。8月6日,在廣島炸響的原子彈,嚴重擾亂了仍在執行普通任務的部隊鬥志,斯帕茨迫切希望航空隊高層能明確一點:常規轟炸到底還重不重要?

此時,在天性生猛的寇蒂斯·李梅的指揮下,駐馬里亞納群島的B-29也經用燃燒彈將幾十座日本城市夷為平地,超過2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數百萬人無家可歸,航空佈雷和潛艇封鎖,使日本原材料供應幾近中斷。到1945年8月,日軍在整個本土只存有1300萬加侖航空汽油,多數是留給最後的自殺作戰,這一計劃準備用一萬架自殺飛機衝向美國登陸艦隊。相比之下,美航空隊單是在提尼安島一個彈丸之地就存有1500萬加侖航空汽油。

就像一部困獸猶鬥的戰爭機器,日本很難被阻止。不光是因為瘋狂的武士道精神,由於通信系統遭到嚴重破壞使得投降的命令很難被傳到所有部隊。直到8月9日晚,在東京的大臣們,還在就頑抗到底還是投降爭論不休,有些人仍一廂情願地認為:美國並沒有真的擁有原子彈。

大臣們一直爭論到午夜,才採取了前所未有的行動——向天皇請示對策。在皇宮內地下30米深處的避彈所裡,天皇以他慣有的晦澀語氣要求大臣們“承受不能承受的結果”。這樣,8月10日早上7點,日本政府才向兩個中立國的首都——斯德哥爾摩和伯爾尼發出了同樣晦澀的照會:“日本政府準備接受盟國在波茨坦公告中列舉的條件,但不允許對天皇作為統治君主的地位有任何改變。”

在關島的指揮所裡,斯帕茨聽到了這一消息。他果斷取消了戰略航天兵的所有空襲,儘管理由是天氣不利,其實斯帕茨是個聰明人,他並不想冒險派出可能要半道召回的轟炸機,或者是更壞的情況——接到總統命令卻也無法將轟炸機召回。《紐約時報》立即把這種暫停姿態登上頭版:“日本提出投降,B-29和海軍暫停攻擊”。這下軍方處在了兩難境地:如果恢復轟炸,新聞界會認為日本投降的談判已經破裂。頗為煩惱的航空隊司令阿諾德,只好正式宣佈暫停攻擊。

盟國在外交上的態度不盡相同,蘇聯堅決反對停止攻擊,因為它剛剛與日本宣戰,其裝甲師正以每天160公里的速度向中國東北和朝鮮推進。日本雖然希望討價還價,但盟國的答覆沒有絲毫讓步:“天皇要聽命於盟軍最高司令”,更槽糕的是,盟國似乎暗示天皇將會通過選舉產生,這顯然比讓天皇聽命於一位外國將軍還令日本人震驚。

8月12日,星期六,日本的大臣們為這最後的羞辱痛苦不堪。同時,另一些日本人則要盟軍為摧毀他們的城市付出代價。在福岡,一輛卡車駛進陸軍總部,將一些因被擊落而俘虜的美軍B-29機組人員裝上車,運到一個偏僻的機場。那裡,幾個日軍中尉一個接一個地用刀將這些戰俘砍頭。這種事已不是第一次發生。日軍士兵還用戰俘練習刺殺和劍術,他們甚至把美軍戰俘關在獸籠裡或捆在柱子上,任由行人折磨、活埋,剖腹等凌辱與踐踏。

這個星期六,杜魯門一直待在辦公室,等待東京的回答。而在紐約時代廣場,倫敦市內最繁華的皮卡迪利廣場和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都已是載歌載舞,勝利似乎已唾手可得,將軍們開始關心誰將得到什麼勳章。除了美國陸軍和海軍之間的傳統競爭,阿諾德已經在考慮創建獨立的空軍,航空隊準備大力宣傳戰略轟炸在擊敗日本中的決定性作用。

但在斯帕茨的本子上,卻仍記滿了忙碌的計劃:需要將720架B-29調到沖繩;需要改進B-29的性能和生產效率;訓練新機組人員的日程,也已安排到1946年3月;還需要調動大量運輸機,向日本運送佔領軍。更重要的是,美軍將領們仍在爭論下一顆原子彈應該投向日本哪個城市。斯帕茨提名東京,目的是“對日本政府官員產生強烈的心理震懾”。

