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礦探索打造採煤沉陷區國家級示範樣板

兗礦集團濟寧都市區綠心項目首個“漁樵耕讀”啟動區近日正式開工,將聚焦打造全國首個厚煤層“土地預治理+產業導入”國家級示範樣板,探索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新路徑。

兗礦探索打造採煤沉陷區國家級示範樣板

記者從兗礦集團瞭解到,濟寧都市區綠心項目是山東省委省政府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該項目將借鑑國內外生態項目建設模式,以鄒城、兗州成片84.16平方公里塌陷地為核心,委託同濟大學完成項目整體概念性規劃,打造十萬畝綠水林田、十萬人生態家園“雙十工程”,建設轉型發展、科技創新、生態治理綜合示範區。其中,“泗河之洲”、“漁樵耕讀”、“不亦樂湖”三塊規劃區是近三年的工作重點。

作為綠心項目首個啟動區,“漁樵耕讀”規劃區佔地約5000畝,將通過6個月時間完成規劃區採煤塌陷區預治理施工,12個月時間開展產業導入工程。

兗礦探索打造採煤沉陷區國家級示範樣板

為何取名“漁樵耕讀”?“這主要是融入儒家文化的元素”,兗礦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規劃區還將引入現代觀光農業、高端苗木花卉、高科技產業,建設都市農莊和國家農業公園,打造具有兗礦特色的國家級生態修復治理示範樣板。”

水的問題通常是採煤沉陷區治理面臨的難題。為解決都市區綠心項目區域內水體汙染問題,同時實現塌陷區水資源高效利用,兗礦集團生態修復綜合治理辦公室已聯手浙江清湖集團,推進“生物鏈治水·靶向珍珠養殖項目”,打造“不亦樂湖”白馬河生態養殖廊道。據介紹,2019年年底已完成28個池塘17萬米的網片和拉繩佈置、13萬隻浮球、120個一級培藻桶等設施的安裝,掛養河蚌109萬隻。經由環保局認可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對白馬河水質全分析檢測,部分池塘水質由劣Ⅴ類變為地表Ⅲ類,水中COD、氨氮等指標明顯下降,水質得到明顯改善。

兗礦探索打造採煤沉陷區國家級示範樣板

為保障項目順利建設,目前“漁樵耕讀”規劃實行全員登記制度,全面掌握工作人員的身份信息、健康信息,同時加強現場管理,在施工現場建設獨立辦公區域、隔離設施。在確保公開透明的基礎上,創新開標方式,採取錄製視頻述標、視頻連線答疑等網上評標的方式,實現了述標開標不見面。通過召開電話會議、視頻會議,同相關部門共同研究推進“漁樵耕讀”和生態養殖各項工作。(武曉娟 範興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