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監審:姚元至

出品:乳財傳媒



他曾是一名骨科大夫,後來轉型成為一名作家,其實,渡邊淳一都是用手工作的人。醫生的細緻發揮在縫合病人身體上,文字的衝擊力體現在了紙上。

正如他的文字,刺到骨頭,又幫你“縫合”,像給讀者做了一次心理的“手術”。這就是從醫生到作家轉變,讓文字擁有了“手術刀”般的力量。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富足的生活背後,缺少如醉如痴的愛”


渡邊淳一的成名,對於絕大多讀者來說,是從他的《失樂園》開始。

《失樂園》最初連載在日本的《日本經濟新聞》上,每天刊出1200字,他整整寫了一年。

渡邊淳一曾這樣介紹這本書說:“《日本經濟新聞》是日本的精英人士喜歡讀的報紙,每天一早,報紙送到家裡,丈夫都是邊吃早飯邊讀報,然後妻子也會接著看。因為連載很受歡迎,反應強烈,講談社就來和我約稿,出版了《失樂園》上、下冊,一下子就賣出了將近300萬冊。”

十多年前,日本的經濟依然處在旺盛期,日本人享受著豐富的物質生活。

可那時的他總感覺在安定、富足的生活背後,缺少一種能讓人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愛,他總是感覺“人生沒有真正地燃燒起來,很多人的內心存在著失落感”。

於是,愛到炙熱、可以在最輝煌的瞬間死去的愛情,在《失樂園》中被寫了出來。

這是一部從1995年於《日本經濟新聞》發表長篇連載的小說,因婚外不倫之戀中的純愛,在開放的日本社會引起了巨大反響,不僅長期雄踞暢銷書的榜首,書名還獲得了日本1997年流行語大獎。

同名電影和電視劇的生產,在日本掀起了“失樂園”熱,也使得不少中國讀者描繪出更清晰的渡邊淳一這位婚外戀問題專家。

這時候的渡邊淳一已經滿頭銀絲,佩戴著一絲不苟的眼鏡,一副一絲不苟的表情,他接受記者採訪時,也是一副一絲不苟的回答著每個問題,嚴謹而認真。

有些讀者曾問渡邊淳一,是否在這本書中給出了什麼指示,他認真的說:“我並沒有給出,愛到極致一定要死的指令,如何讓愛持續下去,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渡邊淳一愛講實話的人,甚至有讀者給他了藝術稱號:“講實話的老流氓”。

就是他的文字總是總是那麼露骨地,一針見血地把人性深處的慾望展現出來,把人們想做卻不敢做的事,都被他通過小說替人們做了。


他的情愛小說的風靡,其實與時代背景,那時候文化是分不開的。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在愛中癲狂死去,有讀者認為是錯的導向


渡邊淳一看到了夫妻之間的感情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變質,不斷地喊著婚姻是愛情的墳墓。


這讓部分讀者對他的言論有了不同意見。


感情的變淡,生活的各種磨難之後那種不離不棄感情會更美好,但是為了追求原始的樂趣:婚外情、一夜情、曇花一現激情,並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空虛。


日劇《晝顏》中也說道:“只圖自己的快樂,卻傷害了家人,傷害了所有愛自己的人,最後自己也走向毀滅。”


“渡邊淳一自己經歷了不幸的婚姻,在書中輕易地否定人類長期以來的婚姻制度,他自己有過很多的女性,卻以為所有女性都渴望婚外戀情,所有男性都花心,渡邊的言論觀點還是太片面太極端了。”部分讀者對他的評價,但是這樣的讀者也是很認真讀過他的作品,不認同觀點也是應該存在的現象。


渡邊淳一仍在用自己的觀點,堅持著創作。

《紫丁香冷的街道》、《長崎俄羅斯遊女館》、《光源氏鍾愛的女人們》、《畸孕》、《豔骨》、《復樂園》、《無影燈》 、《雁來紅》、《紅》……作品一部接著一部,高產且穩定。


又回到他的性格方面,嚴謹而認真。性格的養成還要回看他小時候的成長環境。


他有個姐姐,一個弟弟,父親鐵次郎是在煤礦區出生,通過不斷苦讀有成的高中數學老師,母親是當地一個大商家的小女兒,由於她母親家沒有兄弟,兩個姐姐又跟人私奔了,便決定招贅。