B-29的最後一擊

暫停攻擊一直延續到星期一,鑑於日本仍然沒有答覆盟國的要求,美軍的轟炸機又轟鳴起來。在斯帕茨的關島指揮部裡,參謀人員趴在一張像牆壁一樣大的日本地圖上,選擇二戰中最後的戰略轟炸目標,攻擊時間定在8月14-15日。

這將是最後一擊,馬里亞納群島所有能飛的B-29將傾巢出動。如此大規模的任務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天氣保障、大機群的起飛和編隊、提供雷達圖像和空中避撞等問題都要考慮,機組往返將歷時15個小時,航程相當於從組約飛到倫敦。還有一點也很為難,日本已經找不出多少還未經歷過轟炸的目標了。

最終,參謀人員選定了8個主要和次要目標,並準備了一些備用目標,以便使每個編隊至少有一個只用雷達就能發現的目標。然後是具體戰術,轟炸編隊要求在3000米以下或6000米以上投彈,根據城鎮和工廠等目標不同,分別攜帶燃燒彈和高爆彈,轟炸煉油廠的配備了瞬發引信,轟炸建築物的則配備延遲引信。

這次行動既是航空隊最後的實戰表現機會,也是一部被培育得過於強大的戰爭機器在最後釋放它的過剩威力。阿諾德打算像轟炸德國那樣來個“千機大轟炸”,他甚至授權斯帕茨可以將歐洲戰場威名遠揚的第8航空隊投入戰鬥,將駐沖繩的200架B-29和馬里亞納群島已有的800架B29集合起來。

8月14日星期二凌晨4時(東京時間),第313聯隊的第一架B-29滑上了提尼安島機場的瀝青跑道,4臺2200馬力的萊特發動機開到最大功率後,飛行員鬆開了剎車,沉重的轟炸機在跑道上疾馳約2400米,在地上輕點幾下,離開了地面。隨後的飛機以每40秒一架的間隔起飛,交叉使用兩條跑道,足足持續了一個多小時。每架飛機起飛時,伴著發動機的呻吟,珊瑚沙被螺旋槳吹得漫天飛舞。但不待停歇,隨後的B-29高聳的垂尾又從黎明的昏暗中列隊而來。

在空中,起初的編隊長而鬆散,帶隊長機放慢速度,讓後面的飛機趕上,收攏隊形。多數座艙裡,機長們都接通了自動駕駛儀,小夥子們開始聊天、吃東西、看書或寫信。貝塔格羅尼對機長說:“這簡直是百萬富翁的飛機嘛,外面是初升的朝陽,一派太平景象。

天放亮時,第一架B-29飛越硫黃島上空,島上低矮的火山引導著機群向東北飛去,這是最後一塊盟軍控制的區域。

此時的東京,正在召開自1941年9月以來第一次全體出席的御前會議,大臣們再次向天皇請示。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次的會議決定了偷襲珍珠港,發動太平洋戰爭,這次的會議是決定如何收場。禮節過後,雙方的爭論再次小心地展開,文職大臣都準備投降,但軍方的阿南惟幾、梅津美治郎和豐田副武仍準備負隅頑抗。

在西邊800公里之外,上午11時31分第313聯隊第一次看見了陸地。20分鐘後,透過積雲的縫隙,機組人員清晰地看見了巖國的鐵路車場。當時21歲的飛行員沃倫·莫里斯,已經是第34次轟炸日本,他說:“這種目標太小了,我們以往的目標可比它大多了。”地面上只有一門高炮盲目打出了2排炮彈,在從提尼安起飛的115架B-29中,有108架在巖國上空投下了炸彈,總重量達到776噸,成群的炸彈離機時像紙屑般散開。

在皇宮避彈所,天皇再次表態,仍是承受不能承受的後果”,大臣們一片痛哭流涕。天皇也鳴咽著表示願意做出前所未有的舉動——親自在廣播中宣佈投降。此前除宮廷內侍和政府高官外,還沒有人聽到過天皇的“玉音”。當天皇離開悶熱的避彈所時,一些大臣已絕望地癱坐在地上。

在巖國上空轉向後,莫里斯命令他的領航員取東北航向,向40公里外的廣島飛去,他想親眼看看原子彈造成的不毛之地。在廣島上空,他降到900米高度,在周圍繞了一大圈,後來他說:“我再也不想回那個地方去了,而且我也的確沒再去過。”

