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男人被家暴,秒怂,报警不敢去找妇联

昨晚单位值班。

吃过晚饭去湛河边溜达了一圈儿,权当是散步消食。

回来后,楼下一个男的垂头丧气的蹲在台阶上,旁边围了好几个人。

习惯了,也没太在意,因为楼下是个社区民警室,时不时的就有人来报案,什么身份证丢了,狗丢了,违章去哪里处理等……

我在楼上也经常有人过来问一些很奇葩的事情,我都没听过。

有个男的拎了一捆电线还有插板,说他的电动车走到这儿没电了,能不能给充一下电?

我看他抱着的那一大捆电线,猜想,看来这是经常在外面充电啊,要么平时家在楼上就是这样充电的?

还有个女的,孕妇,上来找厕所,说走了好远,实在是憋不住了,看能不能给找个盆儿啥的……

早上下楼碰到民警室的辉聊了一会儿,我问昨晚那个男的是咋了?

辉说,男的被家暴了。

我问,他媳妇儿打的?

辉说,是啊,除非是最近的人,不然谁敢家暴?脸都扇肿了。

我说,就不会躲啊?哪能死挨啊。

辉说,昨晚我也问了,为啥不躲,那个男的说他也躲了,躲不开,被媳妇揪着头发,一巴掌一巴掌的往脸上扇,而且躲的时候媳妇还停那么一下找准了继续的扇。

我说,这男的也够窝囊的。

故事:男人被家暴,秒怂,报警不敢去找妇联

男人很少同情男人,觉得男人挨个打不算个啥,要是换位?

男的打女的?

普遍心疼。

要照这样的扇法儿,男的要是有小舅子?

每个女人在选择了家暴男之前,都知道对方是有家暴倾向的,至少是性情不稳定的,只是会错误的认为他只打别人,没想到,他还会连自己也打。

我对这样的事,没有太大的惊奇,我觉得社会发展到今天,女性地位相比以前高了很多,特别是经济独立后的女性,家里的发言权占比很重。

语言性暴力算不算?

我认识个有工作的朋友,家境还不错,她老公做点儿小买卖,男的开个君威,给自己媳妇买了辆CC,两口子很恩爱,至少给外人的感觉如此。

男的几乎百依百顺,就是女的一起高腔,男的就秒怂。

起高腔其实是很伤人的,只是当事人自己觉察不到,而且别人也不会给提醒。

我这朋友一张嘴还都是:买了个表。

在我们这边,无论男人还是女人,无论是体面的还是落魄的,在急了眼的情况下,基本上是没有文明词语的,应急用语一般都是粗话。

我是见识过这些的,一小女生,很温柔弱弱的那种,因为一件事急眼了,接着就是一口一句的字母话。

按我这朋友的话来说,她骂他老公,是因为老公疼她,爱她,她才舍得骂。

这,算是?

爱是需要这样骂才可以的?

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至少在我这里我是懵逼的。

可能我不大懂她们的相处之道。

但他老公这样说,我啥门儿啊?没法子,摊上这样性格的媳妇了。

虽有委屈,但却相安无事。

这样关系的家庭多不多?

应该很多,吵闹过后呢?

赵老师说的很形象,涛声依旧了。

她们算是女强男弱的婚姻状态。

故事:男人被家暴,秒怂,报警不敢去找妇联

我问辉,这种女的打男的家暴多不多?

辉告诉我,早两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做过一个调查,22.9%的女性和19.9%的男性曾遭受家暴,这意味着在我国,每5个人中就有一人遭受过家暴。

我说,这比例可不小。

辉说,这还是公开统计的数据,要是加上未公开家暴史的人群,实际人数比这个还要多。

我问,像这种求助报警的多不多?

辉说,不多,咱们老百姓普遍的观点,那就是人家的家务事,家务事怎么管?早上打了,晚上就和好了,我们也不好办。

我曾看过一个新闻片,也是关于家暴的,里面分析的观点很让人认同。里面是这样说的,家暴之所以让受害者隐忍,往往是以爱的名义被合理化了,被家暴的一方从暴力发生的一开始,就沦为弱势的一方,并随着家暴的愈演愈烈,变得越来越弱势。

这种弱势体现在很多方面,一方面是受害者有强烈的婚姻观念,为婚姻投入太多,从内心不能接受失败的婚姻。

再一个就是家暴的本质不是暴力,而是控制。

一个封闭的家庭环境里,受害者往往在精神上是完全依赖对方的,在施暴者的强力控制下,婚姻关系被圈限在一次又一次相似的恶性循环中,而为婚姻投入产生的巨大沉默成本,也让离开变得不划算。

这就形成了一个两难的困境,离开呢?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和风险,不离开呢?循环往复了。

很痛苦,这也是受害者现实的无奈选择。

故事:男人被家暴,秒怂,报警不敢去找妇联

辉给我说了他的一个看法,我觉得挺有意思的。

他这样说,以往男人打女人证明社会还没有完全进步,现在能有女人打男人,我觉得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我觉得他这样的认为是从社会发展面来讲的,但对于受害者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我觉得我们在这方面还是不够文明的。

婚姻若不能继续维持,那能不能做到离婚后,心平气和的去参加前妻或者前夫的婚礼?

能认可但鲜有人能做到这样。

若真有人这样的去做了,往往还会被人说,你这人心可真够大的哈。

社会还没进步到那一个阶段呢。

故事:男人被家暴,秒怂,报警不敢去找妇联

文明的进步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有必然联系的,我认为,未来我们能看到。

你看,我们现在的户籍政策不是已经改革了吗,未来,除了一线城市外,户籍的这堵墙将形同虚设,为什么当初要设这堵墙呢?

城市资源匮乏,光照顾城市人口已经很紧张了,那要是放开一窝蜂的往大城市进,那还了得?

让没有能力的人进入发达城市,往往会形成贫民窟,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今天之所以逐步放开户籍改革,那时因为城乡的差距小了,人们也更加的理性了,一线大城市,大家也不一定会往那边去,去干什么?又买不起房子,还不如在老家呢,起码,还有房子住。

若是老家什么都没有,穷则思变,那,肯定会考虑的。

所以,进步不是着急的事情,冰雪融化需待时日,温度到了,自然就可以了。

以往,计划生育放开?

你想都不敢想。

现在呢?

不用偷偷摸摸的,大胆的去生。

没人管你。

(完)

………………

特别说明:

文章非纪实文学,谁也不一定是谁,请勿对号入座。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