渡邊淳一跟的是隨母親姓的。


渡邊淳一曾回憶道:"我的父母都出生於1907年,母親活潑而善於社交,相比較之下,父親是一個自制而沉穩的人。 我不知道遠在古老的戰前,父親以何等曲折的心理去扮演入贅女婿的角色。不過,我記得祖母把鄉下土地的繼承權絕大部分,跳過我父親,直接登記在我的名下。祖母死後,我們成了地主,父親每個月都要去鄉下收地租。”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薩德、卡繆、川端康成是渡邊淳一欣賞的作家


相對於沉默、柔弱的父親,渡邊淳一把他的母親描述成一個強悍、喋喋不休,永遠把他當成小孩的女人。


"有一次她來醫院,見到我穿白袍,非常吃驚,那表情像在說,居然有人找你看病?之後,有一段時期,我把母親的抱怨,當成廣播,原以為這樣就可以右耳聽,左耳出去,自己也不會生氣,可是用這辦法仍不能支持很久。現在我總是耐心地聽她發牢騷。這似乎是在外居住的我,唯一能為她做的。光聽沒有反應是不行的,有時我一邊看報紙,一邊點頭。在這時候,我會想起,當年的父親,和現在的我有著一樣的心情嗎?"渡邊淳一認真地說。


在渡邊淳一讀大四那年,有一次去鄉下勤勞者醫療協病院工讀,在醫院門口遇到了去收錢的父親。他只困惑了一下,立刻換上事不關己的表情要走開。這時,父親只是深深注視他一眼,什麼也沒說。

他後來回憶,不知道為什麼不過去和父親說一句話,他覺得當時沒有勇氣支持他去,在他眼裡,婚姻中是有貴賤之分的。


這樣的認知,反饋到他的作品中。


在《女人這東西》也是本書中體現的淋淋盡致了,他的骨子裡希望女性柔弱,並依附於男人。


表面上,渡邊淳一對於女性用盡讚美之詞,他說女性雖然外表柔弱,卻隱藏著巨大的能量,忍耐力也遠超男性。但在當代人看來,他的種種論斷都是在物化女性,把女人所屬化。


他潛意識裡就是認為女性只能依附於男性生存,筆下的女性大多外表柔弱,中規中矩,具有犧牲精神,面對男人的背叛也會選擇原諒,而男人的出軌行為,則被視為理所當然。


《櫻花樹下》的男主明明有家室,卻和中年和服女子保持曖昧關係,還佔有她的女兒,最後和服女子受不了這種關係自殺。


渡邊淳一卻輕描淡寫:“是櫻花的精靈帶走了媽媽吧!”絲毫沒有批評男主的用意。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他與摩西奶奶的故事


有很多讀者把他和摩西奶奶的這段經歷傳為佳話,渡邊淳一也認為這是他轉型成為作家,必談的一個過程。


摩西奶奶在世界各地享有廣泛聲譽,她76歲開始作畫 ,80歲舉辦個展,在她100歲的時候啟蒙了渡邊淳一。

一生雖未接受過正規藝術訓練,但對美的熱愛使摩西奶奶爆發了驚人的創作力,共創作1600餘幅作品,在全世界範圍舉辦畫展數十次。

半個世紀以來,她的畫作穿越了國界,感動的力量從美國蔓延到加拿大、英國、法國、瑞士、丹麥、意大利、中國、日本、新加坡等全球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歡迎。

《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精選近百張摩西奶奶最經典最治癒繪畫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散發著輕鬆樂觀的精神,給迷茫、不安甚至絕望的現代年輕人最真誠的心靈啟示,告訴所有年輕人:要給自己找藉口,做想做的事,永遠也不晚,哪怕你已經80歲了。


在2001年,華盛頓博物館舉辦"摩西奶奶在21世紀"展覽,展出國內外收藏的87件摩西奶奶經典畫作和遺物,再次引起巨大反響。


在這次展覽中,摩西奶奶一件私人藏品格外奪人眼球。


這是她1960年寄出的一張明信片,收信人是一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青年。


明信片上有摩西奶奶親筆畫的一座穀倉和贈言:"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這位春水上行是札幌醫學院畢業生,他酷愛文學,從小想當作家,所以在醫院當外科大夫讓他很無奈,他不知該否放棄這份令人厭倦,但收入穩定的工作,去從事自己喜歡的寫作,28歲的他給仰慕已久的摩西奶奶寫信,希望得到她的指點。


