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如果曹操刺殺董卓時董卓死了,曹操會被殺死嗎?為什麼?

大馬哈魚12


我是履和齋主,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曹操刺殺董卓成功,曹操會不會被殺?我的答案,曹操應該難逃一死。

曹操去刺殺董卓,沒有相應保護措施和軍事手段。在曹操身後有沒有保護措施?沒有。曹操是孤身一人跑出城的,沒有隨從,沒有接應。刺殺董卓事發之後,也沒有挖出幕後指使和相關人員。這都說明,曹操刺殺董卓,並沒有全盤計劃。

行刺完成後不可能脫身。刺殺董卓有兩種可能:第一,在董卓睡夢將其刺死;第二種情況,董卓驚醒,曹操與董卓纏鬥並殺死董卓。

如果是第一種情況,董卓不聲不響地死去。似乎人不知鬼不覺。其實不然,身著作案的衣服,上邊少不了血跡,能逃脫嗎?要想逃脫必須換一身乾淨衣服,曹操在董卓的府邸如何能攜帶一包袱衣裳進去呢?顯然不能。

假如第二種情況,董卓和曹操打在一起,董卓大叫一聲,警衛馬上就會出現,曹操必素手就擒。

曹操自以為是英雄所為,實際是莽漢行為。想一想,董卓之後,如何處理呂布?如何處理董卓部將?誰的軍事力量可以穩定局面?

所以,王允只給了曹操一把小刀,其他都沒有策劃好。

如同荊軻刺秦一般,“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又如同汪精衛刺殺載灃,“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只是把自己做為整個戰略的一個棋子。

刺殺董卓的戰略意圖。這種刺殺只能通過殺死對方首領,以延緩對方進程,打亂對方節奏。近身刺殺鮮有逃脫者,所以都有必死的信念。而此刻的背後,作為弱勢群體,都是想求得喘息機會,或者期望亂中尋求戰機。

王允保護不了曹操。即使曹操能從董卓官邸逃出來,兇殺案後很難逃出城。最大的依靠可能就是王允家裡。那麼,曹操能逃脫呂布、李榷、郭汜等人的追殺嗎?

試看呂布殺死董卓之後的結局:雖有王允有呂布支持,遇到李榷郭汜等董卓餘黨反撲時王允連自己和家人都保護不了。他拿什麼保護曹操?王允也救不了曹操,曹操還是一死。

突出曹操的奸雄本色。現實當中,曹操並沒有刺殺董卓的事。之所以《三國演義》寫曹操刺殺董卓環節,還是突出曹操的奸雄的本色——奸與雄。有雄心壯志,但是又見風使舵,把刺殺改成獻刀,壯志稍遜而奸詐有餘。

正常情況下,曹操既然拔出刀來,面對董卓何以又跪下獻刀呢?分明是怕死了。如果稍微膽氣壯一點,刀子往前進一尺,董卓也許就死了,行刺董卓就大功告成了。因此,刺殺董卓是寫對曹操奸雄性格的突出描寫。如果執意行刺,必死無疑。這正是曹操臨時變卦的原因。


履和齋


很高興為您解答問題,我覺得有以下兩種可能。

①:會被殺死,因為:董卓的乾兒子呂布雖然只是有勇無謀的一介武夫,但是他野心比較大,在加上那時候董卓對他不薄,可能會把曹操殺了,替義父報仇,自己會坐上義父的位置,這既能除掉一個強大的對手,也能獲得一個忠義的稱號,還能坐上寶座,這一箭三雕的好事不得偷著樂?

②:當時是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非常時期,面對這樣一個強大的對手,居然讓曹操一個人給辦了,那可是為曹操自己冠上了殺國賊反清復明大英雄(這裡是比喻句),各路英雄好漢會不惜一切代價把他救出來。

然而事實是沒有殺的了,反而自己成了和董卓一樣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一代梟雄(奸雄),這兩個詞你們喜歡哪個用哪個😊。

答的不好請多多指教,期待您的寶貴意見,小弟在此謝過了。有粉必互,有贊必回,有回必應!!!


我也會唱小星星哦


我認為不會。

從曹操的性格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性格。所以從一開始曹操就不可能打算和董卓同歸於盡。

他只會想方設法除掉董卓,然後用此功績成為另一個權臣,最後還是會形成,協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從他被董卓察覺之後的舉動也可以看出,曹操根本就沒有想和董卓同歸於盡的打算。

被董卓警覺之後,曹操謊稱來獻七星寶刀而逃過了一劫,出了董卓府之後曹操連家都沒有回,直接逃出城外。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非常惜命的人,所以他指定在刺殺董卓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如果此事成功之後的一切說詞,從而得到文武百官的信任,還是會形成後來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成為繼董卓之後,另一個權傾朝野的權臣。


