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剧中被叫985的男孩原名叫鱼化龙,和《琅琊榜》的穆家小公子是同一个演员。

房似锦初来时,鱼化龙自我介绍说之所以有这个绰号是因为他是985毕业的大学生。

自我介绍时鱼化龙脸上还飘着自豪感。

但是当镜头转到其他同事的脸上时,那点虚浮的自豪感很快荡然无存。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这个称呼对于静宜门店的其他来说,有不同的看法。

他们看着鱼化龙整天端着一副名牌大学生的模样,顺水推舟地这般称呼一半是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以示尊重,但是另一半又暗含着讽刺。

因为人们不自觉会质疑,既然是天之骄子,随便去哪个行业不是前途似锦呢,为何要来这个小小的中介分店,跟中学水平之人来抢这口粗茶淡饭?

而质疑之中也有几分鄙夷,不管你在学校得过多少奖学金,但是来到这个以业务为王的行业你却只能打回原形,起点跟小学生们一样,甚至还不如呢。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在没有高学历却能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挣到两套房的老油条谢亭丰面前,985是妥妥的青铜,上岗N个月一单未开。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如此说来,揣着高等学府的文凭入这个没有门槛的地产中介行业,曾经刺股悬梁、韦编三绝寒窗十几载才考上的重点大学像是白读了。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昕玥却不以为然。

我们还可以在安家找到另外一种例子,一个正面的例子,就是在静宜门店的群体中,站在食物链最高端的依然是大学生或者有大学

学力之人——徐文昌和房似锦。

知识的力量从来没有择行而栖

鱼化龙每次打电话回家,妈妈例常总会唠叨一句:“你说你堂堂的名牌大学生,做什么不好,为什么非得要去卖房子?”

言外之意,鱼妈是觉得房产中介这行业太低等,自己的学霸儿子大材小用,杀鸡焉用牛刀!

有句话叫做行行出状元,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佼佼者,而当一个人成为了某行业的佼佼者,他就自然离别于行业的高低等级问题。

就好比纺织行业吧,在古代不过妇女在家的零工,或打发时间或帮补家中零用,在以男人为中心的封建社会上实在登不了台面。

但是偏偏有人,在这个行业上出类拨萃,成为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纺织家、技术改革家,青史留名。

这人就是黄道婆。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黄道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社会背景下像大多数居家妇女一样,并没有学富五车,但是她的成功却离不开知识的帮助。

黄道婆非常刻苦学习纺织技术,除了个人成为技术高超的纺织高手外,还专注研究材料、机器和操作方法,研究带来的收获是对社会原有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为她个人的建树。

不难想象,黄道婆能给整个行业带来惊天动地的变化,很大可能是她已经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专业理论。

遗憾的是虽有不成文的理论知识但因为文字知识的限制,黄道婆没能把它形成书面著作流传于世。

但历史上有一位跟黄道婆的流荒百世截然相反的人,却靠一本专业的著作为自己遗臭万年的名声扳回了一局。

这人便是南宋的权臣贾似道。

他权势熏天的时候做了很多不得人心之事,老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但是他在胡作为非之余也做了一件对后世极其有意义的事,便是非常深入地去研究蟋蟀。

当知识丰富到要从脑子里溢出来的时候,他备齐文房四宝,写出一本书名叫《促织经》。

这本书竟成了世界第一部关于蟋蟀研究的昆虫学专著!

同样是入行房产中介的徐文昌是与鱼化龙有类似的学历,但与鱼不同的是,徐学习了黄道婆的刻苦钻研精神,也借鉴了贾似道把专业知识形成系统理论而著书立说——写出了一本关于上海老洋房的专著。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关键是,他并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有业绩支撑的。

他最辉煌的时候得过公司的销售冠军,而专业形象也深入人心,许多亿万富翁对诺大的中介市场视而不见,买卖老洋房唯独委托于他。

这便是知识的力量,优势显而易见。

鱼化龙之所以还未能在中介行业体现他的价值,根本原因是他没有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好好学习房产和销售知识,从而利用上这个优势。

高学历水平对所有行业都只是有益无害

尽管鱼化龙有高学历,但是两个业务高手谢亭丰和王子健对他多少存在些看法,心里嘀咕着学历这东西中看不中用,在中介行业能巧舌如簧哄好客户才是王道。

然而,王谢二人没有参透的一点,尽管他们俩说得比唱的好听,无论怎么努力却还是无法赶超徐文昌的境界到底是为何。

王谢二人的目光不够高远与知识底蕴的不足不无关系。

他们只局限于眼前的二亩三分地,却看不到整个社会大多数能获得更多资源和机遇的人基本上都是高学历人才。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首先是有了大学学力基础的人要去学习和理解新的知识会更加容易,说白了就是起点高,就算在同时间发力,这些人总能把路走得更宽更广。

