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創乾貨丨為什麼聯合辦公在中國發展的這麼好?


聖創乾貨丨為什麼聯合辦公在中國發展的這麼好?

十六年前,國際巨頭ebay來勢洶洶,當時的淘寶與馬雲,弱小,卻毅然迎戰。 為了不給淘寶推廣的機會,ebay以雙倍價格買斷所有廣告位。 淘寶臨危不亂,隨即聯合小站長聯盟進行推廣,縮減了預算,也打出了淘寶的廣告。 在矚目的展會現場,ebay買下了所有廣告位,淘寶就在對面樓房的窗子貼上廣告,“隔空對戰”。 進軍中國,ebay堅持“收費模式”。而淘寶自誕生之初,就採用“免費模式”。 之後,水土不服的ebay敗走中國,淘寶一再壯大,成全球最大零售體。 此後多年,一個又一個國際先驅者,敗給中國本土的新興經濟力量——共享經濟如火如荼,國際巨頭優步仍敗走中國;亞馬遜的業務在全球風生水起,零售業務卻無奈退出中國。 這一次,同樣的故事又將在聯合辦公行業上演。 WeWork作為國際先驅者,形象在短短六週內轟然倒塌。

外界對聯合辦公行業的前景爭論不休。 但,ebay敗走,淘寶崛起,優步折戟,滴滴上位的歷史似乎在提醒眾人:中國,從來都是一個不一樣的市場。在這片土地上,在聯合辦公行業,那些生命力、戰鬥力極強的企業,才有可能代表未來。

中美國情不同 市場增量不同

城鎮化進程與人口流動趨勢決定了中美聯合辦公市場規模的增長潛力。

城鎮化進程 1949-2019,於歷史長河而言,轉瞬而逝。但對中國人而言,卻是翻天覆地的鉅變。

1949年,中國城鎮化率僅11%,所有城鎮常住人口加起來也不過5763萬。

大洋彼岸的美國,從1890年工業革命開啟之後,城市人口短短20年裡,就增加了5000萬。

據公開數據,2018年美國城市化率為83%,部分都市圈的城市化率已經接近100%,現在被認為是全球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而全球平均城市化率僅為54%。2018年,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僅相當於1868年的英國,1910年的德國,1945年的美國。中國的城鎮化進程,比美國晚了幾十年,但增速驚人。

據官方數據,到2025年,中國城鎮化水平的目標比例將達到70%。照這個速度,2030年將新增200餘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意味著有4億人將從農村搬到城市,這相當於整個美國的人口。

長期來看,全球人口的趨勢是向大城市和超大城市集中。而中國有14億人,目前2000萬人上的超大型城市只有北上廣深4個,單個城市的承載量有限。北上廣深,單拎出來,都裝不下1億人。

新增的城市居民必然會向次一級城市流動,杭州、重慶、武漢、成都、西安等城市裡,將會誕生“超級大都市”。我國各大城市的“人口爭奪戰”早已拉開帷幕,除了北京、上海外,其他城市都在積極鼓勵人口流入。相比之下,發達國家的城市化已經完成,人口流動緩慢,階層趨於固化。

中國未來千萬級人口以上的城市數量一定是全球最多的。

相比於美國的近乎完成時,中國的城鎮化,還在高速增長。

巨量人群本身就是消費主體和服務標的,圍繞他們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將產生一個巨大的市場,這需要大量中小企業去填補這部分需求。

據行業數據,中國的聯合辦公市場最近五年經歷了高速增長,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12億元增長到了2018年的174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72%;未來將繼續快速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到1323億元。

對於聯合辦公行業而言,中國的市場需求將會隨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斷擴大。

根據全球知名諮詢公司Frost & Sullivan(以下簡稱“沙利文”)統計,剔除門店類及非案頭類工作類行業僱員人數,2018年中國的城市辦公室工作人口大約為9500萬人,基於現有的城市化進程,增長的空間非常可觀。

據沙利文數據,2013國內聯合辦公的面積僅為64萬平方米,2018年增長到了894萬平方米,其年複合增長率為69%。預計2023年,國內聯合辦公的面積將增長到2578萬平方米。

