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黃色新聞"的真相鬧劇

1950年日本導演黑澤明給世界帶來了一部偉大的電影——《羅生門》。電影講述了一樁撲朔迷離的奇案,讓戲裡戲外的人紛紛驚呼:

不懂,真是不懂。

——電影《羅生門》臺詞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1 羅生門海報

竹林中的奇案

樵夫與行腳僧在羅生門下避雨,這時來了個乞丐。樵夫滿臉疑惑的喃喃自語勾起了乞丐的好奇,經過再三追問,他們聊了這個案件:

幾天前樵夫進山砍柴,發現了一名武士的屍體,嚇得他馬上去報官;行腳僧曾在同一天見過進山的武士,於是也被叫去作證。事件逐漸被勾勒出來,武士帶著妻子在旅途中匆匆趕路,強盜劫財劫色,將這兩人騙至竹林中,隨後強暴了武士的妻子,造成了武士殞命於此。然而對於案發過程,各個當事人的描述卻各不相同,實屬一樁奇案。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2 竹林中的三人

· 強盜——多襄丸:在遇見武士及其妻子時便起了歹意,將兩人騙至竹林中。趁武士不注意將其制服捆綁,並在武士面前強暴了其妻子。但事後妻子卻說強盜只是乘人之危,要贏取她就應該堂堂正正的決鬥。於是強盜將武士鬆綁,憑藉自己高超的武藝在大戰三百回合之後殺死了武士;但此時武士的妻子卻已經趁機逃走了。


· 武士妻子——真砂:在被強盜玷汙之後,強盜很快逃離現場,自己撲倒丈夫的懷裡哭。而武士卻鄙夷的看著她,毫無憐憫之意。於是她傷心地昏了過去,手上用以割開繩索的短刀因此誤殺了武士。


· 武士——金澤武宏:女巫將武士的魂魄招來,在公堂上接受審問。妻子在被糟蹋之後,竟主動要求與強盜一起,並唆使殺掉武士以免去後顧之憂。強盜覺得武士的妻子心太狠,將她踩在地上,問武士是否殺死這個狠心之人。武士表示不要加害其妻子,此時她卻趁強盜的一個大意機逃走了,強盜也追趕而去。剩下孤身一人的武士,在絕望他拿起了妻子的短刀自殺。

鏡頭回到羅生門下,當乞丐與行腳僧都一籌莫展之時,樵夫則說出了在公堂上未說出的事件經過。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3 羅生門下的三人

· 樵夫:樵夫自稱在竹林中目睹了事件的經過。在強暴之後,強盜本想與武士決鬥,提議勝者可帶走武士的妻子。但武士卻說為人妻者,遇到這種事理應為貞潔自殺,自己不願意為失貞的女人賭上性命。強盜見狀也覺得索然無味,準備一走了之。武士的妻子發現沒人願意為自己而戰,就挑撥離間,說他們都是懦夫。於是,兩個懦夫為了面子勉強進行了決鬥。兩人拙劣的劍術卻使得決鬥不堪入目,強盜僥倖殺死了武士,武士的妻子則趁亂逃跑了。

這時,羅生門裡傳來了嬰兒的哭聲。乞丐奪去棄嬰的衣服,樵夫想要制止。乞丐卻說所有人都是自私的,樵夫為了偷走作為兇器的精美匕首,才不敢在公堂上說出所見經過。理虧的樵夫攔不住囂張的乞丐。待乞丐揚長而去,樵夫準備去抱孩子,僧人以為他想搶走嬰兒貼身的衣物,兩人發生爭執。結果樵夫想收養嬰兒作為家裡的第七個孩子。於是僧人將孩子交給了樵夫,並對人性重新燃起了希望。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4 重拾希望

造門

電影《羅生門》一經上映便引起巨大反響,榮獲1951年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意大利電影評論獎、奧斯卡榮譽獎等眾多獎項,並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今天,"羅生門"不再僅僅是指平安京朱雀大道南邊的一道門;更多的被用來指人為了各自的利益,去捏造謊言,讓人無法瞭解事實的真相。

黑澤明憑藉《羅生門》在國際影壇名聲大噪,而這僅僅是他作為傳奇導演一生的開始;後來的《七武士》、《影武者》、《亂》等作品使他得以躋身偉大導演的行列。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5 黑澤明

芥川龍之介的作品多以冷眼看透世間滄桑,再以冷峻的語言描繪浮世百態,諷刺當時日本社會的種種惡相,最終讓讀者深感人性最深沉的東西。電影《羅生門》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與《竹林中》兩篇小說,使用了同樣冷峻的鏡頭與構圖,陽光灑在劇中人物的身上,卻讓觀眾感覺不到絲毫的溫暖。但在冷冰冰的人性面前,黑澤明終究還是將故事的結局改編得充滿希望,不同於原著小說中僕人搶走老嫗衣物變強盜的安排;黑澤明的樵夫最終消失在絢爛的夕陽之中,這樣的安排沖淡了芥川氏對於人性的絕望。

所用的主題最多的是希望之後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時之心情。

——魯迅評芥川龍之介作品

芥川龍之介同樣不是故事的原創者,小說《羅生門》與《竹林中》都直接取材於平安時代故事集《今昔物語集》的《羅城門登上層見死人盜人語第十八》與《具妻行丹波國男,於大江山被縛語》。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6 芥川龍之介

從傳說中《今昔物語集》的編纂者宇治大納言源隆國,經過芥川龍之介,又到黑澤明。日本文學的篇目經歷了重生與蛻變,短篇故事成為經典電影,這些文藝作品又引發思考,最終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代標誌。這道歷經千年所建造的"門",不正是引領精神回溯時間走向原型的文化復興嗎?

