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监审:姚元至

出品:乳财传媒



他曾是一名骨科大夫,后来转型成为一名作家,其实,渡边淳一都是用手工作的人。医生的细致发挥在缝合病人身体上,文字的冲击力体现在了纸上。

正如他的文字,刺到骨头,又帮你“缝合”,像给读者做了一次心理的“手术”。这就是从医生到作家转变,让文字拥有了“手术刀”般的力量。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富足的生活背后,缺少如醉如痴的爱”


渡边淳一的成名,对于绝大多读者来说,是从他的《失乐园》开始。

《失乐园》最初连载在日本的《日本经济新闻》上,每天刊出1200字,他整整写了一年。

渡边淳一曾这样介绍这本书说:“《日本经济新闻》是日本的精英人士喜欢读的报纸,每天一早,报纸送到家里,丈夫都是边吃早饭边读报,然后妻子也会接着看。因为连载很受欢迎,反应强烈,讲谈社就来和我约稿,出版了《失乐园》上、下册,一下子就卖出了将近300万册。”

十多年前,日本的经济依然处在旺盛期,日本人享受着丰富的物质生活。

可那时的他总感觉在安定、富足的生活背后,缺少一种能让人如醉如痴、全身心投入的爱,他总是感觉“人生没有真正地燃烧起来,很多人的内心存在着失落感”。

于是,爱到炙热、可以在最辉煌的瞬间死去的爱情,在《失乐园》中被写了出来。

这是一部从1995年于《日本经济新闻》发表长篇连载的小说,因婚外不伦之恋中的纯爱,在开放的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不仅长期雄踞畅销书的榜首,书名还获得了日本1997年流行语大奖。

同名电影和电视剧的生产,在日本掀起了“失乐园”热,也使得不少中国读者描绘出更清晰的渡边淳一这位婚外恋问题专家。

这时候的渡边淳一已经满头银丝,佩戴着一丝不苟的眼镜,一副一丝不苟的表情,他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是一副一丝不苟的回答着每个问题,严谨而认真。

有些读者曾问渡边淳一,是否在这本书中给出了什么指示,他认真的说:“我并没有给出,爱到极致一定要死的指令,如何让爱持续下去,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渡边淳一爱讲实话的人,甚至有读者给他了艺术称号:“讲实话的老流氓”。

就是他的文字总是总是那么露骨地,一针见血地把人性深处的欲望展现出来,把人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都被他通过小说替人们做了。


他的情爱小说的风靡,其实与时代背景,那时候文化是分不开的。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在爱中癫狂死去,有读者认为是错的导向


渡边淳一看到了夫妻之间的感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变质,不断地喊着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这让部分读者对他的言论有了不同意见。


感情的变淡,生活的各种磨难之后那种不离不弃感情会更美好,但是为了追求原始的乐趣:婚外情、一夜情、昙花一现激情,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空虚。


日剧《昼颜》中也说道:“只图自己的快乐,却伤害了家人,伤害了所有爱自己的人,最后自己也走向毁灭。”


“渡边淳一自己经历了不幸的婚姻,在书中轻易地否定人类长期以来的婚姻制度,他自己有过很多的女性,却以为所有女性都渴望婚外恋情,所有男性都花心,渡边的言论观点还是太片面太极端了。”部分读者对他的评价,但是这样的读者也是很认真读过他的作品,不认同观点也是应该存在的现象。


渡边淳一仍在用自己的观点,坚持着创作。

《紫丁香冷的街道》、《长崎俄罗斯游女馆》、《光源氏钟爱的女人们》、《畸孕》、《艳骨》、《复乐园》、《无影灯》 、《雁来红》、《红》……作品一部接着一部,高产且稳定。


又回到他的性格方面,严谨而认真。性格的养成还要回看他小时候的成长环境。


他有个姐姐,一个弟弟,父亲铁次郎是在煤矿区出生,通过不断苦读有成的高中数学老师,母亲是当地一个大商家的小女儿,由于她母亲家没有兄弟,两个姐姐又跟人私奔了,便决定招赘。


