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快樂”是真的嗎?

做老師許多年,我遇到過很多學生。總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很好,每次考試總是前幾名,好像學習的能力是與生俱來。後來漸漸觀察孩子,發現成績好的孩子他並沒有什麼天賦,甚至比調皮的孩子智商還要弱一點點。那為什麼他們成績優秀?發現他們和他們的家長只是對待老師的話非常認真。

我佈置的一年級作業,往往是讀、說、寫甚至查資料畫腦圖……有的家長和孩子是可做可不做,或者少做。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每一項作業,都會認真對待,儘自己最大努力來完成。雖然有時候不都盡如人願,但認真做了的同學與“偷懶的孩子”三個月已經有了差距。

同是6週歲的孩子,為什麼竟然出現了差距?一種是家長陪伴,“逼”著孩子跟隨老師步伐,一種是“自願自由”,孩子“快樂”第一。

他真的能快樂嗎?

給大家講個真事,2010年吧,我騎自行車帶著孩子過十字路口,等綠燈通行。旁邊有兩個農村婦女,其中一個給另一個講自己侄子的經歷。小男孩20歲左右,在城郊的鋼鐵廠是高爐的帶班,按說發展不錯。他們單位招程控車間的員工,需要考試競選。孩子初中畢業,沒考上,回來向母親抱怨:“你那會也不讓我讀高中,我就沒考上。程控車間有空調,白大褂,特別乾淨舒適,工資還高。”他媽媽無奈地回答:“那會讓你上學你死活不上啊!”你們猜,這20歲的小夥子怎樣回答?

他說:“我小我不懂事,我不上你不會逼著我上?我不學你不會逼著我學?”

說到這,親愛的家長們,您還覺得讓孩子童年“快樂”最重要嗎?你給他的是他需要的真正的“快樂自由”嗎?

有許多人現在都這樣想,有你嗎?如果有,你該怎樣陪伴孩子成長?

看到朗朗坐在光鮮亮麗的舞臺上,如果當初有人逼我一下,我現在也許就成了鋼琴家……

看到發小從省城政府歸來,前呼後擁,原來我和他不相上下呀。如果當初有人逼我一下,我現在也許……。

如果當初有人逼我一下,我也許現在就是……

可悲的是, 永遠沒有也許。為了以後不說“也許”,今天,用全部的能量,努力擁抱生活,親愛的家長們,努力幫助孩子進步成長,現在的每天陪伴都是最有價值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