羅生門下的盛宴

我買了三份報紙,每份報紙都在說自己寫的是真相。但真正的真相到底在哪兒啊?

——阿列克謝耶維奇《二手時間》

"羅生門"之所以能成為熱門話題,不僅僅是因為它揭露出自私的人性,更多的還在於反映了真相撲朔迷離的社會問題。以小說與電影所誕生的時代而論,現代社會中媒體亂帶節奏的報道、別有用心的宣傳是真相難以尋覓的重要原因之一。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宣佈"後真相(post-truth)"成為年度詞,原因是這個詞的使用率與2015年相比,增長了近2000%。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7 蘭德公司《真相崩塌》研究報告

"後真相"首次出現在1992年美國劇作家史蒂夫·特西奇(Steve Tesich)發表在《國家雜誌》的文章中,指的是忽略真相、罔顧事實的做法。與理念中"事實勝於雄辯不同";在後真相時代人們將情感與感覺放在首位,證據、事實淪落到無關緊要的位置,不再信任媒體報道。最終分歧擴大,言論分裂,真假消息滿天飛。但這並不是我們時代的特例,曾經也發生過媒體帶節奏,觀點與事實邊界模糊的時期。

十九世紀最後二十年,《紐約太陽報》靠醜聞故事、諷刺上流社會惡行,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功,帶起了一陣煽情主義浪潮;但粗俗的內容與煽情的言語也使其飽受詬病。隨後的《紐約先驅報》在頁面中加入大量讀者信件、犯罪新聞、反煙草酒精演講,創造出一種重視社會運動的正義風格。

報紙功能不在於教誨,而在於驚醒。

——詹姆斯·貝特內《紐約先驅報》創始人

1895年,約瑟夫·普利策手下的《紐約世界報》逐漸發展出更為激進的新聞報道。貧苦民眾在大量犯罪新聞與社會醜聞、大量觸目驚心的新聞圖片的煽動下走上街頭髮動民權運動。與之競爭的威廉·赫斯特手下的《紐約新聞報》在一天內將普利策手下全班人馬挖走,其中就包括漫畫專欄"黃孩子"的創作者理查·奧特考特。感到震驚的普利策用高價又把這些人挖回來,但後又被赫斯特用更高的挖走。這場鬧劇因此得名"黃色新聞",而這種煽動性的報道風格則蔓延美利堅全國。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8 "黃孩子"專欄漫畫

1895年,西班牙殖民地古巴的起義。受黃色新聞感染的媒體全力渲染西班牙駭人聽聞的殘暴手腕,並美化抗爭中的古巴人民,甚至將一位起義將軍的外甥女西斯內羅斯(Evangelina Cisneros)塑造成"古巴的聖女貞德"。1898年,美國軍艦緬因號在哈瓦那被炸沉,《新聞報》在未經調查的情況下斷言是西班牙人所為,並在報紙上公開懸賞五萬美金徵求犯罪證據。緬因號沉沒的原因至今未解。此舉引得各大報紙的紛紛效仿,美國國內參戰的呼聲此起彼伏。最終4月29日,美國對西班牙宣戰。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9 世界報對緬因號的報道

戰爭打響,《世界報》與《新聞報》的銷量紛紛增至驚人的150萬份。儘管如此,諸如《紐約時報》、《紐約論壇報》等報紙仍堅守嚴肅的風格,抵制黃色新聞。

戰後,普利策退出了黃色新聞的競爭,並對戰爭中的煽情報道感到悔恨;但赫斯特卻更加變本加厲。1901年,赫斯特支持的民主黨領袖布萊恩在大選中落敗,公然在《新聞報》上煽動刺殺總統邁金萊。9月,總統邁金萊遇刺身亡,兇手身上被搜出了這份《新聞報》。從此《新聞報》銷量大跌,赫斯特不得不將其解散,重新創辦《美國人報》。至此,黃色新聞迅速衰落,堅持嚴肅風格的《紐約時報》迅速成長為主流大報紙。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10 諷刺"黃孩子"將美國推向戰爭

媒體的不良運作無疑能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害,但新聞自由的呼聲與媒體的革命並沒有因此停步。1988年,愛華德·赫爾曼(Edward Herman)與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合著出版了《製造真相》一書。書中論述了即使是在媒體自由的情況下,由於媒體模式與盈利模式,也會一直不斷地產生偏見或是不全面的新聞,甚至淪為政治工具。新聞媒體的價值在於其立場與闡釋,而這必然導致偏頗。對一則原始材料的任何修飾與取捨都會不可避免的帶上主觀色彩。這更加導致了真相難覓。也許有時需要考慮"客觀真相"的超驗性。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11 《製造共識》

人畢竟是一種帶著過去向前走的生物,他們需要藉助過去的信息對未來預判,做出正確的決策。當信息缺乏時,不喜歡不確定性的他們不僅需要想象,還需要為最差的情況做足準備。

竹林中或許真相難覓,但各個人物的說法自有其動機。當面對真真假假的信息爆炸,尋找與相信真相更是尤為困難;或者客觀真相已經不可能被揭露,一切僅僅只是推測。當矛盾與衝突重重,或許源自個人偏見,或許來自媒體胡亂的節奏。那麼請多一分寬容;也多一分機警。也不用執著於尋找客觀真相,畢竟人的決策永遠是根據主觀真相所做出的;而主觀真相與客觀真相越契合,才越有可能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羅生門》與

圖12 羅生門


校對:二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