其次是有大学经历的人圈子会更加广泛。

就拿徐文昌来说,他的大学同学几乎都是社会精英,随便一小聚,到场的都是社会中上流人士,一个大明星丁索拉,一个琴行老板刘贝司,还有地产公司高层翟云霄。

而这仅仅是管中窥豹。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自然而然的分类很多时候便是顺从了个人经历,也就是说,有类似经历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并在同一个圈子活跃。

比如当兵的就算退伍了他的交往圈子依然是跟军队有关的,建筑工人的朋友大多数都是在工地讨生活的,当老师的朋友聚集起来都在谈学生……

学历也一样,人更喜欢跟自己学历相近的人走在一起。

徐文昌的朋友圈几乎都是同等学力之人,而且他们的经济能力也趋向良好,买卖房子的购买力相对更强。

打个比方说,同样都是客户,没有文化的包子店老严夫妇省吃俭用N十年才攒到钱买到一套一居室,但是博士学历的宫蓓蓓夫妇虽然也出现过生活困窘,却在换新房一年不到又进行了再一次换房。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也就是说,如果谁谁谁身处在老严夫妇同样水平的朋友圈,他能促成交易的几率要大大低于身处在宫蓓蓓水平的,达成交易的金额量也远远低于后者。

昕玥当全职妈妈的时候在保险公司混过几个月,清楚地看到学历高的业务员做起单子明显要更加游刃有余,就是因为理解专业知识更透彻和社会资源更丰富。

人生经历本身就是财富,没有所谓的“白做”

电影《相助》的主角斯基特去面试一份工作时,面试官要求看看推荐信,但是斯基特递给对方一封上次应聘的拒绝信。

在面试官啼笑皆非的时候,斯基特指着其中的一行字念给他听:

“有潜力,希望有一定经验后再来申请。”

“什么?这是什么话……”

“他们只是觉得我没经验,但是没有质疑我的能力,连拒绝者都这么说。”

最后斯基特得到了这份工作。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非常神奇,很多人认为的失败求职经历是在浪费时间,收到的拒绝信只是废纸一张,但是斯基特却成功地用它来征服了下一个应聘者。

人的一生就没有什么做过的事是白做的,每一份经历都是财富。

汉朝皇帝刘洵还在娘胎的时候就遭遇宫廷政变,自幼流落民间,命运挺悲惨的。

但恰恰是因为这份不幸福的经历,刘洵体验并见证了百姓疾苦和吏治利弊 。

当他喜出望外地登上九五之尊之时,曾经的生活经历为其施政治国提供了很好的参考,终于成为一代明君。

就连失败和吃苦都是人生重要的部分,更何况是在学习氛围浓厚的名牌大学里深造呢!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自然,这还需要要懂得利用。

就像大学毕业生卖猪肉这个话题:

2003年西安媒体曝出85级北大中文系陆步轩在街头卖猪肉,被称为“北大屠夫”。

一时之间,读书无用论充斥着网络和坊间。

但是十几年后,当陆步轩再回到人们视野中时已经是国内土猪肉第一品牌“壹号土猪”的联合创始人,坐拥资产过亿。

同时,他还写出了《北大“屠夫”》、《猪肉营销学》、《屠夫看世界》等作品,给猪肉卖场标上文化人的标签。

这一前一后正好证实了上大学的价值要如何体现:当你舍弃知识时,你就像是白上了;当你好好去利用它时,你又会感叹幸亏有它。

很明显,剧中的鱼化龙并没有懂得去利用自己的优势,就像剑挂在腰间却不会用;也或者还没打通任督二脉,需要假以时日吧。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结语:

后来徐文昌离开了安家天下,自立门户,静宜门店的筒子们都跟着过去了,唯有鱼化龙对那个代理店长之位依依不舍。

说到底他不是舍不得这临时店长之位,而是珍惜这份靠学历得来的“狗屎运”——总店在那么多人之中偏偏选他做店长,无非是看中他的高学历。

但是他终究被人刷了下来,大学之名有时候管用,但是能支持长久之计的必须是名副其实。

相信只要明白这点,鱼化龙一定会鱼跳龙门,大有可为。

《安家》:鱼化龙与徐文昌同学历同当店长,为什么境遇大不相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