渡边淳一跟的是随母亲姓的。


渡边淳一曾回忆道:"我的父母都出生于1907年,母亲活泼而善于社交,相比较之下,父亲是一个自制而沉稳的人。 我不知道远在古老的战前,父亲以何等曲折的心理去扮演入赘女婿的角色。不过,我记得祖母把乡下土地的继承权绝大部分,跳过我父亲,直接登记在我的名下。祖母死后,我们成了地主,父亲每个月都要去乡下收地租。”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萨德、卡缪、川端康成是渡边淳一欣赏的作家


相对于沉默、柔弱的父亲,渡边淳一把他的母亲描述成一个强悍、喋喋不休,永远把他当成小孩的女人。


"有一次她来医院,见到我穿白袍,非常吃惊,那表情像在说,居然有人找你看病?之后,有一段时期,我把母亲的抱怨,当成广播,原以为这样就可以右耳听,左耳出去,自己也不会生气,可是用这办法仍不能支持很久。现在我总是耐心地听她发牢骚。这似乎是在外居住的我,唯一能为她做的。光听没有反应是不行的,有时我一边看报纸,一边点头。在这时候,我会想起,当年的父亲,和现在的我有着一样的心情吗?"渡边淳一认真地说。


在渡边淳一读大四那年,有一次去乡下勤劳者医疗协病院工读,在医院门口遇到了去收钱的父亲。他只困惑了一下,立刻换上事不关己的表情要走开。这时,父亲只是深深注视他一眼,什么也没说。

他后来回忆,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去和父亲说一句话,他觉得当时没有勇气支持他去,在他眼里,婚姻中是有贵贱之分的。


这样的认知,反馈到他的作品中。


在《女人这东西》也是本书中体现的淋淋尽致了,他的骨子里希望女性柔弱,并依附于男人。


表面上,渡边淳一对于女性用尽赞美之词,他说女性虽然外表柔弱,却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忍耐力也远超男性。但在当代人看来,他的种种论断都是在物化女性,把女人所属化。


他潜意识里就是认为女性只能依附于男性生存,笔下的女性大多外表柔弱,中规中矩,具有牺牲精神,面对男人的背叛也会选择原谅,而男人的出轨行为,则被视为理所当然。


《樱花树下》的男主明明有家室,却和中年和服女子保持暧昧关系,还占有她的女儿,最后和服女子受不了这种关系自杀。


渡边淳一却轻描淡写:“是樱花的精灵带走了妈妈吧!”丝毫没有批评男主的用意。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他与摩西奶奶的故事


有很多读者把他和摩西奶奶的这段经历传为佳话,渡边淳一也认为这是他转型成为作家,必谈的一个过程。


摩西奶奶在世界各地享有广泛声誉,她76岁开始作画 ,80岁举办个展,在她100岁的时候启蒙了渡边淳一。

一生虽未接受过正规艺术训练,但对美的热爱使摩西奶奶爆发了惊人的创作力,共创作1600余幅作品,在全世界范围举办画展数十次。

半个世纪以来,她的画作穿越了国界,感动的力量从美国蔓延到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士、丹麦、意大利、中国、日本、新加坡等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欢迎。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精选近百张摩西奶奶最经典最治愈绘画作品,每一幅作品都散发着轻松乐观的精神,给迷茫、不安甚至绝望的现代年轻人最真诚的心灵启示,告诉所有年轻人:要给自己找借口,做想做的事,永远也不晚,哪怕你已经80岁了。


在2001年,华盛顿博物馆举办"摩西奶奶在21世纪"展览,展出国内外收藏的87件摩西奶奶经典画作和遗物,再次引起巨大反响。


在这次展览中,摩西奶奶一件私人藏品格外夺人眼球。


这是她1960年寄出的一张明信片,收信人是一名叫春水上行的日本青年。


明信片上有摩西奶奶亲笔画的一座谷仓和赠言:"做你喜欢做的事,上帝会高兴地帮你打开成功之门,哪怕你现在已经80岁了。"


