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傳統民間故事及傳說十一——招夫寨(兆福寨)的傳說

淄川區原張莊鄉、淄河鎮、東坪鎮的交界處,有一座高約700米的巍峨青山,名叫兆福寨,山上現在仍殘存一些石頭壘就的山寨。此山陡峭峻拔,山上怪石嶙峋,懸崖峭壁,松柏參天,碧草如茵。山下果園連片,春天則是百花盛開,花香撲鼻;秋天則是十里果香,沁人肺腑。此山真給當地百姓帶來不少福氣。此山原名不叫兆福寨,而是叫招夫寨,此名的來歷與農民起義領袖唐賽兒手下的一名叫玉蓮的部隊首領比武招親有關。

先說個有關兆福寨的笑話。原來每到春天,鄉間總會響起“賒小雞嘮,賒小鴨來”的吆喝聲。那時的小雞、小鴨都是由賣主走街串巷賒給村民,只記錄賒買人的村莊、姓名,待到秋後再上門收費。收費時會根據雞鴨的存活率收取,可以講價,可以現金,也可以用雞鴨活物抵扣。這種特殊的賒購方式也是原來民風淳樸,人們相互信任的體現,但也有部分人不講信用。有年春天,賒雞人來到兆福寨腳下的香峪村,有個人賒了一些小雞,他告訴賒雞人叫“zhao fuzhai”,因為香峪村姓趙輩分是“福”的人很多,賒雞人也沒多想。到了秋後,賒雞人到村中收賬,怎麼打聽也沒有叫“zhao fuzhai”的人,正說話間,賒雞人看到了一個熟悉的身影,“那不是賒了小雞的zhao fuzhai”哥嗎”!旁邊的人哈哈大笑,原來這人根本不叫“zhao fuzhai”,他只是想矇混過關,省下幾個錢,結果最終也沒成功。

再來說一下山寨名字的傳說。相傳當年農民起義領袖唐賽兒的一支部隊在此駐紮,這支隊伍的首領名叫玉蓮。玉蓮姑娘據說是個半仙之體,不但長得貌若天仙,而且文武全才,領兵佈陣,擒敵捉將,可她已到芳齡,尚未婚配。玉蓮姑娘就想以武會友,比武招親。於是令部下在大馬陵村東南方的交通便利處擺下擂臺,擂臺兩側圍有欄杆,寫有對聯“拳打南山猛虎,腳踢北海蚊龍”,橫批“比武招親”。這擂臺之處,現在人們仍叫它“欄杆臺子”,位置就在大馬陵圍子的南側約三百米處,從此,這主峰山寨就有了招夫寨之名。

再說玉蓮姑娘擺擂臺比武招親,一連多日無人是姑娘對手。忽一日,來了一位騎虎的花面少年。只見他身披黑褐花罩衣,手提一柄雙股鋼叉,點名要與玉蓮姑娘比武。站崗的女兵報上山寨,頃刻便見玉蓮騎一匹白龍駒,手執一杆亮銀點鋼槍,威風凜凜來到擂前。舉目觀望,只見面前少年三角頭,花臉上黑褐相間,短腿縮腳,甚是醜陋。姑娘心中已是老大不快,於是話無幾句,便動起手來。

一個想戰勝美女得嬌妻,一個想槍挑醜八怪洗羞辱。於是,二人各施本領,拼命廝殺。這場激戰拚殺得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從寨西一直殺到寨東,自上午時分直殺到日頭偏西。花臉少年漸露敗相,見取勝無望,就想敗走。為了掩飾逃跑,少年施展法術,口噴黑雲黑霧,立時天黑如夜。這裡正是寨東山腳下,張莊村的小黑峪(因這裡常烏煙瘴氣,日不落就天黑,而得名小黑峪)。

激戰正酣的玉蓮姑娘突然之間不見了花面少年,正摸黑尋找,觀敵瞭陣的女兵報告說:“在黑雲濃霧之中,只見一虎一蛇向北山槐峪洞逃去。”原來這騎虎的花面少年是槐峪洞中千年修煉成人形的一條黑花蛇,所騎之虎乃是被他制服的臥虎山的老虎。

玉蓮姑娘聽完報告後,氣得是杏眼圓睜,柳眉倒豎:“一條毒蛇也敢戲弄本姑娘,不雪此辱,誓不罷休”。於是登高北望,只見那猛虎正在槐峪洞的山腳下喘息,便彎弓搭箭,只一箭便中虎頭,使它永臥山岡。從此,這座山就叫臥虎山了。