高度城市化的美國,聯合辦公市場的增速放緩。從以下圖表可看到,美國聯合辦公行業市場規模增速遠低於中國。

2018年,超過三分之一(35%)的美國人從事自由職業。美國市場裡的這些自由職業者,是聯合辦公市場的主力軍,這與中國大不相同。

而中國市場裡最活躍的是中小民營企業,以及那些正在高速發展成大型企業的新經濟黑馬們。

中小民營企業向來是承載中國經濟微觀基礎的最大主體,民營企業數量佔比超95%。

1978年,全國個體工商戶只有15萬戶,那時還沒有私營企業,到了2017年,全國企業法人單位數為1810萬個,民營控股企業佔比97%。40年來,中國的中小企業數量井噴式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約有250萬家新註冊的企業,近五年來中國新增企業的數量在以22%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速增長。到2018年,新註冊企業數量已經達到了672萬家。

這些初始資金有限的中小型企業,創業之初就不得不面對傳統商業辦公室租賃的最低起租面積、最短合同期限、辦公室設計裝修以及基礎辦公傢俱採購等一系列的固定成本投入。

聯合辦公大幅提高了辦公的靈活度,許多聯合辦公空間甚至推出了以小時計算的“閃座”。

這讓平均壽命不到三年的中小微企業能以更低成本開啟征程。

以某聯合辦公場所為例:

假如10人租賃辦公,寫字樓平均每人辦公面積11平米,租金單價3.5元/平米/天,簡裝費用800元/平米,物業費7.5元/平米/月,水電網絡費100元/人/月,傳統寫字樓一年的租賃費用高達180,025元(裝修費用按5年分攤)。而在該聯合辦公場所,只需支付均價900元/人/月,一年共計108,000元的服務費。該聯合辦公場所單價要比租用傳統寫字樓要低(假設兩種情況下,人均辦公面積相等),在總花費上,相當於傳統寫字樓的60%。如果選擇聯合辦公,不僅企業前期投入小,也能減輕一部分人力資源負擔,同時也有效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根據沙利文提出的模型,在引入聯合辦公模式後,由於“靈活辦公面積”的增加,市場中的房屋空置率被有效降低。

中國的上千萬中小企業是聯合辦公行業的“衣食父母”。而他們,還會跟著中國的經濟一路增長,不斷壯大。


人口流動趨勢

聯合辦公行業的飛速發展得益於宏觀趨勢支持、政策利好等因素。首先,中國的高速城鎮化進程發展讓大量勞動力湧入城市,產生了對優質城市辦公空間的巨大需求。中國的城鎮化率由2013年的55%提升至2018年的60%,並預期在2023年達到65%。

其次,共享經濟的發展以及Z世代(GenerationZ)年輕人的新興需求進一步促進了聯合辦公的發展。2018年,中國Z世代的人口將超3億,約佔總人口的24%,這一代年輕人正逐漸成為社會的主要勞動力,他們普遍追求更高的生活質量、更注重協作、更加融入社群的生活方式。他們的需求將會對整個辦公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

2023年,中國聯合辦公行業的總潛在市場超過1萬億元,但可實現的總市場規模為1323億元。如果能獲得充足資源讓聯合辦公提供商建設更多的場地,且這一模式能得到更廣泛的接受,聯合辦公空間的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潛在市場的水平。

根據沙利文的報告,到2023年,中國預計將有超1億人在辦公室中進行日常工作。在這1.1億人中,沙利文預測在一線城市中有35%的辦公室人數有意願轉換至聯合空間辦公,新一線城市中30%,剩餘城市中10%。根據這一滲透率計算,沙利文預估2023年約有2,280萬人願意選擇聯合辦公空間,將潛在用戶按照城市進行分級,並分別乘上所對應城市級別的平均租金收入和平均服務費收入,進而即能得出超過1萬億元的行業總潛在市場規模。

截至2018年,聯合辦公在一線城市內已佔據總商業辦公樓面積的6%,這一比例在新一線城市中也達到了5%。未來五年,聯合辦公空間的滲透率預期會持續上升,為這一行業帶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