这位春水上行是札幌医学院毕业生,他酷爱文学,从小想当作家,所以在医院当外科大夫让他很无奈,他不知该否放弃这份令人厌倦,但收入稳定的工作,去从事自己喜欢的写作,28岁的他给仰慕已久的摩西奶奶写信,希望得到她的指点。


这封信让老太太很感动,因为平时多数来函都是恭维溢美之辞,这封信却向她讨教人生难题,那时她已经100岁了,还是给春水上行写了回信,就是上述那张引起轰动的明信片。

这张明信片所以震撼人心,是因为春水上行真的在摩西奶奶的激励下,走上了写作之路。其实春水上行就是渡边淳一!


摩西奶奶和渡边淳一的故事也提醒了我们,想做什么就该大胆去做,不要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年龄与环境并非成功的羁绊。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最近很火的“钝感力”


他的恋爱发生在他读高二的时候,是一段刻骨的初恋。


他回忆道:“加清纯子的眼睛很美。我生日时收到她给我的一封情书,我便不可自拔地陷入了对她的爱恋。纯子常约我到图书室,我们晚上在那里抽烟、喝酒,她还带我去札幌艺术家出没的咖啡店和酒吧,我觉得自己一下成熟起来。然而,高三那年早春,纯子在北海道的阿寒投水自杀了。”


一部像小说一样精彩的初恋,也成了渡边淳一写作灵感的源泉。


其实渡边淳一不仅是写爱情小说的专家,他也写人生感悟,近期他的《钝感力》给了现代人很多启示。


《钝感力》在豆瓣的评分不算高,因为渡边淳一写得很简单,通俗易懂。


他在开篇用一个亲身经历的例子来说明钝感力:

他刚开始写作时,和所有初出茅庐的作家一样,很少有编辑约稿,投稿的作品也经常被退稿。当时,他加入一个文学沙龙。这个沙龙大概有30个成员,大家每个月聚一次,互相讨论创作心得。

在沙龙中,渡边淳一认识一个叫Q(隐晦了这位作家真名)的男作家,那时Q先生已经在文学杂志上发表小说,很有才华,对新手作家来说,被退稿是经常的事。这位才华不错的Q先生,也有过被退稿的经历。

被退稿,渡边淳一就是喝喝酒,排解下郁闷,又重新开始.

而Q先生有高于他人的才华,也有极强的自尊心,退稿使他感到深受伤害和打击,很难重新振作起来,和编辑沟通也变得消极。

慢慢地,Q先生失去发表作品的机会,几年以后,他在文坛消失了。

渡边淳一为他的才华感到惋惜。

Q先生性格天真、敏感,容易受伤,又因其才华出众,故十分自信,可一旦遇到挫折,其所受伤害也很大,会因消沉而难以东山再起。

这件事,改变渡边淳一的认知:人们是否能成功,不完全取决于才能。

以上的小故事这是表现在工作中的“钝感力”。

那“钝感力”变现在感情和婚姻:而是对感情中的鸡毛琐事,不敏感,不计较。

很多人的感情,不是输给别人,而是输在日常的柴米油盐里,输在生活习惯不同步的矛盾里。

书中讲了一个真实案例:男主人公是个一丝不苟的编辑,他和太太结婚十几年,却为挤牙膏这件小事,大吵起来,互相怄气。

起因是,男人用牙膏习惯从底部开始往上挤,而太太没有这个习惯,总是随便挤,男人说已经忍她十几年,不想再忍了,两人就因这件小事,从挤牙膏升级到互相指责,大吵起来。

类似这样的吵架在感情中很常见,有些人吵架是因为袜子乱丢,鞋子乱摆,甚至是晾衣服的方式不对,都可以吵。

渡边淳一认为:在感情婚姻中,对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需要钝感力,不要太敏感,互相包容和妥协。

这就是渡边淳一,他的文学馆坐落于札幌中岛公园旁,有时间去日本,可以去体验一下,从中感受一下这位于2014年4月30日逝世于日本,享年80岁的作家文学馆的内涵。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从医生到作家,渡边淳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