喪鐘為日本而鳴

與此同時,第73聯隊的B-29正從高空向大陸軍兵工廠投下一顆顆1000公斤炸彈。在全盛時期,該兵工廠擁有6萬名工人,但因為搬遷、徵兵,加上一次虛警耽誤了當天早上的通勤火車,當天中午轟炸時只有約5000人在上班,車間裡仍在組裝地面火炮、高炮、炮彈和海軍的自殺潛艇,工人裡部分是學生和朝鮮勞工。B-29的這次轟炸埋了約100人,該廠中央的幾乎所有車間和實驗室全部被炸燬,大型組裝車間和倉庫也破損嚴重,有近95%的炸彈命中了距瞄準點900米以內的地方,不過,大阪地區的高炮火力非常猛烈,共擊傷28架B-29。下午2時30,最後一架B-29關上了它的彈艙門,向右轉向,開始返航。

下午2時49分,沖繩的一名美軍無線電通信員收錄到聯盟通訊社發出的一條英語新聞:“不久即將發佈接受波茨公告的消息。”雖然日本在戰爭期間實行嚴格的軍事管制,但通訊社一般還是信得過的消息來源。在關島,美軍廣播電臺在下午3時播出了這則報道,所有不在崗位的軍人立即捲入了狂歡派對的潮流中。但這不包括即將執行第3次夜間任務的B-29機組,第315聯隊的第一架B-29仍然在下午3時42分起飛,直排本州北部的目標在東京,大臣們仍在費盡心機地群的公告的文字。阿南惟幾哽咽著想出句:“戰況每天都在變得對我們更加不利:但他又叫道:如果這是真的,那軍部以前的戰報豈不都成了謊言,天皇怎麼能說這樣的話?於是又改為“戰況已經發展得並不符合日本的利益。”可連他們自己都覺得這是虛偽的掩飾。

宮延抄寫員立即將公告寫成宮內專用的語句和格式,這個過程如此神秘,花2個小時才將文字到羊皮紙上,夜裡10時才呈給天皇。天皇簽署,蓋上玉璽後,退給大臣認可。11時,隨著最後一個大臣在公告上簽字,日本投降才算正式生效。公告被翻譯後,用電報發給伯爾尼和斯德哥爾摩,但除此之外沒有告訴任何外界人士。聯盟通訊社得到的消息是一位官員非正式透露的,因為他擔心4顆原子彈會炸掉東京,到時日本連投降的機會也沒有了。不光是原子彈,大臣們也擔心軍方會發動政變,因而天皇是在絕對秘密的情況下錄製第二天播出的投降詔書。

此時,美軍夜間轟炸機群正飛過東京,目標是熊谷和伊勢崎,它們都攜帶著白磷彈和裝有鎂粉和凝固汽油的集束燃燒彈,炸燬日本的木頭房屋要比堅固的德國城市建築物容易得多。轟炸機群經過東京時引發了防空警報,全城立即停電,連天的錄音過程都被追中斷,直到午夜才恢復。這夜的轟炸持續了一個多小時,熊谷的45%和伊勢崎的17%都化為灰燼。

最後一架B-29直到凌晨2時21分才離開目標,這次轟炸的投彈總量達到了6000噸,即使與歐洲戰場比起來,這也是個驚人的數字,但這些炸彈的破壞力仍然只有廣島原子彈的一半。整個機群只有一人沒有回來,那是一位被高炮擊落的戰鬥機飛行員。

在東京,頑固分子仍然發動了兵變,叛亂的軍官殺死了皇宮警衛師的司令,包圍了皇宮,解除了警衛的武裝,扣押了日本廣播公司的一些技術人員,卻沒有找到投降詔書的錄音帶,錄音帶被藏在宮內女眷的一個房間裡。

在瑞士,日本特使在東京時間凌最4時10分遞交了投降的信息,3小時後瑞士政府轉告華盛頓。

在東京,8月15日的太陽正在升起,廣播開始不斷地通告:中午全體國民將聆聽天皇玉音。

在關島,早晨8時傳來消息:將正式通報日本投降的消息。而在空中,斯帕波的夜間攻擊部隊還有一半正編隊從沖繩飛往1206公里外的馬里亞納。

中午,日本本土幾乎每個人都聽到了天皇金屬般的聲音,日本投降了!一名海軍上將親率11架海軍飛機向沖繩方發動自殺攻擊,還約有1000若軍官切腹自殺,可大多數日本人只能跪下痛哭,日本失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