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結篇,網友們的討論也可翻篇麼?

我之前寫了兩篇方方日記的評論,知乎上不少知友和我討論,我想把有代表性的觀點和我的想法整理一下,以此紀念方方日記結篇。也希望結篇之後,翻篇吧,沒新的情況就別再討論方方日記了。


知友看法一:

方方在微博里拉黑刪除了很多除髒話之外的反對意見和質疑,並設置關注達到一定時間才可以評論。網友認為她雙標,並質疑她的人品和作品的可靠。

我的看法是:

在她的微博裡,她愛怎麼刪除怎麼拉黑是她的權利。不喜歡,質疑她這麼刪黑是網友的權利。因為她刪黑而認為她人品有問題,質疑她日記的可信度,這是網友的觀點,和事實是兩回事。

我不認為刪除拉黑會改變她的日記的價值,對她的日記,我支持的部分還是支持,反對的部分還是反對。因為刪和黑是她處理網絡問題的一種方式,而日記是日記,我立足於日記的內容來評判日記。

至於人品,不管是從日記裡,還是從刪黑裡,我都不能對她的人品下結論,頂多能瞭解一點她看問題處理問題的方式。在沒有更多瞭解之前,我對人先秉持善意,就象那些在評論裡罵我的人,我也願意秉持善意去理解他們。

從現在的信息裡,對她個人,我能判斷的只是我自己是否喜歡她而已。


知友看法二:

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很大,但很多人並不能獨立思考,方方寫的內容讓他們看到了社會的另一面,可能對他們會有不好的影響。在疫情處理上,出現一些問題不可避免,應該換位思考,不要增加仇恨,傳遞負能量。

我的看法:

媒介對人的影響在網絡自媒體環境中比以前更突出,需要重視。

不只我們國家,每個國家應該都會重視網絡淨化和輿論引導,都有法律法規,犯了法有法律管,不太算犯法,但有不太合適的言論的,有網控,還有民間輿論。對法律不管的言論自由部份,要尊重,不論是方方的,支持方方的,還是反對方方的言論,只要不是無理謾罵,我都尊重各方觀點。

我認為觀點的多樣性能啟發人的獨立思考,如果年輕人缺少獨立思考,那需要在真實的世界中去碰撞去啟發他們。當然小的孩子,成人要為他們過濾信息,大的孩子,要和他們探討各種社會問題和不同觀點,讓他們理解這個世界的分歧紛爭,而不是繼續信息保護,過度保護會削弱了年青人的力量,遮蔽他們的眼界。

我自己兒子上初中,如果他有興趣有時間,我非常願意和他討論方方日記的各種角度和觀點,這是很好的一個理解世界的樣本,人能自信地立足於這個世界上,需要的不是以為這個世界多美好,而是認識到這個世界的多樣和複雜。

這次疫情對於我們國家,我們的政府工作人員,和我們每一個普通人來說都是第一次,工作有漏洞很正常,需要互相體諒、拾遺補缺、同舟共濟,所以我對方方的部分觀點和情緒並不完全認同,但我支持她在法律範圍內的表達。因為不允許多樣性的觀點,後果更不好。如果她的表達超出了法律,有法律管。如果她的表達沒有超出法律,但引起爭議,就像現在這樣,那有輿論,她也在承擔這種輿論壓力。


知友看法三:

從醫生、朋友等處聽來的消息真實嗎?寫這種道聽途說“可取”“可信”“合適”嗎?

我的看法:

我認為她的日記總體來說是片面的真實,目前我看到明確失實的是護士的事。

她的日記產生那麼大的爭議,喜歡的,不喜歡的,都很多。不能以對自己的效果去認定對別人的效果。至於這麼寫可不可取,從中反映出什麼樣的價值觀和心理,可以有不同看法,也可以不喜歡和反對,但這些不影響她去表達,至於她會不會因反對而不表達,那是她的選擇。

我對日記真實性的判斷很簡單,我自己寫日記會怎麼寫?所見所聞所思都可以寫,不成熟不確定的信息也可以寫,對這些不確定信息的感受想法也可以寫。但是如果日記要發在網絡上,我會措辭用語都很小心,寫什麼內容也會有取捨,因為有除我之外的閱讀者。但這種措辭的把握和內容的取捨依然是個人的選擇,方方說消息來源於醫生,來源於朋友,這是她的所聞,寫進公開的日記裡沒問題,但如果取捨措辭沒把握好,那就承擔後果,如果違法了有警察。

至於認為有那麼多人看,她就不能寫這些從醫生、朋友處聽來的信息,因為會不夠準確,誤導讀者。我覺得太操心了,看的人越多,監督的人越多,有問題,馬上就有人指出,最後影響的是自己的信譽和品牌。既然沒違法,寫不寫,作者決定,讀不讀,讀者決定,反對還是支持,你決定。

我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方方日記的真實。


附前兩文裡的主要觀點:

方方的日記就象探照燈,照亮了有限的一小塊地方,但這個世界很大,還有很多地方是這一束探照燈的光照不到的。方方的日記是探照燈,央視的新聞也是探照燈,各自照亮了或大或小的一塊或多塊地方,你想了解真實的世界,那就只能希望探照燈越來越多,多到能把每塊地方照亮。

你只盯著任何一盞探照燈,看到的都是片面的真實。

你責問一盞探照燈為什麼只照這塊地方,不照別的地方,這不合情理;你要求探照燈不能只照一個地方,應該普照天下,這也不可能,探照燈不是太陽,天下到底怎麼樣,你要自己去探尋。


在我看來,方方日記裡有部分內容有擴大矛盾的情況,比如垃圾車運肉的事情,這事可以質問,憤怒也可以理解,但方方擴大到官員整體素質上,打擊面大了,我覺得就事論事就好。又比如前些天因為被罵,她說的一些激動的話。

但我把這理解為是方方的個性特點,以及特殊時期特殊刺激下的應激反應,所以我願意理解她日記中不夠冷靜理性,邏輯不夠清晰的部分,不認為方方是存心搗亂,更不會就此認為她是美國打手。

方方日記結篇,網友們的討論也可翻篇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