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第四讲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一)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__西周__到__春秋__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__诗三百__”。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三个部分,写法上有“____”“____”“____”三种,其中最能体现《诗经》的思想内容和艺术价值的是“____”。

2.《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的一部书,是我国古代__语录__体的散文著作。《论语》与《__大学__》《__中庸

__》《__孟子__》合称为“四书”。

3.《__左传__》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__资治通鉴__》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

4.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著有文言小说集《__聊斋志异__》。

5.安徒生,__丹麦__(国籍)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6.《__三国演义__》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7.《儒林外史》是__吴敬梓__(人名)创作的一部__章回体__(文体)长篇__讽刺__(性质)小说。

8.《名人传》的作者是__罗曼·罗兰__,他是二十世纪享誉国际文坛的____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长篇小说《__约翰·克利斯朵夫__》获1915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9.《老人与海》的作者是____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__海明威__。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叫__圣地亚哥__的老渔夫。

10.《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作者是__斯蒂芬·茨威格(茨威格)__,__奥地利__(国籍)作家,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1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D )

A.《昆虫记》是英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

B.《藤野先生》《社戏》《故乡》均出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

D.“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严”是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来源:学科网ZXXK]

【解析】A项中法布尔是法国人;B项中《藤野先生》出自《朝花夕拾》;C项中《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来源:学科网]

1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C )[来源:学|科|网Z|X|X|K]

A.《马说》《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法国作家莫泊桑被称为“长篇小说巨匠”,我们学过他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

C.泰戈尔,印度诗人,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D.有人用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是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是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解析】A项“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B项莫泊桑是“短篇小说巨匠”;D项对联中出现的《野草》是散文诗集。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1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

A.《威尼斯商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B.古代跟年龄相关的称谓有很多,如“垂髫”指小孩,“花甲”指六十岁的老人,“加冠”指年已二十的成年男子。

C.《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部寓言故事集,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的伊索所写。

D.《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全书共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热风》等。

【解析】D项《热风》是杂文集。

1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C )

A.冰心和巴金都是现代诗人,代表作分别是《繁星》和《我爱这土地》。

B.海伦·凯勒是英国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C.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五柳先生传》是西晋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品。

【解析】A项《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艾青;B项海伦·凯勒是美国作家;D项陶渊明是东晋诗人。

1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

A.《伊索寓言》中有不少故事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蚂蚁和蝉》讽刺好逸恶劳的人,《蚯蚓和狐狸》嘲讽吹牛皮、说大话的人。

B.成语“豁然开朗”“扑朔迷离”“心旷神怡”分别出自《桃花源记》《木兰诗》《岳阳楼记》。

C.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二十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指书信。

D.高尔基的《童年》讲述了小茨冈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解析】D项《童年》讲述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小茨冈是阿廖沙的伙伴。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B.法布尔,著名昆虫学家,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蝉》这篇科学小品即出自他的《昆虫记》。

C.先秦诸子散文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鱼我所欲也》出自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北冥有鱼》出自道家著作《庄子》。

D.说、记、铭、表、序都是古代常见的文体,其中“说”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比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

【解析】D项“表”是臣下给皇帝的奏章。

17.(2018·嘉兴秀洲区模拟)下列活动与清明节无关的一项是 ( D )

A.扫墓 B.荡秋千

C.插柳 D.踩高跷

【解析】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与清明节有关的主要活动有:扫墓、荡秋千、插柳、放风筝、踏青、植树、蹴鞠等。D项踩高跷一般出现在庙会上。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18.(2018·台州模拟)“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二十四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及其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请按要求写出括号内的节气。[来源:Zxxk.Com]

清明——谷雨——(__立夏__)——(__小满__)——芒种——夏至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据此理解作答即可。

19.(2018·温州瓯海区模拟改编)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B )

A.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叫垂询、垂问,称别人对自己的思念叫垂念。

B.小语的生肖属狗,小文比小语小一岁,小文的生肖应该属鸡。

C.六艺的一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

D.“仲”有“在当中的”的意思,仲春即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仲春。仲夏、仲秋、仲冬依此类推。

【解析】我国十二生肖的顺序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B项中小文比小语小一岁,狗后面的一个生肖是猪,所以小文的生肖应该是猪。

20.(2018·嘉兴南湖区模拟)下面是关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对联,请挑出两对相关的上下联,抄在答题线上。

我选春节。上联:__岸柳垂春翻云绿__

下联:__庭梅落雨化土香__

我选元宵节。上联:__近景远景良宵美景__

下联:__灯花礼花火树银花__

我选中秋节。上联:__满地花阴风弄影__

下联:__一亭山色月窥人__

【解析】对联的一般规则:①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②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③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然后根据“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上下联即可。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21.(2018·金华婺城区模拟)下面四幅吉祥图案中不属于民间通过谐音而产生的一幅是 ( C )

A             B

  C             D

【解析】A项“鹿”谐音为“禄”;B项狗叫声“汪”谐音为“旺”;C项中鹤常指代长寿、和睦,没有谐音;D项“鱼”谐音为“余”。

22.(2018·衢州五校联谊模拟)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阴,以山北水南为阳,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在长江之北。

B.古人将一夜从19点开始分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C.“迁”指官职调动,一般指升职;有时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的官员。

D.“弱冠之礼”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解析】A项错误,古人将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因此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之南。

23.(2017·祁阳模拟)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

A.古人记录时间有特定的法则。以一个月来说,每月的第一天称之为“朔”,最后一天称之为“晦”。

B.“三元及第”的提法来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和状元。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都用韵,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

D.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若你要写一篇有关端午节的简介,可选用的词条有艾叶、粽子、龙舟、菊花等。

【解析】D项中的“菊花”与重阳节有关,重阳节一般有赏菊及饮菊花酒等习俗。[来源:学科网]


2020中考必须掌握的“文学常识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高频考点

24.(2017·祁阳模拟)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C )

A.“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级。

B.“分野”是古代占星家为了用天象变化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将天上星空区域与地上的国州互相对应,称作分野。

C.《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清代乾隆三十七年开馆纂修,经十年始成。

D.杜甫号称“诗圣”;孔子号称“文圣”;张仲景号称“医圣”;关羽号称“武圣”。

【解析】C项中以纪晓岚、陆锡熊、孙士毅为总纂官,陆费墀为总校官,下设纂修官、分校官及监造官等400余人。

25.(2017·武城模拟)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D )

A.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B.“丝竹”“芳草”“风骚”“婵娟”在古诗文中分别和“音乐”“离愁”“文学才华”“月亮或嫦娥”有关。

C.在古诗文中,同一事物往往有若干名称,例如:“信”被称为“鸿雁”“尺牍”“尺素”“函”“札”等。

D.“乡试”是科举考试制度中的一种形式,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考试,《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在乡试中考中的举人,“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为“会元”。

【解析】D项中“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