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讓我找到了不得不努力奮鬥的理由

中年,而立到不惑的年紀,一個讓大多數人都感嘆的尷尬年紀!

一場疫情,說短不短,說長不長,卻突然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機感。

趕著80後的末班車,在19年初為人父,體會著四角吞金獸那驚人的金錢吞噬能力,過著還房貸月光族的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顯得不堪一擊。

拿著本科的文憑,生活在三線的城市,未成家之前的生活過得好不滋潤,剛上班還未完成由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下班約同學打打遊戲週末打打籃球經常性的約些個酒局在那消費不高的巷子裡喝一氣,幾十塊錢團購上KTV裡吼一氣,從裡面出來再吐一氣,過著過著就沒了生氣。在幹部年輕化的大潮中年過三十職位還停留在職員,水平還是學生時的水平,但時間卻並沒有停下。

朋友圈中有一條是:正在工作,老闆突然告訴我公司黃了。身邊還有在公司裁員的大潮中被裁掉失業,而裁員的一項標準就是歲數到了但在公司還未有職位的普通員工。新聞上類似的事情更是不勝枚舉,這才恍然問自己如果明天被裁的人是自己該如何面對。

我們生在最好的時代,也生在最壞的時代,享受著物質的極大豐富,交通、互聯網飛速發展帶來的生活便利,但同時也伴隨著物慾的膨脹,以為生活永遠會如此的美好下去。

還記得高考時那些雞湯的話裡有一句:人總會苦一陣子,但不會苦一輩子。這句話對形容父母那一代,也就是差不多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最適合不過了。從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辛苦耕耘腳踏實地的奮鬥出現在國家的興盛,物質的極大豐富和生活的極盡便利,這是他們的苦盡甘來。

而我們這一代,主流的看法都是80後都是悲催的一代,面對著高房價,贍養老人及養育孩子和後續教育成本的不斷攀升帶來的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似乎很苦,但還沒到真的苦。

在我看來,你的悲催有一部分都轉嫁到了父母的那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房價攀升,但購買資產的大頭還是父母出資的;養育孩子現在的主要承擔者還是父母這一輩,教育成本主要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下帶來的恐慌性教育支出,害怕輸在起跑線。贍養老人的主要問題是獨生子女帶來的問題,當都出現問題時就會分身乏術。這裡面有一部分是社會存在的問題,但更主要的是自我觀念認識的問題,我們多了報怨少了務實。

古人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都已習慣了衣食無憂的生活,在錢不夠花的時候還有信用消費,即使再苦也不願降低生活的標準,絲毫沒有準備好過苦日子的準備。

而這一切問題的開始,大概就是2005到2008年期間那個常常出現在我們考試作文素材里美國老太太和中國老太太的故事吧,只有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才會發現存款能帶來多大的安全感,中國老太太活得才是真的踏實,問心無愧!

對於我們現在的生活,不要抱怨,整理好行裝重新出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砥礪前行,你只管積極奮進,未來交給時間,它會實現你的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