再說那蛇精,已逃入洞中休息。但玉蓮姑娘卻餘怒未消,又向北山上打出了一串風火球。頓時火借風威,風助火勢,烈火熊熊,火光沖天,大有把北山燒為灰燼之勢。後來人們便把這座山稱為火焰山。

那正在洞中閉目養神的蛇精,聽到風火呼呼作響,睜眼看時烈火已燒至洞口,這修煉千年的蛇精道業菲淺,於是立即施展魔法,調來了三江五海之水,使招夫寨和槐峪洞這兩座山之間成為一片海洋。

這臥虎山的東北邊緣還有一座山峰,叫吳王寨。這吳王寨上的吳王有個兒子叫惠,人稱惠公子。他是一位文武雙全的少年英雄。次日晨起,忽見山寨周圍一夜之間水勢淼淼,非常奇怪!於是騎上水牛,手執巨斧,去察看究竟。剛出山寨,就遠遠望見南部的山頭之上,有團團黑雲直衝而起,遂起疑心,便策牛渡水而至。原來那蛇精正為自己的勝利沾沾自喜,盤踞山頭噴雲吐霧,以展餘威。公子惠一見此景,就乘蛇精不備,揮起巨斧將蛇精攔腰砍為兩段。蛇尾一蹦,往西足有二里多路,落於一山頭,變成了一道大圍子。現在人們把這一山頭叫做“大圍(尾)頂”。蛇頭沿水面逃回到槐峪洞,深藏洞中。人們為了避免蛇精再次出來害人,便把深洞嚴嚴堵死,使蛇精再無出頭之日。據說,後來還有人看到有蛇芯子從窄窄的石縫中伸出來,在轉道村北面的清泉中喝水。因槐峪洞的深洞可直達此泉,人們懷疑蛇精猶存,至今被堵死的山洞也未敢開啟。

再說當時那座被蛇盤踞噴雲吐霧的山頭,也因公子惠用力過猛被劈兩半。其中一半成為碎石落入水中,一半仍矗立於群嶺之間。這一半山頭就被後人稱成為“半邊頂子”。它在大馬陵村的西南邊。

這一夜之間的大水也殃及了鳳凰的老家,使塔山村西南的鳳凰山沒入水底。鳳凰沒有了家,它盤旋著、哀叫著,面對著滔滔大水卻無能為力。於是便展翅西飛,往西域崑崙山而去,並向崑崙聖母訴說了這場水災的起因。聖母掐指一算:“玉蓮姑娘命中有百日水災之苦,此事正在應驗之中,須待百日期滿方可退水。”

百日之後,崑崙聖母給了鳳凰一個寶葫蘆,讓她交給惠公子,按咒語退水。原來這葫蘆用崑崙山的雪水澆灌,採日月之精華,經千年長成,避火退水,威力無窮。葫蘆成熟之後一直用紅綵綢繫著,供於崑崙山上,為聖母的鎮山之寶。紅綵綢上寫有咒語:“葫蘆葫蘆快顯靈,避火退水救眾生。”只要默唸三遍,便能顯靈。於是鳳凰口銜紅綵綢,把寶葫蘆交給惠公子。惠公子接到葫蘆就立刻將它擲入水中,默唸三遍咒語,頃刻間就把三江五海之水全部吸入寶葫蘆中。這葫蘆也隨之變成了一座巍巍大山,人們給它取名葫蘆坪。它位於大馬陵村的西南面。這葫蘆坪的山腳下還有一股清泉常年不不竭,被上臺村的人沿山腳修渠引水澆田,大旱時也作人畜用水,水質甘甜清涼。據說這泉水就是從哪寶葫蘆中慢慢滲出來的。

大水退後,雲遊天下的泰山老母路徑此地,在她的撮合下,招夫寨的玉蓮姑娘和吳王寨的惠公子喜結良緣。那迎親的大花轎就停在招夫寨的西邊。如今那花轎已變成了一個山頂,這山就叫轎頂山。惠公子所騎的老水牛也放歸南山,人們為了紀念有功的水牛,就把水牛常駐的山叫“老牛山”。(今大馬陵村的正南方的山。)

從此,玉蓮和惠這對夫妻的子孫就繁衍生息在招夫寨山麓。人們為了紀念玉蓮姑娘,有許多的小姑娘也取名玉蓮,如張玉蓮、李玉蓮等。同時也有許多小夥子的名字叫做惠。久而久之,這“招夫寨”也逐漸改名“兆福寨”了。

(參考司紀佐,宋作臣整理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