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談及慈禧太后,多有厭惡之情,或許是因為在求學過程中對其有最初的主觀印象,慈禧太后似乎是一個賣國求榮的大清“敗類”,簽訂條約的“小能手”,其實不論慈禧太后如何可惡,你都不能忽略一個事實,那就是慈禧除了是一個掌權者,她還是一個女人。

慈禧小女人的一面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曾幾何時,慈禧尚且年幼,雖然童年悽苦,但是卻迎來了人生轉變,憑藉上天的眷顧與她的一張俏臉,成為了咸豐皇帝的嬪妃,不僅如此,她還成為了咸豐皇帝的寵妃。咸豐皇帝曾經沉溺於慈禧的美色,竟然連日來不去上朝,荒廢了政事。足可見慈禧的美貌可人,對咸豐有巨大的吸引力,在“三千佳麗”的後宮,慈禧能夠爭到“偏偏獨寵她一人”的聖恩,可見慈禧必然有優於旁人的手段。

少而慧黠,嬛豔無匹儕

慈禧得寵,自然是一件美事,但是她的美事,卻是慈安皇后的“心頭刺”,慈安看著慈禧得寵,內心十分惱怒,自然不能任其好事延續,於是,找出了祖宗訓誡,派太監去慈禧的寢宮門口大聲朗讀,古代的房子隔音自然不好,咸豐皇帝聽了這如“緊箍咒”般的訓誡之詞,也自知理虧,無奈之下離開了慈禧的“溫柔鄉”,重新投入到了朝政之中。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然而,這慈禧就像是一顆種子長在咸豐皇帝的心坎上,匆忙完成政務的咸豐皇帝,忙不迭地趕去找慈禧,結果慈禧卻被皇后慈安帶走,咸豐心中暗暗吃緊,是個人都明白,慈安帶走慈禧絕對不會讓她有好果子吃,咸豐焦急之下,趕去營救慈禧,將她從慈安的手中奪了回來,免去了一頓皮肉之苦。

稱病,深夜召戲子入寢宮

慈禧固然是一位妙人,卻也不是那種靠賣弄姿色獲得寵愛的“小狐狸”,反而她極有才華,對治理國家有一手過硬的本事,正因為如此,在咸豐皇帝死後,慈禧的兒子登基成為了同治皇帝。慈安皇后成為了皇太后自然是順理成章之事,但是慈禧卻母憑子貴,也成為了皇太后。慈安皇太后稱為東太后,慈禧則稱為西太后,主要還是以慈安為主。按說慈安與慈禧確實有嫌隙不假,但是慈禧的目光、遠見、才能、狠辣等性格確實都在慈安之上,在這種兩宮皇太后的格局之中,慈禧選擇與慈安聯手,一起誅殺了顧命八大臣,在政權上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再無所束縛。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一直到光緒帝登基,期間兩宮皇太后雖然有過短暫的捲簾還政,但是到了光緒時期,她們又開始如之前一樣垂簾聽政,掌握大權。慈安也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一直穩穩壓著慈禧一頭。

慈禧究竟不是慈安,並不那麼守宮中的規矩,在長期的獨守之下,寂寞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為了給自己解悶兒,開始偷偷找一些年輕俊美的戲子為自己唱戲,對外她只是稱自己病了,並不見外人。一天夜裡,慈禧如往常一樣召一位俊美的戲子入寢宮,直至清晨戲子也沒有離開。卻在這個時候,慈安太后忽然駕至,並示意左右之人不必通傳,她只是前來探望慈禧病情。

一日尚早,慈安駕忽至,侍御皆出不意,未及報知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慈禧的寢宮門窗緊閉,窗簾遮蔽的極為嚴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特別的氣味。慈安皺眉之下,直接推門而入,下一刻竟然使這位皇太后呆若木雞。慈安進入慈禧寢宮之後,只見慈禧躺在床上,一位打扮成伶人模樣的戲子正在為慈禧按腰揉背。這樣的場景讓慈安有點意外,她如何也沒想到過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按照祖宗規矩,慈禧應該被處死,於是慈安大聲呵斥慈禧的不規矩。慈禧被嚇得不輕,趕緊去抱住慈安大腿,哭求著說,以後再也不敢了。史料記載,慈安是因為憐惜慈禧的才能,才沒有將她處死,或許她當時並沒有辦法處死慈禧,畢竟慈禧當時的勢力也不容小覷。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無奈之下,慈安下懿旨將那名俊美的戲子處死,並將屍體送回家去。戲子的家人知道戲子是入宮去了,此刻卻成為了一具屍體,心中十分疑惑,但是也不敢多嘴多舌,直到慈禧後來百年之後,才敢將這件事全部說出來。

伶人者,金姓,後於慈禧沒後,其家人始敢洩其詳也。

慈安之死顯示出大清的懦弱

慈安藉著這件事情壓制了慈禧,慈禧感覺極為不爽,如同時刻被人扼住了喉嚨,不甘人下的慈禧,認為慈安未來會拿這件事情威脅她,於是惴惴不安。慈禧素來直到慈安有吃小食的習慣,於是給慈安送去了小食,並且說明是特意為她準備,臉色之上滿是諂媚和賠笑,在慈安看來,慈禧此舉是討好之舉,她自然欣然接受了,只是她卻失算了,當天就因為不明原因暴斃鍾粹宮。

當諸位大臣得知慈安太后暴斃之後,都表現出驚訝的表情,因為慈安上午時候拜見還是好好的,為何此刻卻突然身亡了呢?等到他們帶著疑惑進宮之後,看到了表情淡然的慈禧太后,每個人都明白的其中的原委。


咸豐皇帝駕崩之後,慈禧深夜召戲子入寢宮,次日戲子屍體被送出宮

根據大清朝的祖制,慈安皇太后死了,下葬之前必須通知她們的族人前來探視才行,但是慈禧卻並不通知。最可怕的是,慈安之死疑點重重,而且下葬的流程也不合乎規矩,整個大清朝卻都迫於慈禧的威脅,並不一人膽敢為此發聲,這種“寂靜”或許就是大清朝在後來不斷割地賣國的根本原因吧!慈禧掌管的大清朝,真是一個怯懦的大清朝。

諸臣皆頓首慰解,絕無一人敢詰問病狀者。

東宮太后尚且如此,其他人的結局可想而知,在慈禧掌控之下,群臣噤若寒蟬,人命更如草芥,自己行為不端反害了東宮太后性命,說慈禧禍國殃民,也就並不為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