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彬中時光

難忘的彬中時光

李自立

一個春節過得死氣沉沉,十惡不赦的瘟疫,讓人的日子過得很是無奈。黎明的曙光透過窗欞射進來一束微光。翻身醒來給眼睛點上眼藥水準備起床,手機好像收到了微信消息,打開鏈接拜讀,原來是高中同學志軍分享來的佳作《彬中,我的母校,我的老師》,拜讀完文字心情此起彼伏很是激動,讓我的思緒又回到了三十多年前,回到了我的母校彬中校園。

三十六年前的八四年,一位出生在彬州水口原的寒門子弟,一位殘疾的彬州窮酸學子,終於邁出自己人生的又一步,他從底店鄉初級中學,考進了彬中八七級七班。當時的他,是在父親很不情願的情況下,自己步行進城給自己報的名。因為他從十一歲就小失去了母愛,他的父親一人撫養著四個兒女,他的父親日子過得很苦情,父親肩上的擔子實在太重,他可憐的父親實在太苦了。父親已經是他人生的依賴,彬州是他今生不離不棄的故鄉,彬中更是他拔錨遠航的港灣。

從開學的那一天開始,這個名叫李曄的同學,將是彬中莘莘學子中的一員。李曄是我初中畢業時改的學名,當時希望自己學業蒸蒸日上。等到高中上完,因為高考落選回家務農,覺得自己的人生更需要自力更生,自力自立同音,自立又是外公賜名,所以我更喜歡外公的賜名。所以,當時我踏進彬中那一天的心情,大家可以想象有多麼多沉重。

走進彬中校園,來自東西南北四大原,沿涇河川道沿岸各個鄉鎮,還有彬中的初中部,高中同學一個年級八個班,每個班五六十人,再加上強勢的教師職工隊伍,可以說老師同學們,當時讓我確實有點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感覺。過去時光,流光溢彩,週末和同學們一起爬南山,回家背饃的艱苦歲月,風風雨雨中,春夏秋冬,長途跋涉,一直陪伴母校三年的美好回憶,至今我一點沒有忘記,難以忘懷。

印象至深的場景比比皆是,至今記憶猶新。開學典禮上,教導主任劉俊望老師激情洋溢的講話;週一早操結束後,全國優秀教師楊頤壽老師精神矍鑠的身影;泰山廟宿舍隔壁曹雲老師的琴聲,王宏敏老師的地理課堂的熱鬧氣氛;馮耀宗語文老師的《鴻門宴》;老校長曹劍老師的《林黛玉進賈府》;黃金來老師的古文賞析;杜自政老師語文課的精彩;程振杰蔣齊政田玉川老師的中外歷史;王國藩林作棟刑進召楊加良車耀輝老師的代數和立體幾何;班主任羅繼周、崔世英、楊亞芹、叱幹彬會、羅會霞老師的外語;祝志賢席鵬飛老師的政治經濟學;王相俊李寧舉席鵬飛陳書同老師的書法,李烈民老師的繪畫速寫、劉群善、郭殿文、鞠一林老師物理化學等等……那一位老師的身影我又能忘記呢?至今忘不了,難忘的母校情,永遠忘記不了的師生情懷……

運動會開幕式上,那熱血沸騰的《團結友誼進行曲》、《運動員進行曲》;那些激情四射,活力滿滿的男女同學的靚麗身影;那時候我們傳唱的校園歌曲,學校廣播室每天傳唱的《燭光裡的媽媽》、《我多想唱》、《月之故鄉》 、《讓我們蕩起雙槳》 、《童年》 、《祝您平安》 、《大海呀故鄉》、《酒幹倘賣無》、《橄欖樹》《十五的月亮》等等,你還記得嗎?學校廣播室廣播員張麗和白孝忠的聲音,至今都能時常想起來。

外語朗誦大會,同學們的競賽場面;中國女排蟬聯世錦賽五連冠,女排迎戰世界女排明星賽事全校師生觀看電視節目的激動場面;觀看老山英模歸來報告會的感動場面;一九八五年國慶大閱兵,全校師生參加大遊行的場面,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國慶節表演節目的場面,操場上早讀場面,下課後教學樓上嘻戲逗耍場面……老師們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我可是一個場景都沒曾忘記,難忘的彬中時光,難忘的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歷歷在目的讀書歲月場景,都是往昔回憶的親身經歷。讓鄙人難以忘懷的往事,更有甚者,就是八七級七班的代課老師和同學們,當年他們有給我送衣服的、有給我借錢借飯票的、有給我拿吃送喝的,有借我讀書的,有幫我投稿的,有幫助我完成學業的……這些歲月的痕跡,雖然在一些人眼裡,可能覺得不值一提,可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平凡小事,在我的眼裡正是我人生的動力,你們才是我信心百倍地走下去的動力。人生難得幾相遇,伯牙子期慕難覓。《減字木蘭花·知音》高山流水,人世難胞傾悅己。伯雅仙期,撫念清音情曲依。谷泉相綺,人撫弦心誰善意。暮靄微曦,七志鸞音思子期。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輪迴流水,閒雲無意。不曾覺著,青蔥歲月,悄悄從指尖滑去,老師們該去的已經駕鶴仙遊,在世的已經老退;同學們校友們,各自為了事業和家庭,奔走忙碌於祖國遼闊疆域,天南海北地各自東西。

我也曾經痴情地聯繫,我也曾經深情地惦記。我曾經拜讀過六十年代,彬中校長趙連誠、宋文程老師的美文,我也曾經欣賞過,六十年代彬中教導主任兒子許平老師的詩詞格律,我也曾經去操場時,雙腳繞過刻有文字的銘文石碑,我曾經也瞭解過王紀芬校長遇害的痕跡。為我的校友,也就是我的舅父,曾經打聽過賈忠誠老師、畢業後,我也去過黃崇壽老師的家裡。黃本省、王秋玲、李旋,陳俊老師我也沒有忘記。然而,三十六年後的母校,時代已經變遷,誰又能不承認,歲月本來就是一把無情的殺人刀。

彬縣中學,1939年誕辰的這位世紀老人,為紀念週王朝先祖古公父(太王)而成立的太王中學,42年更名為彬縣中學,她已經風風雨雨地在紫薇山下堅守了八十一個春秋。公劉拓荒,農耕文明。聖母姜塬,孕育后稷。豳風幽幽、涇水涓涓。這塊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神奇土地,我的母校彬縣中學,她承載了文明,孕育了人才,她秉承教書育人的中華美德,怎麼能忘記,我怎麼又能不想起。

每一次回到故鄉,每一次出門去上班,公交車上下紫薇山時,眼神總是不由自主地,總要深情地去多望幾眼,彬中那熟悉的操場,還有那座最早的教學樓,因為那裡,曾經有我熟悉的身影,我的老師,我的校友,還有最愛的同學們,再次祝福老師,祝福校友,祝福同學們,願你一切安好,春安祺祥……

2020年3月16日於文昌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