這封信讓老太太很感動,因為平時多數來函都是恭維溢美之辭,這封信卻向她討教人生難題,那時她已經100歲了,還是給春水上行寫了回信,就是上述那張引起轟動的明信片。

這張明信片所以震撼人心,是因為春水上行真的在摩西奶奶的激勵下,走上了寫作之路。其實春水上行就是渡邊淳一!


摩西奶奶和渡邊淳一的故事也提醒了我們,想做什麼就該大膽去做,不要瞻前顧後、猶豫不決,年齡與環境並非成功的羈絆。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最近很火的“鈍感力”


他的戀愛發生在他讀高二的時候,是一段刻骨的初戀。


他回憶道:“加清純子的眼睛很美。我生日時收到她給我的一封情書,我便不可自拔地陷入了對她的愛戀。純子常約我到圖書室,我們晚上在那裡抽菸、喝酒,她還帶我去札幌藝術家出沒的咖啡店和酒吧,我覺得自己一下成熟起來。然而,高三那年早春,純子在北海道的阿寒投水自殺了。”


一部像小說一樣精彩的初戀,也成了渡邊淳一寫作靈感的源泉。


其實渡邊淳一不僅是寫愛情小說的專家,他也寫人生感悟,近期他的《鈍感力》給了現代人很多啟示。


《鈍感力》在豆瓣的評分不算高,因為渡邊淳一寫得很簡單,通俗易懂。


他在開篇用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來說明鈍感力:

他剛開始寫作時,和所有初出茅廬的作家一樣,很少有編輯約稿,投稿的作品也經常被退稿。當時,他加入一個文學沙龍。這個沙龍大概有30個成員,大家每個月聚一次,互相討論創作心得。

在沙龍中,渡邊淳一認識一個叫Q(隱晦了這位作家真名)的男作家,那時Q先生已經在文學雜誌上發表小說,很有才華,對新手作家來說,被退稿是經常的事。這位才華不錯的Q先生,也有過被退稿的經歷。

被退稿,渡邊淳一就是喝喝酒,排解下鬱悶,又重新開始.

而Q先生有高於他人的才華,也有極強的自尊心,退稿使他感到深受傷害和打擊,很難重新振作起來,和編輯溝通也變得消極。

慢慢地,Q先生失去發表作品的機會,幾年以後,他在文壇消失了。

渡邊淳一為他的才華感到惋惜。

Q先生性格天真、敏感,容易受傷,又因其才華出眾,故十分自信,可一旦遇到挫折,其所受傷害也很大,會因消沉而難以東山再起。

這件事,改變渡邊淳一的認知:人們是否能成功,不完全取決於才能。

以上的小故事這是表現在工作中的“鈍感力”。

那“鈍感力”變現在感情和婚姻:而是對感情中的雞毛瑣事,不敏感,不計較。

很多人的感情,不是輸給別人,而是輸在日常的柴米油鹽裡,輸在生活習慣不同步的矛盾裡。

書中講了一個真實案例:男主人公是個一絲不苟的編輯,他和太太結婚十幾年,卻為擠牙膏這件小事,大吵起來,互相慪氣。

起因是,男人用牙膏習慣從底部開始往上擠,而太太沒有這個習慣,總是隨便擠,男人說已經忍她十幾年,不想再忍了,兩人就因這件小事,從擠牙膏升級到互相指責,大吵起來。

類似這樣的吵架在感情中很常見,有些人吵架是因為襪子亂丟,鞋子亂擺,甚至是晾衣服的方式不對,都可以吵。

渡邊淳一認為:在感情婚姻中,對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需要鈍感力,不要太敏感,互相包容和妥協。

這就是渡邊淳一,他的文學館坐落於札幌中島公園旁,有時間去日本,可以去體驗一下,從中感受一下這位於2014年4月30日逝世於日本,享年80歲的作家文學館的內涵。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從醫生到作家,渡邊淳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