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聞】政府出創舉!這類醫師要“吃香”,每人最少補助25萬

來 源:深圳市人民政府、基層醫師公社

近日,深圳市政府發佈《關於印發深圳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0—2025 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為促進中醫藥發展,發佈一系列強有力的創新舉措。

【今日新聞】政府出創舉!這類醫師要“吃香”,每人最少補助25萬


基層中醫全科醫生每人補助不少於 25 萬元

《通知》在個人補助上給予強力扶持。

鼓勵社康機構招錄中醫全科醫生,每人生活補助不少於 25 萬元,分 5 年等額髮放。

優選建設一批基層中醫藥服務示範點,組建一批中醫藥專科聯盟,帶動基層中醫藥資源共享和均衡化發展。

在基層社康機構推廣使用中醫適宜技術,加強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中醫藥健康管理。


鼓勵允許基層中醫自採、自備的中藥飲片及製劑

對於基層中醫專業人員是否具備自制中藥飲片或製劑的疑問,深圳亮明瞭態度。

《通知》提出,積極爭取授權允許城市基層具備中藥材知識和識別能力的中醫執業醫師或確有專長人員,在執業活動中使用自採、自備的中藥飲片及製劑。


中藥及針灸等中醫類治療項目“打七折”

《通知》要求,強化財政對中醫的補助,以提高中醫藥治療的吸引力。要適時調整提高公立醫院(含中醫、非中醫類醫院)中醫基本醫療服務補助標準。

加大對中醫藥進社康引導激勵政策支持,促進分級診療,基本醫療保險一檔參保人在社康機構就診,中藥及針灸等中醫類治療項目“打七折”。


改革公立中醫院薪酬體系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

探索建立體現中醫院特色的薪酬制度,在核定薪酬總額內自主制定內部績效考核和分配方案,自主確定各級各類崗位的考核指標、薪酬標準、薪酬結構。

探索實行協議工資、年薪制、項目工資等靈活多樣的分配方式。


提升中醫“治未病”醫務人員職稱晉升空間

《通知》強調,規劃引進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緊缺人才,建立人才引進“綠色通道”。提升中醫“治未病”醫務人員職稱晉升空間,提高社康中心中醫高級職稱崗位總額及比例。

健全基層中醫治未病服務網絡,推動醫療機構建設中醫治未病服務平臺,在社康機構設置治未病服務站。

充實中醫養生保健服務內涵,將治未病服務融入基層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簽約等服務內容,推動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發揮中醫在養老和安寧療護中的優勢,探索建立中醫醫養結合新模式。


對社會辦中醫院一次性最高獎勵2000萬元

全面取消社會辦中醫選址、距離、數量等限制。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連鎖經營。對社會辦中醫機構在醫保定點、職稱評定、評優評先等方面一視同仁。

按規定對社會辦中醫類醫院門診、住院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給予財政補貼,對提供基本醫療床位的社會辦三級中醫院給予每床10萬元基本醫療床位獎勵,分5個年度發放;

對取得三級甲等、三級乙等、二級甲等資質且基本醫療服務不少於50%的社會辦中醫類醫院分別一次性獎勵2000萬元、1000萬元、500萬元。

支持符合條件的社會辦中醫醫療機構承擔居民慢病管理、家庭醫生等服務,並享受與公立醫療機構相同的待遇。


加強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高額專項補助經費

對與符合規定的高校共建臨床醫學院的,政府一次性獎勵 2000 萬元,次年起每年安排不超過 800 萬元的專項經費。

5 年內培養不少於 300 名本土優秀中醫藥骨幹人才,補助經費每年 300 萬元,納入市衛生健康委年度部門預算安排。

建立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省市名中醫傳承工作室,深度挖掘整理研究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建設 100 個市級名老中醫藥師承工作室,每年補助經費 100 萬元,納入市衛生健康委年度部門預算安排。

每年培養中醫全科醫師(含轉崗)約 200 名,按規定給予培訓經費補助。每年選派基層中醫全科醫生到中醫院等進修學習。爭取社康機構中醫全科醫師佔比不低於 30%。


醫路緣主要從事執業醫師、執業藥師、中醫考研、中醫適宜技術等醫學培訓,是由一批在醫考行業內授課的全職講師以及從事醫考培訓行的各地校長共同成立的專業化、規模化醫學培訓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