凱德歷史說


不會

曹操刺殺董卓,也就是著名的孟德獻刀這個故事。

曹操本來意圖刺殺董卓,但因為被撞破,謊稱是進獻寶刀,最後得以脫身。

如果仔細分析這個故事本身,我們會發現一件事,也就是從頭到尾,曹操雖然想刺殺董卓,但他從來沒有想過和董卓同歸於盡。

在曹操意圖刺殺被撞破時,曹操其實當時仍然有機會下手,而且有成功的機會,但代價就是他必死。因為他已經被撞破身份,原本的暗中刺殺董卓,變成了明著殺,而明著殺的代價就是不論董卓最終死活,曹操自己是死定了。

而此時曹操沒有選擇繼續刺殺,而假託獻刀,這就說明了,曹操根本沒有想著和董卓同歸於盡,根本就沒有想著用自己的命為代價來換董卓的命。犧牲自己捨生取義除暴安良,這不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曹操能幹得出來的。

而且從曹操假託獻刀離開之後,立馬騎馬出城揚長而去,甚至連董卓起疑都追之不及。由此可見,曹操對於自己的逃亡不是沒有準備的。

那麼結果就很簡單了,如果曹操當時刺殺董卓,並且成功。因為董卓死了,而且沒人看到,曹操就有了離開的時間。等到董卓的死亡被發現,然後必然一場大亂,等各方面穩定下來,查找董卓的死因,尋找嫌疑人,最終懷疑到曹操頭上的時候,曹操早不知道跑去哪裡了。

所以可見,曹操刺殺董卓,如果成功,那麼必然不會死,因為他早想好了脫身之策。


葉飄刀


如果曹操刺殺董卓得手,曹操必死無疑。

大多數人都不會苛同我的看法。在他們的印象裡,曹操可是亂世之奸雄,他怎麼會做出和別人同歸於盡的傻事出來呢?

然而奸雄可不是一日就可練成的。我們翻看曹操早年的生活經歷,你會發現,青少年時期的曹操也曾是為國為民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忠義志士。

十八歲的曹操笫一次做官,為了維護地方治安,不畏權貴,將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用五色大棒杖死。以致"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公元180年,二十四歲的曹操被朝廷徵召為議郎,無懼當權者的威勢,屢次上書進諫,直言朝中充斥奸邪之徒,而忠良義士卻得不到重用的弊政,言辭懇切,倘若不是出於愛國忠君的那份赤誠,又有誰會願意滿朝樹敵?

公元184年,二十八歲的曹操因大破黃巾軍而遷任濟南相,面對濟南各縣長吏依附權貴,貪贓枉法,他重拳出擊,大力整飭,使得濟南轄地"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以上種種表明,曹操的忠義勿庸置疑。真有如《三國演義》中曹操獻刀的故事存在,那麼我們可以想見,孤身一人獨闖相府的曹操,必是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壯,置個人安危於不顧,而欲求手刃國賊而後快。


煮茶道史


我認為不會,從曹操的性格可以看出,曹操的性格是“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性格。所以從一開始曹操就不可能打算和董卓同歸於盡。

他只會想方設法除掉董卓,然後用此功績成為另一個權臣,最後還是會形成,協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

從他被董卓察覺之後的舉動也可以看出,曹操根本就沒有想和董卓同歸於盡的打算。

被董卓警覺之後,曹操謊稱來獻七星寶刀而逃過了一劫,出了董卓府之後曹操連家都沒有回,直接逃出城外。由此可以看出,曹操是一個非常惜命的人,所以他指定在刺殺董卓之前就已經想好了,如果此事成功之後的一切說詞,從而得到文武百官的信任,還是會形成後來攜天子以令諸侯的局面,成為繼董卓之後,另一個權傾朝野的權臣。




發哥電影


歷史上

曹操沒有刺殺過董卓。董卓看重曹操的才幹,想要“收編”他,來為自己服務。曹操早已看透董卓,所以改了名字,逃走了。不過歷史上曹操確實有過類似的舉動。曹操隻身刺殺張讓,被護衛發現,曹操手武長戟而退,竟無人能靠近他,這件事可能就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的原版。。《三國志》寫道:“卓表太祖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就是說,曹操不願意加入董卓集團,自己逃跑了。這以前,並沒有殺董卓的行動

三國演義裡

曹操與董卓談話,董卓不耐久坐,“轉身而臥,轉面向內”,曹操於是拔刀,結果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喝問“孟德何為”,曹操假裝獻刀。呂布回,曹操借試馬離開。呂布提醒,董卓半信半疑。

如果能夠成功,那麼應該他不會被殺,朝廷之上會擁立新主,畢竟當時董卓不沒有在朝廷都是自己的人


阿瑞影視框


應該不會。

曹操行事謹慎,無論是否成功,肯定想好了退路。大概率自己逃走的路線都想了很多條了。如果是被抓了的話,那多半要死了。但是我覺得抓不到他。


中老年講壇


如果曹操成功刺殺了董卓,曹操不會被殺會繼董卓之後成為又一權臣,但依舊會與群雄相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